ACC 2025 | 对话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Dr. Shannon Lee:运动频率与冠状动脉钙化的U形关系
时间:2025-04-03 12:08: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运动作为一种可调节的生活方式因素,运动频率与CAC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增加运动频率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尽管规律的运动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但过度运动可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平衡运动的益处与风险对于维持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长期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以及冠状动脉钙化的加速进展。然而,运动频率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之间的具体关系尚不明确。近期,第74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ACC.25)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会议期间,梅斯医学对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Dr. Shannon Lee进行专访,详细介绍了运动频率与冠状动脉钙化之间的关系。
梅斯医学:请您介绍下开展本项研究的初衷?
Dr. Shannon Lee:运动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心血管健康的基石,但近年来的研究却揭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长期从事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如马拉松运动员,其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显著升高。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观念,即运动作为心血管保护因素的普遍认知。因此,我们开展了一项基于27,000例参与者的回顾性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运动频率与CAC评分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基于非增强CT扫描评估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将参与者分为四组:0天、1-2天、3-4天、5-7天,并通过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调整传统风险因素(如BMI、血压、糖尿病、吸烟等),以明确运动频率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
梅斯医学:请您简单介绍下这项研究成果以及其对现有治疗策略的影响?
Dr. Shannon Lee: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频率与CAC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呈现“U形曲线效应”。具体而言,与不运动者相比,每周运动1-2天和3-4天的参与者的CAC评分显著降低,而每周运动≥5天者的CAC评分与不运动组无差异。这一结果提示,适度的运动频率有助于延缓冠状动脉钙化的进展,而高频运动可能因血流动力学压力增加导致血管壁微损伤,加速钙化沉积。值得注意的是,既往对比增强CT研究表明,运动员的高CAC评分可能反映更稳定的斑块类型(如致密钙化而非易损斑块)。这可能解释尽管运动员的CAC评分较高,但其临床心血管风险并未同步升高。这种稳定的斑块类型可能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梅斯医学:您提到“斑块稳定性”,未来是否有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Dr. Shannon Lee:未来,我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全面解析运动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首先是斑块特征分析。我们将采用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包括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不同运动频率人群的冠状动脉斑块进行详细评估。通过分析斑块的形态、成分和钙化类型,旨在明确不同运动模式下斑块的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其次是长期随访。为了验证CAC评分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预测价值,我们将开展长期随访研究,追踪高频运动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卒中等。通过收集和分析长期数据,我们希望能够揭示运动频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验证CAC评分在心血管风险预测中的作用。第三是设计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运动强度对血管生物标志物(如炎症因子、内皮功能)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确保运动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