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看的小说推荐一叶知秋柳湛秋魏怡玮全集-一叶知秋柳湛秋魏怡玮小说在哪看全文
时间:2023-03-27 16:00: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他望着信笺上“雍氏父女”的名字,想到海圻艦暮春季回国后,自己就要遵从长辈训命,与那个叫“雍文琴”的姑娘完婚,心里就闪过一丝落寞。他问湛秋:“柳小姐,你说我执拗,说我有趣。可我不明白,执拗之事有公有私,你……希望我回雍城吗?”
湛秋自然理解他的话。她想怡玮肯这般问,定是留恋自己,这爿话虽过于简短,可在这个契机讲出来,她还是觉出了其中的分量,若自己违心答着挚气的话,一转身,山高水长,缘分,怕是就同沙砾一般,茫茫沙海,觅之难遇,易散,又易远。
她把散落到鬓前的秀发捋顺到耳后,柔柔地说:“萨公说过,海军是国家的海军,不打内战。我想‘海军宿将’这个称呼,几十年风风雨雨走下来,他当得。可最终却偏偏执拗于清廷,你要学他,但不能像他。”
怡玮细细琢磨着她的话。
湛秋却已起身,“薛管家这就过来,我们……有缘再见。”
怡玮忙问她去哪里。
她背起画匣,转着案台上花梨木制样的地球仪,又一把摁住,手扶在大洲大洋之间,“五湖四海,天涯海角,若哪天我手里的铅笔用尽了,或许也要到直隶去,听说那里的手艺师傅能在铅笔芯上雕刻禽鸟花卉,不见一见其人其事,我这穷酸的云游绘图客,倒要枉费了这画匣里一沓沓空白的宣纸。”
“等我伤好了,陪你一起。”
湛秋笑笑,讲起雍城的来信,讲起这门亲事,又问他:“你确定吗?不再回海军,不再住在雍城?”
怡玮愣了愣。
她便又笑了,“女人的心思是很脆弱的,你多犹豫一秒,天上一日,地下万年。怕是这辈子……都解释不清了。”
“我该去哪里找你,同兴里?洛加碑路?还是……黄鹤楼?”
他的口吻几乎在恳求。
湛秋望着他这幅样子,眼眸倏忽闪过不舍的留恋,她卸下画匣,拿出厚厚一本蓝底线装书,嘱咐他:“福州海校年末招考生员,在此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我希望你能回到直隶,到鸢都坊子区的泰北书局,去找一个姓‘秦’的主编。”
怡玮又是一阵愣,他辩说道:“阿秋,我小时候就一直从雍城书局涉猎国文科,也粗通天文舆地,天道酬勤,考海校的事我更希望是自己尽全力,然后……考到你的家乡——福建福州去。”
湛秋眼眸闪了一下,离开时却又变得端容沉静,她讲自己言尽于此,便推开门走了出去,只留下一阵呼啸的冷风。
门阖上的一瞬间,阒静厢房里的火烛也被吹灭了。
怡玮望了眼墙上的挂历——西元一九一二年的孟春。他此刻并不知道,往后几十年,眼前人,便是自当下迄始,自己下辈子不可割舍的挚爱……
第肆章 文琴海外深谈桑园
威尔士西端,布里斯托尔湾北岸,卡迪夫港。海圻艦将在两日后靠泊这里,补给淡水、燃油。
雍文琴翻阅着侨民领事馆送来的明信片,英格兰风格的田间小院里,一直陪伴自己的,是《图里斯特报》人文舆地专栏的编辑黛安娜,她同自己母亲是多年的挚友。
明信片用的竟是云南产纸。
并非出自造纸中心大理鹤庆,与传用甚广的白棉纸和竹叶青纸亦不同,东巴纸产地在丽江,遥远的先秦时期,纳西族东巴祭司记录东巴经,绘制东巴画,不成想造纸手艺成就了厚重的文化,却也凭此依托,把自身的珍贵与稀有,一直传承到了民国时代。
文琴想,领事馆也真是有心了,隔着万千里山海,这爿心意的分量属实珍重。
来欧洲求学的这段日子,她终于再次收到了国内的来信,果不其然,是她的母亲——孟素玥。
一股淡淡的牡丹香味,从信封里扑面而来。
母亲大抵是怕她念乡,除了逢花季时在苏牡园拍摄的牡丹花,还有一张全家福照片,另有一小包香包,不知加了哪几味中药,倒把牡丹的馥郁幽香提炼得更浓郁,更弥久。
文琴望着领事馆放明ᵂᵂᶻᴸ信片与照片的提包,精美的彝绣分外出彩,在英华侨众多,他们喟叹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历史,绣针如笔,在棉布上却临摹出了染彩不曾有的风韵与内容。自己作为海军眷亲,获赠的提包则是牡丹绣样。
母亲来信里的内容,文琴看过后分外错愕,竟是晴熹干奶奶替自己谋了一桩亲事。
她衔开钢笔帽,笔尖落在空白的信笺纸上,想到是干奶奶的意思,这回信,她便不知该如何开头言说。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雍家早就成了历史。父亲雍瑾华自幼入马尾船政学堂,成年后又远赴西欧,入英国皇家海校求学,期间游历意大利、法兰西等文艺复兴初兴之国度,在自己看来,他与母亲孟素玥走到一起,便是祖辈眼中的“忤逆不孝”,可再次拿起领事馆送来的照片,文琴望着剪掉发辫的父亲,望着被抛到海里的黄龙旗,她想这日子本就不该被定义,顺遂自己的心意,馀事,尽由他人评说便是。
魏怡玮。很文雅的名字。
文琴望着母亲的字,除了文末处自己的名字“孟素玥”风吹芦苇一般,有些歪歪斜斜,馀字皆是标正的柳楷体,让人赏心悦目。
想到在雍城时,自己常把这桩事当鲜见之闻挂在嘴边,以此作为跟母亲的趣话,她不禁笑了笑,可望着信里提的这桩婚事,却又冷下脸来。因为她不知道,如今该如何去回应干奶奶。
设在巴洛克风格礼堂里的游园会,格外隆重。
雍文琴受邀而来。
她穿了件豆绿软缎长旗袍,外披了层薄如蝉翼的纱衣,过了不久,她就见父亲拿着请柬,在一干水兵、见习官簇拥下进了正厅门口,正与礼兵亲切地打着招呼。
一年未见,她远远地望着父亲冷峻的脸,不知为何,心里想的,更多的是独自厮守在雍城家中的母亲。
待到雍瑾华快要走到文琴近身处时,却被匆匆闯进正厅的水兵喊住了。
一番俯耳之语后,水兵喘着粗气,飘带上写着本艦艦名——海圻艦,脸上像是蒙了一层阴翳,珐琅彩窗透过来的阳光打在他脸上,文琴见他喉结不停地瓮动着,一股不祥之感略过她的脑海,她不清楚艦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让他这般愕然,可父亲分明自始至终,都还站在原地。
在文琴出神时,雍瑾华走到了她身前,举着盛着香槟酒的高脚杯,问她:“小琴,可还都好?”
“这月末在南洋的雍城同乡会,有几艘下辖的客轮要起锚来威尔士,卓叔给我拍电报,说他已从雍城到南洋了,跟着客轮一起过来,帮我办休学证明,然后……带我随同乡会的轮船一起回国。”
她讲完,望见方才冲进来的水兵仍在一旁注视着父亲,神态焦灼,不停地在原地踱着步。
雍瑾华知道文琴要回国,终于放下了一颗心,连忙叫过随自己一同来的见习官,交代着后续的事情。
文琴知道,这场谈话结束后,父亲便要赶回艦上去。
想到这,她走上前,推开瑾华身旁的见习官,打断了他们的对话,“娘知道你清明前能回国,说要你途径香港时,多带些东洋的皂角火烛回来。”
一阵静默。
瑾华脸上闪过一丝愠怒,眼神里带着霜,讲话却柔言细语:“小琴,真不读了?”
“不读了,父亲不是托干奶奶,在雍城替我谋下了桩万好的婚事不是?”
瑾华听出了她冷腔里的画外音,却只是正了正洁白的海军服,嘱咐她:“见到了你卓叔,把你娘的话带给他。东洋烛也好,国货也罢,总之……”
他微微低头,吁了一口气,“今年清明节,我会带素玥跟你去古桑园雍家家廟,看你四姨。”
讲完,他脚步匆匆,离开了礼堂。
皮靴磕在大理石板走路的声音,被中世纪风格的礼堂拢了音,一步一步,像急躁的鼓点,催撵着文琴眼眶里的泪。
黛安娜蹙目,待人潮渐渐散了去,她才把文琴叫到宾客席坐下,从她手中拿出素玥写给她的信,展开,来回翻看了好几遍,无奈地摇了摇头,“密斯雍,素玥没有讲过要带什么东洋蜡烛的事,你这是干什么?”
文琴轻轻拭了把眼角,“娘想他,他不知道,我只是替娘说了一个独守空房的女人该讲的话而已。”
珐琅彩窗照进来的阳光,打在她文琴嵌着嘉禾的遮阳帽上,讲完,她起身,就要离开礼堂。
安娜一把拽住她。
“真的只是这样吗?在震旦,你娘是我最好的闺蜜,我想你若无意于那桩婚事,素玥,还有瑾华,他们不是迂腐的人,你又何必在礼堂用这般方式让你父亲难堪。这里……是讲家长里短的地方吗?”
安娜话音才落,握住文琴的一双手便不由一颤,因为她分明觉出文琴把拳头攥得紧紧的,脸上也变得更加冷淡,她感受着文琴手指凝脂般的细腻,静下心来,才觉出自己方才话语里的生硬苛刻。想到男方是魏家人,光绪年间雍魏两家那番风情债,文琴长大后渐渐也知道了上一辈人的事。安娜在中国时,也常听素玥讲起二姨素姝出阁后再回娘家来,回回都要在古桑园待好久,只是为着满山的桑葚树,说紫葚的味道,能让她忘记很多烦恼。
素姝对她的好,素玥不承想这孩子对咿呀学语时的记忆,竟记得这么清楚,以至于每年盛夏,古桑园紫嘟嘟的桑葚果熟透时,她都要采摘一篮,自己上山,在那冰冷冷的墓碑前,说好久的话。
对于二姨嫁到魏家后的境遇,文琴替二姨惋惜,更多的,则是憎恨。
安娜站起身,微微屈膝,与文琴眉眼持平,近到能彼此感受到彼此的呼吸,她望着面前这个方及笄之年的少女,讲话也隐隐带着讨好的意味,“这是外交,你二姨这辈子很不幸,可你在礼堂讲了,被记者放到报纸上,‘人心不古’,这是你们中国人老祖宗的话,小琴,若每个买到报纸的人都瞧你二姨的笑话……”
她停下来,不再往下说,只是一遍遍帮文琴捋顺着鬓间秀发,直到她终于肯看自己。低角度的冬日暖阳照耀下,使得一切投影都显得格外厚重,文琴颀长的影子一直被拉到礼堂的另一头。
安娜笑了笑,“走,我们回家。”
走出礼堂一段路,两人在海岸礁石上坐了下来。
临海,文琴望着海潮涌上高高的岬角,有些触景生情,“安娜阿姨,你知道吗?清明节那天……那天也是我爹娘的花烛重逢日。”
安娜愣一愣,回想起文琴在礼堂的言行,还有雍瑾华匆匆离去的背影,她霎时弄清了一切。
海圻艦。
瑾华在二官厅坐下来,眼神空洞。北京发来的报文被他撕得粉碎,雪片一般散在地板上。
报文的内容并不长,却字字泣着他的血。
其义兄程世襄,祖籍雍城古桑园,任海厦艦枪炮见习官,随艦赴俄国访问靠泊海参崴时,为了救助一落水修女溺水而亡,修女的父亲罗斯托夫斯基子爵闻讯赶到时,看到自己女儿“塔莎”跪在地上啼哭不止,柔弱的身子,依偎着一个面容隽秀的中国人。
晴熹在电文里讲得清楚:回雍城后,尽快到苏牡园来。
回到院子。
文琴拨弄着桌上的地球仪,想着白日时父亲的一举一动,便猜测艦上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或是该是国内发来的报文讲了分外紧急的事,她猜不出头绪,只是隐隐记得那个闯进礼堂的水兵,能讲一口流利的牛津腔,不像是海圻艦的做派,倒更像自己叔父程世襄所在的海厦艦上的兵……
安娜端来两盘面包,问文琴是泡牛奶吃,还是涂沙拉,偶然撇见她身前的信笺周围,明信片下放着一沓照片。
是素玥拍摄的雍城的牡丹。
安娜以记者的眼光评判这牡丹品次,自然是一番洋洋洒洒的赞誉,可翻到那张合影时,安娜霎时敛住了容,静静端详着身处人群中央,那个唯独坐在石墩上的雍容女人。
她问文琴:“这便是晴熹,晴夫人?”
文琴点点头,眼神却落在了母亲身旁的人身上,那个年青人同自己年岁一般大。那张脸似曾相识,可文琴想不出究竟是在何处见过,她只是同安娜不断讲着话,大多是释义领事馆送来的纪念品背后的故事。
安娜很有兴致,对于海圻艦的环球航行,她吃着面包,直到碗碟里的果酱被蘸干,方抿一把嘴角,凑文琴近了些,说想要文琴带自己去一趟淞沪。
文琴望着安娜手里的世界地图。大洲大洋之间,海圻艦的航线,被形象成了一条蜿蜒曲折的红线,迄始点正是是淞沪杨树浦港口。
安娜性情热忱,伶言俐语,跟自己和娘亲仿佛阴阳的两面。
一阴一阳之为道,琴中动静见阴阳。
文琴想,来英格兰后,东方系的教授在琴艺课上阐述琴艺时,开堂之课便纠正古言之差池,举例蒲松龄《聊斋志异》便忤逆了先秦之经典《周易》里的“协调”思想。
安娜却不以为意,她握住文琴的手,“《周易》哲学深度难以辩说,可小琴,你知道吗?安娜阿姨觉得水主阴象,可作为海军,几十年海风浸润,你父亲他处事却更变得越来越果断,所以那个叫魏怡玮的水兵既肯跟着革命党一起闹革命,要把满人鞑子赶出北京,不妨……你可以先去见一见。”
“说到底,安娜小姨还是给我爹娘当说客来了。”话音落,她与安娜相视一笑,眼神意外落在地图上东海那一隅濒海之地——杨树浦。
一番联想在文琴脑中顿时连轴成线,她的笑容倏忽敛住,匆匆从安娜手中再次拿过合影照,果不其然,母亲身旁站着的年青人,正是魏怡玮,干奶奶介绍给自己的如意郎君。
她记得清楚,年前、杨树浦、时令惊蛰、还有那望着海圻艦离岸而流泪的水兵……种种元素杂糅在一起,文琴确信,这个姓“魏”的年青人,就是魏怡玮,而自己,则不单单在淞沪见过他……
第伍章 怡玮履诺湛秋秀语
若干年前,雍城古桑园。
文琴记得二姨“头七”那天,细雨濛濛。
有个拿着启蒙读本的男童,先自己之前来到二姨墓碑前,携了半箩筐桑葚,自己赶到时,正见他大段大段地朗诵着明朝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那泛光的《震川文集》,是二姨娘出嫁时,从娘亲妆奁里带走的嫁妆。
文琴踩断了一根树杈。
那男童回过头,迎着自己走过来,看了看自己竹篮里的桑葚,掺杂着桑叶和露珠,又把目光从自己布满泥泞的绣花鞋上挪开,问自己:“你是雍文琴?”
文琴愣了愣。
那男童擦了擦额头上的雨珠,接着说:“四娘常跟我提起你。每次带我学《诗经》,便说你有张伏羲式宋琴,很是先秦时代的韵味。”
文琴望着他还红肿的眼睛,不知为何,此刻特别想哭。
守灵那几日,她麻木地待在灵堂里,说不出的滋味,望着母亲哭的泣不成声,可自己却全然无泪,现在想来,只觉得那七个日夜太过漫长,让自己不辨黎明与黑夜,甚至在梦寐中四娘来找自己,要她再弹一首《周南·关雎》,她都觉得分外地真。
她觉得鼻翼酸酸的,想哭,望向男童,他的眼里是一层萧瑟的深情。
男童带她来到墓碑前,帮她一起把竹篮放好。
“想哭就哭出来,我四叔要知道四娘有你这么个孝顺的外甥女,一定很高兴。”
文琴倏忽想起那个午后,洋人登陆,宣文街东街“瑞蚨祥”绸缎铺不远的路面上,身怀六甲的二姨娘,为了替那个叫“怡玮”的小侄子裁缝一匹布,作岁除日穿的新衣,被从大沽口涌来的洋人,羞辱、折磨至死……
文琴冷冷地看了男童一眼,“姨娘到了你们家,小琴可再没见她笑过。”讲完,她拭净脸颊上掺在一起的眼泪与雨水,起身,朝着来时的路就要下山去,一双针黹精美的绣花鞋,便再次踩进了泥泞里。
“雍文琴,你的课本。”
文琴停下脚步,没回头。
她在雨中站了一会,听着耳畔簌簌的雨落声,朝着离开古桑园的方向,继续往前走着。
墓碑前的三柱香淋了雨,随着渐渐起来的风势,终于陆续熄灭了,在香炉里高低不平,一副破旧相。
思绪断。
文琴揉揉眉目,起身开了窗,瞑目感受着海风的惬意,她听着身后细碎的脚步声,安娜渐渐走近了自己。
“小姨,陪我一起回中国,我要见见他。”
直隶鸢都,坊子区。
暮春,街市上的纸鸢摊渐渐多了起来。
魏怡玮在一处旧书肆前停下,摆摊的是个老者,坐在藤椅上翻着书,读到有兴致处,便捋一捋自己的胡须,兀自笑着点点头。他见怡玮站在自己身前定定地望着自己,出于礼节,他半阖上手中的线装书,慈爱地笑着,“这位小贤士,请随便看看。”
他说着,已在自己身前让出一条路,说街面上人潮似流水,要他到书摊里边来。
怡玮走进来,目光却依旧没落在书摊上,而是在老者身边斑驳的旧书柜上坐了下来。
“老人家,潍县的纸鸢艺匠真是让我开眼,丝绢蒙面的风筝,手绘的仙鹤童子却丝毫不洇色。”
老者向不远处望望,那仙鹤童子的纸鸢,正迎风招展。
他微微一笑,脸上的褶皱在阳光下如沟壑一般交错纵横。他同怡玮聊了些各自籍贯的事,又开了口:“雍城离潍县不远,‘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打朱元璋进北京起,这爿地方,时人就有“南苏北潍”的美誉。你若有兴致,我这恰有一乾雍年间的善存本,缘分难求,年青人心诚,老朽,赠予你。”
怡玮却并无几分喜色,他怔了怔,嗫嚅道:“老人家,我……我能不能看看您手中的那本书?”
老者一愣,低头望了望手下。
“《蔽芾馆鉴印章金石集》?年青人也好金石?”
怡玮望着扉页衬纸上的著书人名,“这本书……是曹雪芹写的。”
怡玮拿着手里的《南鹞北鸢考工志》。
逢清明,九笏河正值枯水期,辽阔的河道上,芦苇在浅浅的水潭露出了嫩芽,也成了童稚放飞纸鸢的好去处。他们三三两两,扯着轴线,好风凭借力,竹扎骨架、丝绢蒙面的鹤、燕、蝶、蝉,在天上变得越来越小,怡玮按照老者的指路来到了这里,却又迷失了方向,他望着几个童稚把轴线放尽,才凑上前,俯身下去,指着前面的岔路口跟他讲,自己想到泰北书局去。
那童稚顽劣,要拽他手里的书。
怡玮用力一推,没把握住分寸,孩子嚷了一声倒在了地上。手里的线轴也遂着风向一直往河道的方向去。
怡玮没追上。
视线里,木轮状的线轴在土路上磕着往前跑,就要陷到河滩里的时候,被一双手粗糙的大手抓住了。
“薛叔。”
薛管家走上前,待那小童满脸恐慌地走过来,把线轴拿去,他方喟叹一声,指了指左手边那条路,又另说:“二少爷,得空了也回雍城瞧瞧,三大爷挂念着你,跟了你一路了,你别怪我。”
怡玮肃穆着脸,望着薛管家眉头深深的褶皱,他一袭青衫,看自己的眼神却让怡玮不忍与他对视,这目光中尽是怜爱,关乎辈分。对于自幼失怙失恃的怡玮来讲,延义,便太过丰富。
“泰北书局”的牌匾出现在眼前时,西边的霞光已映照了半边天。
街面的风变得有些凉意,许多摊贩收拢归置着家伙什儿,怡玮望着这三开间的庑院皆上了锁,心里便有些落寞,他就地在门前台阶上坐下来,低头,听着街面上人潮来去的烟火声。
熙攘之声渐渐稀薄。
直到周遭一切变得阒静,一对脚步声由远及近,直到跟前。
“小兄弟,天凉了。”
儒雅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他,怡玮抬头,借着仍濛濛白的云光,见来人手腕间夹着厚厚的书,鼻梁上是副圆眶的眼镜。
他嚯地站起身,问他是不是泰北书局的人。
那人又细细打量打量了怡玮,浅浅一笑,“也算缘分,我这手稿落在书局,到了九笏河桥才想起,这不回来取。”
言毕,他又问:“小兄弟可是也在书局落了东西?”
怡玮捋平身上的衣褶,“我来找秦主编。”
那人一愣,旋即脸上又洋溢着笑容,问他:“哪个秦主编?”
怡玮拿起放在石板上的书,“岭南国艺学堂图画手工科第三期,柳湛秋,她说秦老师许久再没回过岭南,很想念他。”
那男子听到“柳湛秋”的名字,愣了愣,眼眸里闪过一丝光,霎时又是和蔼的样子,问怡玮:“你是代人而来?”
怡玮微微摇了摇头,“柳小姐说秦老师有学问,年末我想报考福州海校,去海圻艦,如今……正缺一个好的老师。”
那人点了点头,“怡玮,很素雅的名字。我能不能看看你手里的书?”
曹雪芹《废艺斋集稿》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
“是在九笏桥桥东,前街“康成斋”糕点铺对面,那收藏善孤珍本古籍的老者馈赠给我的,听说我是秦主编在岭南时的学生委托而来,便要我一同给秦主编带来,可是湛秋赠自己的那本《风月宝鉴》,春雨润如油,小玮怕书本受了潮,又怕生了蠹虫,晒过后,便一直放在阁楼里。”
眼镜先生释惑后,眼神肃穆了些,他又点了点头,“不错,在岭南国艺学堂时,我是主讲曹雪芹先生生平著作的。”
怡玮瞠目,欣喜之余,他忙理好仪容。
秦禹文指了指门内,“先进来吧。”
听到湛秋的绘图工夫长进不少,秦禹文阖上怡玮带来的书,笑着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没找到小秋离开国艺堂后,不辞辛劳,走这么远的路,倒真把在学堂练的绘图功夫,用到了该用的地方。”
怡玮也同他一起回顾着,想到初见湛秋时的样子,他不禁扑哧一笑,“走远路倒在其次,爬梁、上琉璃瓦,我从汉口战场被清军追到武昌,见着她,还以为是哪个拙劣的梁上君子。”
讲完,他兀自笑了起来。
秦禹文面容却变得肃穆,他问起怡玮与湛秋相识的始末,静静听他讲着,很少打断。直到怡玮说起那本《风月宝鉴》,秦禹文扬手止住他,拧起了眉头,“你要跟雍家人论嫁娶?近来雍程两家人的古桑园,有人在西伯利亚出了事,我想过不了多久,雍城,怕是免不了要起一番波折。”
怡玮也冷下脸来。
“我只想快些见到湛秋,其他的事,其他的女孩,一概没兴致。”
讲完,又是一阵阒静。
怡玮望着秦主编翻阅着那本《考工志》,纸鸢裱糊上彩绘的人物、飞禽、鱼虾、文玩器物、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留存其形之间,扎糊师傅也借助竹篾勾勒筋骨之巧,使得诸多题材在构局上杂糅成了象征吉祥的图案。
他见秦主编翻阅到一处停下,起身,另从书架上拿下一本《天元开宝逸事》,见自己还站在案台前,秦主编凝眉沉思的脸,便又露出淡淡的笑容,“鸢都风筝大多结合清明、重阳节这些传统节令扎糊,这本《逸事》,五代十国的王仁裕,也记录了不少唐朝寒食节的宫廷纸鸢逸闻,你帮我带回雍城,给晴夫人。”
怡玮愣一愣,问他:“老师是不肯留我?”
秦主编反问他:“直隶北,家家户户都知魏家、雍家跟苏牡园渊源深,小玮,一年没有回过家,你就不想回一趟雍城,见见你的干奶奶?”
怡玮顿时语塞,半晌,他见秦主编在一一整理着提包里的信笺与书籍,又走近一些,重复了方才秦禹文没有理会自己的话:“秦老师,其实我来找你,是想知道……想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湛秋。”
秦主编微微停下手,浅浅笑了笑,又继续忙着手下事,“魏怡玮,巡洋艦队的尉官,一口满满的牛津腔,怕是该秦某多多讨教您才是。你一来,问起曹雪芹,又聊起湛秋,我便知道,该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秦老师,你愿意帮我?
秦主编依旧归纳着手下的文稿,不讲话。
夜色已格外浓重,远远的能见到屋舍房檐上,璀璨的星辰间升起了几盏天灯。怡玮知道,迥异于元宵佳节的孔明灯,鸢都人夜间放纸鸢,好风凭借力,他们剪断牵线,任由时令下的季风把自己的心愿带到远方,并坚信自己眼中的天涯海角,亦是他乡人脚下的厚实土地。
“或者秦主编可以跟我讲,我该到哪里,才能见到她?”
秦禹文把提箱交到怡玮手里,“雍城。”
怡玮听到这个回答,一头雾水,“不管多远,路,是让人走的,从一处走到另一处,免不得会绕行许多里,来来去去,跟网一般,可若有心人心诚、执拗,这张网便是盘长结,再曲折,再缭绕,可既是一根红绳编织成形,便总能找到出口。”
“小玮,你这个人,很有趣。”
怡玮面容肃穆,他轻轻推开提包,“阿秋也这么说。”
秦主编走上前,又重新把提包给他,“雍城,相信我,雍城,你们会再见面的。”
怡玮脸上就有些愠怒,嗫嚅道:“回了雍城,怕是另有一番‘媒妁之言’要我履诺,这盘长结,怕是就要桥断梁塌,哪日咫尺之间能遇见,也怕是一转身,又是天涯。”
秦主编咂着他这番话的意味,颇为欣赏地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他推开门,怡玮也跟着出了书局,下了台阶。
他望着秦禹文的身影在街巷口渐行渐远,脑海中浮现出半刻钟前的一幕:秦主编拿出湛秋寄来的信笺,末页,她感怀着鄂地的境遇,也聊到了自己的堂妹——魏怡瑜。她说自己应允了薛管家的盛邀,要赶在仲夏古桑园桑葚成熟前来雍城,见见这个本姓“钮钴禄氏”的满族格格。
第陆章 山高水长螟蛉义子
九月。
雍城骊口码头,人声嘈杂。
最后一趟发往曹州的鹾船离岸,雍瑾华回身朝正开车过来的管事杨卓摆摆手,兀自信步上了趸船。赶上涨潮,码头水手吆喝着《狮子楼》里武松的唱腔,一身武艺营生,却都落在了袋袋盐包上。
“少爷。”
瑾华没回头,一只手伸进内襟,什么也没掏到,就又翻起裤布袋来,杨卓摇了摇头,从怀里取出只紫檀木方盒,踌躇一下说:“只这一支了。”
瑾华接过来点上。
“明儿再去宣文街那带几包。”
“少爷,素玥夫人特意嘱咐,明儿个是你们的花烛重逢日,央我提醒你几句,她知你习性,讲多了,怕你又批评她见识。后面的话本不该讲,只当是我这个年长几岁的过来人说些自家的悔事,家,总还是要回的。”
讲完,他一脸肃穆,见瑾华不说话,又让了句:“车停在引桥,少爷,候着没熄火。
瑾华又朝趸船延伸向南的方向看了看,疑虑着什么,望着渐渐沉下去的天色,又有些焦急,思衬片刻,说:“这红锡包,我尝着不是那个味了。”
“该是潮了,少爷你有阵子没回来了,这还是素玥夫人托我从家里带过来,算下日子,上次回家,还是前年腊八节的时候。”
雍瑾华来回开阖着檀木盒,空空如也,滑盖声也清脆婉转,他终于回过头,添一句:“素玥想得周到,卓叔,你可还知三国时,曹操送荀彧空食盒的典故?”
杨卓薄祚出身,不曾深耕政史,却饱尝甘苦,他知会两夫妻赌气由来,文琴回国,本不是瑾华原意,对于女儿要辍学重新报考金陵国艺学堂,素玥的意思既然是文琴有规划,顺遂自己心意行事就好,而雍瑾华却希望她能顺利在欧洲毕业。
程家的变故,消息传到素玥耳中。
对于程世襄,她颇感同情,以至于海军部回应自己海圻艦能在清明节前回国时,她头件事便是到香蜡铺嘱咐好掌柜的:纸幡与挽联要到莱牟县去请最好的手艺师傅,最负盛名的贡生来承办。
杨卓的意思是出殡葬礼都是给外人看的,雍程两家族心意似海深,开枝散叶在直隶各地,族谱上的根却始终是连缀着的。丧事,就从简办。
素玥站在渭玖山山岭,望着渤海湾潮起潮落,柔柔地回应杨卓:“世襄这个人,就是平生太简了些,事事都不爱讲究,天国路远,这一次当嫂嫂的,不能再让他寒碜。”
没几日,苏牡园送到海军部的电令中,便有了委托发往尚靠泊在英格兰的海圻艦上的报文,提到了要雍瑾华领养程氏遗孤的事。
素玥瞠目,她不相信这是晴熹干娘的意思。
杨卓从回忆里走出来。
他掸掸青衣长袖,说:“华少爷,荀彧收无果空盒,结果引颈自裁,倔着呢,揣着明白装糊涂,曹操挽留不下,伯牙子期之快,偏偏就毁在一个‘拗’字上。”
瑾华沉思着刚才的话,吐了口烟雾,他在尚未散去的氤氲中瞄了眼残阳下的千帆穿梭,海水是洇开的的墨,日落,帆舟的轮廓也被湮没了。月影中,一对男女匆匆走来,他绷紧神经,目不转睛地望着。涛声拍岸的间歇,断断续续的婴孩啼声渐渐清晰,直到跟前。
男人把一封信笺递给瑾华,开口说:“雍先生,受雍城同乡会孔会长之托,孩子交给你了。”
讲完,他回望了一眼身后抱着孩子的女人。
女人襁褓中的婴孩已不再啼哭,游丝般的咿呀呓语却有些沙哑,刚刚露出满足笑容的女人,就又无奈地抬头看向男人。杨卓弄不清事状,他往前凑了几步,瑾华却把燃了半截的烟蒂朝海中掷去,星点烟火瞬间即逝。他对中一折信笺,划开紫檀木盒,放进去,又阖上,迅疾走到女人跟前接过孩子,不再招呼,迈着大步向滩头高处的吉普车走去。
门阖上的一瞬间,他听到了女人的抽泣声,循声再看,车灯照耀下,女人镜片上落下一滴水珠,晶莹剔透。乌蒙的天终于倾泻,到车窗琉璃,到沙滩……征兆一般,咿呀的孩子,哭声愈烈。
车迹,曲曲折折渐不见。
瑾华抱着孩子。
他把檀木盒交给杨卓,嘱托说:“跟素玥讲好,就说我听她的,烟会戒掉,她说花烛重逢日按她生辰那日算,就遂她心意,可这书信里的话即是程兄的委托,也是我自己的意思,她是个女人,宗亲上的事,老祖宗教诲“妇随夫纲”朽了些,却耐得住雕琢。”
讲完,他叫停了车,执着一把油纸伞,抱着孩子,朝着古桑园的方向,消失在雨巷深处……
雍瑾华第二日回到家中。
雍府庭院中牡丹花应季争艳,孟素玥执着纤细的湖州毛笔,在宣纸上点缀着星星花蕊。青砖黛瓦外,路上响起了喇叭声,她手中的笔停顿一下,捋了捋前额散发,望了身旁的小芍一眼。
意会之中,小芍微微点头,朝着顺延到西厢房的那扇角门去了。
湛秋自然理解他的话。她想怡玮肯这般问,定是留恋自己,这爿话虽过于简短,可在这个契机讲出来,她还是觉出了其中的分量,若自己违心答着挚气的话,一转身,山高水长,缘分,怕是就同沙砾一般,茫茫沙海,觅之难遇,易散,又易远。
她把散落到鬓前的秀发捋顺到耳后,柔柔地说:“萨公说过,海军是国家的海军,不打内战。我想‘海军宿将’这个称呼,几十年风风雨雨走下来,他当得。可最终却偏偏执拗于清廷,你要学他,但不能像他。”
怡玮细细琢磨着她的话。
湛秋却已起身,“薛管家这就过来,我们……有缘再见。”
怡玮忙问她去哪里。
她背起画匣,转着案台上花梨木制样的地球仪,又一把摁住,手扶在大洲大洋之间,“五湖四海,天涯海角,若哪天我手里的铅笔用尽了,或许也要到直隶去,听说那里的手艺师傅能在铅笔芯上雕刻禽鸟花卉,不见一见其人其事,我这穷酸的云游绘图客,倒要枉费了这画匣里一沓沓空白的宣纸。”
“等我伤好了,陪你一起。”
湛秋笑笑,讲起雍城的来信,讲起这门亲事,又问他:“你确定吗?不再回海军,不再住在雍城?”
怡玮愣了愣。
她便又笑了,“女人的心思是很脆弱的,你多犹豫一秒,天上一日,地下万年。怕是这辈子……都解释不清了。”
“我该去哪里找你,同兴里?洛加碑路?还是……黄鹤楼?”
他的口吻几乎在恳求。
湛秋望着他这幅样子,眼眸倏忽闪过不舍的留恋,她卸下画匣,拿出厚厚一本蓝底线装书,嘱咐他:“福州海校年末招考生员,在此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我希望你能回到直隶,到鸢都坊子区的泰北书局,去找一个姓‘秦’的主编。”
怡玮又是一阵愣,他辩说道:“阿秋,我小时候就一直从雍城书局涉猎国文科,也粗通天文舆地,天道酬勤,考海校的事我更希望是自己尽全力,然后……考到你的家乡——福建福州去。”
湛秋眼眸闪了一下,离开时却又变得端容沉静,她讲自己言尽于此,便推开门走了出去,只留下一阵呼啸的冷风。
门阖上的一瞬间,阒静厢房里的火烛也被吹灭了。
怡玮望了眼墙上的挂历——西元一九一二年的孟春。他此刻并不知道,往后几十年,眼前人,便是自当下迄始,自己下辈子不可割舍的挚爱……
第肆章 文琴海外深谈桑园
威尔士西端,布里斯托尔湾北岸,卡迪夫港。海圻艦将在两日后靠泊这里,补给淡水、燃油。
雍文琴翻阅着侨民领事馆送来的明信片,英格兰风格的田间小院里,一直陪伴自己的,是《图里斯特报》人文舆地专栏的编辑黛安娜,她同自己母亲是多年的挚友。
明信片用的竟是云南产纸。
并非出自造纸中心大理鹤庆,与传用甚广的白棉纸和竹叶青纸亦不同,东巴纸产地在丽江,遥远的先秦时期,纳西族东巴祭司记录东巴经,绘制东巴画,不成想造纸手艺成就了厚重的文化,却也凭此依托,把自身的珍贵与稀有,一直传承到了民国时代。
文琴想,领事馆也真是有心了,隔着万千里山海,这爿心意的分量属实珍重。
来欧洲求学的这段日子,她终于再次收到了国内的来信,果不其然,是她的母亲——孟素玥。
一股淡淡的牡丹香味,从信封里扑面而来。
母亲大抵是怕她念乡,除了逢花季时在苏牡园拍摄的牡丹花,还有一张全家福照片,另有一小包香包,不知加了哪几味中药,倒把牡丹的馥郁幽香提炼得更浓郁,更弥久。
文琴望着领事馆放明ᵂᵂᶻᴸ信片与照片的提包,精美的彝绣分外出彩,在英华侨众多,他们喟叹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历史,绣针如笔,在棉布上却临摹出了染彩不曾有的风韵与内容。自己作为海军眷亲,获赠的提包则是牡丹绣样。
母亲来信里的内容,文琴看过后分外错愕,竟是晴熹干奶奶替自己谋了一桩亲事。
她衔开钢笔帽,笔尖落在空白的信笺纸上,想到是干奶奶的意思,这回信,她便不知该如何开头言说。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雍家早就成了历史。父亲雍瑾华自幼入马尾船政学堂,成年后又远赴西欧,入英国皇家海校求学,期间游历意大利、法兰西等文艺复兴初兴之国度,在自己看来,他与母亲孟素玥走到一起,便是祖辈眼中的“忤逆不孝”,可再次拿起领事馆送来的照片,文琴望着剪掉发辫的父亲,望着被抛到海里的黄龙旗,她想这日子本就不该被定义,顺遂自己的心意,馀事,尽由他人评说便是。
魏怡玮。很文雅的名字。
文琴望着母亲的字,除了文末处自己的名字“孟素玥”风吹芦苇一般,有些歪歪斜斜,馀字皆是标正的柳楷体,让人赏心悦目。
想到在雍城时,自己常把这桩事当鲜见之闻挂在嘴边,以此作为跟母亲的趣话,她不禁笑了笑,可望着信里提的这桩婚事,却又冷下脸来。因为她不知道,如今该如何去回应干奶奶。
设在巴洛克风格礼堂里的游园会,格外隆重。
雍文琴受邀而来。
她穿了件豆绿软缎长旗袍,外披了层薄如蝉翼的纱衣,过了不久,她就见父亲拿着请柬,在一干水兵、见习官簇拥下进了正厅门口,正与礼兵亲切地打着招呼。
一年未见,她远远地望着父亲冷峻的脸,不知为何,心里想的,更多的是独自厮守在雍城家中的母亲。
待到雍瑾华快要走到文琴近身处时,却被匆匆闯进正厅的水兵喊住了。
一番俯耳之语后,水兵喘着粗气,飘带上写着本艦艦名——海圻艦,脸上像是蒙了一层阴翳,珐琅彩窗透过来的阳光打在他脸上,文琴见他喉结不停地瓮动着,一股不祥之感略过她的脑海,她不清楚艦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让他这般愕然,可父亲分明自始至终,都还站在原地。
在文琴出神时,雍瑾华走到了她身前,举着盛着香槟酒的高脚杯,问她:“小琴,可还都好?”
“这月末在南洋的雍城同乡会,有几艘下辖的客轮要起锚来威尔士,卓叔给我拍电报,说他已从雍城到南洋了,跟着客轮一起过来,帮我办休学证明,然后……带我随同乡会的轮船一起回国。”
她讲完,望见方才冲进来的水兵仍在一旁注视着父亲,神态焦灼,不停地在原地踱着步。
雍瑾华知道文琴要回国,终于放下了一颗心,连忙叫过随自己一同来的见习官,交代着后续的事情。
文琴知道,这场谈话结束后,父亲便要赶回艦上去。
想到这,她走上前,推开瑾华身旁的见习官,打断了他们的对话,“娘知道你清明前能回国,说要你途径香港时,多带些东洋的皂角火烛回来。”
一阵静默。
瑾华脸上闪过一丝愠怒,眼神里带着霜,讲话却柔言细语:“小琴,真不读了?”
“不读了,父亲不是托干奶奶,在雍城替我谋下了桩万好的婚事不是?”
瑾华听出了她冷腔里的画外音,却只是正了正洁白的海军服,嘱咐她:“见到了你卓叔,把你娘的话带给他。东洋烛也好,国货也罢,总之……”
他微微低头,吁了一口气,“今年清明节,我会带素玥跟你去古桑园雍家家廟,看你四姨。”
讲完,他脚步匆匆,离开了礼堂。
皮靴磕在大理石板走路的声音,被中世纪风格的礼堂拢了音,一步一步,像急躁的鼓点,催撵着文琴眼眶里的泪。
黛安娜蹙目,待人潮渐渐散了去,她才把文琴叫到宾客席坐下,从她手中拿出素玥写给她的信,展开,来回翻看了好几遍,无奈地摇了摇头,“密斯雍,素玥没有讲过要带什么东洋蜡烛的事,你这是干什么?”
文琴轻轻拭了把眼角,“娘想他,他不知道,我只是替娘说了一个独守空房的女人该讲的话而已。”
珐琅彩窗照进来的阳光,打在她文琴嵌着嘉禾的遮阳帽上,讲完,她起身,就要离开礼堂。
安娜一把拽住她。
“真的只是这样吗?在震旦,你娘是我最好的闺蜜,我想你若无意于那桩婚事,素玥,还有瑾华,他们不是迂腐的人,你又何必在礼堂用这般方式让你父亲难堪。这里……是讲家长里短的地方吗?”
安娜话音才落,握住文琴的一双手便不由一颤,因为她分明觉出文琴把拳头攥得紧紧的,脸上也变得更加冷淡,她感受着文琴手指凝脂般的细腻,静下心来,才觉出自己方才话语里的生硬苛刻。想到男方是魏家人,光绪年间雍魏两家那番风情债,文琴长大后渐渐也知道了上一辈人的事。安娜在中国时,也常听素玥讲起二姨素姝出阁后再回娘家来,回回都要在古桑园待好久,只是为着满山的桑葚树,说紫葚的味道,能让她忘记很多烦恼。
可毕竟素姝,是被魏家人始乱终弃的。
文琴小时候内敛。
素姝对她的好,素玥不承想这孩子对咿呀学语时的记忆,竟记得这么清楚,以至于每年盛夏,古桑园紫嘟嘟的桑葚果熟透时,她都要采摘一篮,自己上山,在那冰冷冷的墓碑前,说好久的话。
对于二姨嫁到魏家后的境遇,文琴替二姨惋惜,更多的,则是憎恨。
安娜站起身,微微屈膝,与文琴眉眼持平,近到能彼此感受到彼此的呼吸,她望着面前这个方及笄之年的少女,讲话也隐隐带着讨好的意味,“这是外交,你二姨这辈子很不幸,可你在礼堂讲了,被记者放到报纸上,‘人心不古’,这是你们中国人老祖宗的话,小琴,若每个买到报纸的人都瞧你二姨的笑话……”
她停下来,不再往下说,只是一遍遍帮文琴捋顺着鬓间秀发,直到她终于肯看自己。低角度的冬日暖阳照耀下,使得一切投影都显得格外厚重,文琴颀长的影子一直被拉到礼堂的另一头。
安娜笑了笑,“走,我们回家。”
走出礼堂一段路,两人在海岸礁石上坐了下来。
临海,文琴望着海潮涌上高高的岬角,有些触景生情,“安娜阿姨,你知道吗?清明节那天……那天也是我爹娘的花烛重逢日。”
安娜愣一愣,回想起文琴在礼堂的言行,还有雍瑾华匆匆离去的背影,她霎时弄清了一切。
海圻艦。
瑾华在二官厅坐下来,眼神空洞。北京发来的报文被他撕得粉碎,雪片一般散在地板上。
报文的内容并不长,却字字泣着他的血。
其义兄程世襄,祖籍雍城古桑园,任海厦艦枪炮见习官,随艦赴俄国访问靠泊海参崴时,为了救助一落水修女溺水而亡,修女的父亲罗斯托夫斯基子爵闻讯赶到时,看到自己女儿“塔莎”跪在地上啼哭不止,柔弱的身子,依偎着一个面容隽秀的中国人。
晴熹在电文里讲得清楚:回雍城后,尽快到苏牡园来。
回到院子。
文琴拨弄着桌上的地球仪,想着白日时父亲的一举一动,便猜测艦上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或是该是国内发来的报文讲了分外紧急的事,她猜不出头绪,只是隐隐记得那个闯进礼堂的水兵,能讲一口流利的牛津腔,不像是海圻艦的做派,倒更像自己叔父程世襄所在的海厦艦上的兵……
安娜端来两盘面包,问文琴是泡牛奶吃,还是涂沙拉,偶然撇见她身前的信笺周围,明信片下放着一沓照片。
是素玥拍摄的雍城的牡丹。
安娜以记者的眼光评判这牡丹品次,自然是一番洋洋洒洒的赞誉,可翻到那张合影时,安娜霎时敛住了容,静静端详着身处人群中央,那个唯独坐在石墩上的雍容女人。
她问文琴:“这便是晴熹,晴夫人?”
文琴点点头,眼神却落在了母亲身旁的人身上,那个年青人同自己年岁一般大。那张脸似曾相识,可文琴想不出究竟是在何处见过,她只是同安娜不断讲着话,大多是释义领事馆送来的纪念品背后的故事。
安娜很有兴致,对于海圻艦的环球航行,她吃着面包,直到碗碟里的果酱被蘸干,方抿一把嘴角,凑文琴近了些,说想要文琴带自己去一趟淞沪。
文琴望着安娜手里的世界地图。大洲大洋之间,海圻艦的航线,被形象成了一条蜿蜒曲折的红线,迄始点正是是淞沪杨树浦港口。
安娜性情热忱,伶言俐语,跟自己和娘亲仿佛阴阳的两面。
一阴一阳之为道,琴中动静见阴阳。
文琴想,来英格兰后,东方系的教授在琴艺课上阐述琴艺时,开堂之课便纠正古言之差池,举例蒲松龄《聊斋志异》便忤逆了先秦之经典《周易》里的“协调”思想。
安娜却不以为意,她握住文琴的手,“《周易》哲学深度难以辩说,可小琴,你知道吗?安娜阿姨觉得水主阴象,可作为海军,几十年海风浸润,你父亲他处事却更变得越来越果断,所以那个叫魏怡玮的水兵既肯跟着革命党一起闹革命,要把满人鞑子赶出北京,不妨……你可以先去见一见。”
“说到底,安娜小姨还是给我爹娘当说客来了。”话音落,她与安娜相视一笑,眼神意外落在地图上东海那一隅濒海之地——杨树浦。
一番联想在文琴脑中顿时连轴成线,她的笑容倏忽敛住,匆匆从安娜手中再次拿过合影照,果不其然,母亲身旁站着的年青人,正是魏怡玮,干奶奶介绍给自己的如意郎君。
她记得清楚,年前、杨树浦、时令惊蛰、还有那望着海圻艦离岸而流泪的水兵……种种元素杂糅在一起,文琴确信,这个姓“魏”的年青人,就是魏怡玮,而自己,则不单单在淞沪见过他……
第伍章 怡玮履诺湛秋秀语
若干年前,雍城古桑园。
文琴记得二姨“头七”那天,细雨濛濛。
有个拿着启蒙读本的男童,先自己之前来到二姨墓碑前,携了半箩筐桑葚,自己赶到时,正见他大段大段地朗诵着明朝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那泛光的《震川文集》,是二姨娘出嫁时,从娘亲妆奁里带走的嫁妆。
文琴踩断了一根树杈。
那男童回过头,迎着自己走过来,看了看自己竹篮里的桑葚,掺杂着桑叶和露珠,又把目光从自己布满泥泞的绣花鞋上挪开,问自己:“你是雍文琴?”
文琴愣了愣。
那男童擦了擦额头上的雨珠,接着说:“四娘常跟我提起你。每次带我学《诗经》,便说你有张伏羲式宋琴,很是先秦时代的韵味。”
文琴望着他还红肿的眼睛,不知为何,此刻特别想哭。
守灵那几日,她麻木地待在灵堂里,说不出的滋味,望着母亲哭的泣不成声,可自己却全然无泪,现在想来,只觉得那七个日夜太过漫长,让自己不辨黎明与黑夜,甚至在梦寐中四娘来找自己,要她再弹一首《周南·关雎》,她都觉得分外地真。
她觉得鼻翼酸酸的,想哭,望向男童,他的眼里是一层萧瑟的深情。
男童带她来到墓碑前,帮她一起把竹篮放好。
“想哭就哭出来,我四叔要知道四娘有你这么个孝顺的外甥女,一定很高兴。”
文琴倏忽想起那个午后,洋人登陆,宣文街东街“瑞蚨祥”绸缎铺不远的路面上,身怀六甲的二姨娘,为了替那个叫“怡玮”的小侄子裁缝一匹布,作岁除日穿的新衣,被从大沽口涌来的洋人,羞辱、折磨至死……
文琴冷冷地看了男童一眼,“姨娘到了你们家,小琴可再没见她笑过。”讲完,她拭净脸颊上掺在一起的眼泪与雨水,起身,朝着来时的路就要下山去,一双针黹精美的绣花鞋,便再次踩进了泥泞里。
“雍文琴,你的课本。”
文琴停下脚步,没回头。
她在雨中站了一会,听着耳畔簌簌的雨落声,朝着离开古桑园的方向,继续往前走着。
墓碑前的三柱香淋了雨,随着渐渐起来的风势,终于陆续熄灭了,在香炉里高低不平,一副破旧相。
思绪断。
文琴揉揉眉目,起身开了窗,瞑目感受着海风的惬意,她听着身后细碎的脚步声,安娜渐渐走近了自己。
“小姨,陪我一起回中国,我要见见他。”
直隶鸢都,坊子区。
暮春,街市上的纸鸢摊渐渐多了起来。
魏怡玮在一处旧书肆前停下,摆摊的是个老者,坐在藤椅上翻着书,读到有兴致处,便捋一捋自己的胡须,兀自笑着点点头。他见怡玮站在自己身前定定地望着自己,出于礼节,他半阖上手中的线装书,慈爱地笑着,“这位小贤士,请随便看看。”
他说着,已在自己身前让出一条路,说街面上人潮似流水,要他到书摊里边来。
怡玮走进来,目光却依旧没落在书摊上,而是在老者身边斑驳的旧书柜上坐了下来。
“老人家,潍县的纸鸢艺匠真是让我开眼,丝绢蒙面的风筝,手绘的仙鹤童子却丝毫不洇色。”
老者向不远处望望,那仙鹤童子的纸鸢,正迎风招展。
他微微一笑,脸上的褶皱在阳光下如沟壑一般交错纵横。他同怡玮聊了些各自籍贯的事,又开了口:“雍城离潍县不远,‘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打朱元璋进北京起,这爿地方,时人就有“南苏北潍”的美誉。你若有兴致,我这恰有一乾雍年间的善存本,缘分难求,年青人心诚,老朽,赠予你。”
怡玮却并无几分喜色,他怔了怔,嗫嚅道:“老人家,我……我能不能看看您手中的那本书?”
老者一愣,低头望了望手下。
“《蔽芾馆鉴印章金石集》?年青人也好金石?”
怡玮望着扉页衬纸上的著书人名,“这本书……是曹雪芹写的。”
怡玮拿着手里的《南鹞北鸢考工志》。
逢清明,九笏河正值枯水期,辽阔的河道上,芦苇在浅浅的水潭露出了嫩芽,也成了童稚放飞纸鸢的好去处。他们三三两两,扯着轴线,好风凭借力,竹扎骨架、丝绢蒙面的鹤、燕、蝶、蝉,在天上变得越来越小,怡玮按照老者的指路来到了这里,却又迷失了方向,他望着几个童稚把轴线放尽,才凑上前,俯身下去,指着前面的岔路口跟他讲,自己想到泰北书局去。
那童稚顽劣,要拽他手里的书。
怡玮用力一推,没把握住分寸,孩子嚷了一声倒在了地上。手里的线轴也遂着风向一直往河道的方向去。
怡玮没追上。
视线里,木轮状的线轴在土路上磕着往前跑,就要陷到河滩里的时候,被一双手粗糙的大手抓住了。
“薛叔。”
薛管家走上前,待那小童满脸恐慌地走过来,把线轴拿去,他方喟叹一声,指了指左手边那条路,又另说:“二少爷,得空了也回雍城瞧瞧,三大爷挂念着你,跟了你一路了,你别怪我。”
怡玮肃穆着脸,望着薛管家眉头深深的褶皱,他一袭青衫,看自己的眼神却让怡玮不忍与他对视,这目光中尽是怜爱,关乎辈分。对于自幼失怙失恃的怡玮来讲,延义,便太过丰富。
“泰北书局”的牌匾出现在眼前时,西边的霞光已映照了半边天。
街面的风变得有些凉意,许多摊贩收拢归置着家伙什儿,怡玮望着这三开间的庑院皆上了锁,心里便有些落寞,他就地在门前台阶上坐下来,低头,听着街面上人潮来去的烟火声。
熙攘之声渐渐稀薄。
直到周遭一切变得阒静,一对脚步声由远及近,直到跟前。
“小兄弟,天凉了。”
儒雅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他,怡玮抬头,借着仍濛濛白的云光,见来人手腕间夹着厚厚的书,鼻梁上是副圆眶的眼镜。
他嚯地站起身,问他是不是泰北书局的人。
那人又细细打量打量了怡玮,浅浅一笑,“也算缘分,我这手稿落在书局,到了九笏河桥才想起,这不回来取。”
言毕,他又问:“小兄弟可是也在书局落了东西?”
怡玮捋平身上的衣褶,“我来找秦主编。”
那人一愣,旋即脸上又洋溢着笑容,问他:“哪个秦主编?”
怡玮拿起放在石板上的书,“岭南国艺学堂图画手工科第三期,柳湛秋,她说秦老师许久再没回过岭南,很想念他。”
那男子听到“柳湛秋”的名字,愣了愣,眼眸里闪过一丝光,霎时又是和蔼的样子,问怡玮:“你是代人而来?”
怡玮微微摇了摇头,“柳小姐说秦老师有学问,年末我想报考福州海校,去海圻艦,如今……正缺一个好的老师。”
那人点了点头,“怡玮,很素雅的名字。我能不能看看你手里的书?”
曹雪芹《废艺斋集稿》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
“是在九笏桥桥东,前街“康成斋”糕点铺对面,那收藏善孤珍本古籍的老者馈赠给我的,听说我是秦主编在岭南时的学生委托而来,便要我一同给秦主编带来,可是湛秋赠自己的那本《风月宝鉴》,春雨润如油,小玮怕书本受了潮,又怕生了蠹虫,晒过后,便一直放在阁楼里。”
眼镜先生释惑后,眼神肃穆了些,他又点了点头,“不错,在岭南国艺学堂时,我是主讲曹雪芹先生生平著作的。”
怡玮瞠目,欣喜之余,他忙理好仪容。
秦禹文指了指门内,“先进来吧。”
听到湛秋的绘图工夫长进不少,秦禹文阖上怡玮带来的书,笑着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没找到小秋离开国艺堂后,不辞辛劳,走这么远的路,倒真把在学堂练的绘图功夫,用到了该用的地方。”
怡玮也同他一起回顾着,想到初见湛秋时的样子,他不禁扑哧一笑,“走远路倒在其次,爬梁、上琉璃瓦,我从汉口战场被清军追到武昌,见着她,还以为是哪个拙劣的梁上君子。”
讲完,他兀自笑了起来。
秦禹文面容却变得肃穆,他问起怡玮与湛秋相识的始末,静静听他讲着,很少打断。直到怡玮说起那本《风月宝鉴》,秦禹文扬手止住他,拧起了眉头,“你要跟雍家人论嫁娶?近来雍程两家人的古桑园,有人在西伯利亚出了事,我想过不了多久,雍城,怕是免不了要起一番波折。”
怡玮也冷下脸来。
“我只想快些见到湛秋,其他的事,其他的女孩,一概没兴致。”
讲完,又是一阵阒静。
怡玮望着秦主编翻阅着那本《考工志》,纸鸢裱糊上彩绘的人物、飞禽、鱼虾、文玩器物、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留存其形之间,扎糊师傅也借助竹篾勾勒筋骨之巧,使得诸多题材在构局上杂糅成了象征吉祥的图案。
他见秦主编翻阅到一处停下,起身,另从书架上拿下一本《天元开宝逸事》,见自己还站在案台前,秦主编凝眉沉思的脸,便又露出淡淡的笑容,“鸢都风筝大多结合清明、重阳节这些传统节令扎糊,这本《逸事》,五代十国的王仁裕,也记录了不少唐朝寒食节的宫廷纸鸢逸闻,你帮我带回雍城,给晴夫人。”
怡玮愣一愣,问他:“老师是不肯留我?”
秦主编反问他:“直隶北,家家户户都知魏家、雍家跟苏牡园渊源深,小玮,一年没有回过家,你就不想回一趟雍城,见见你的干奶奶?”
怡玮顿时语塞,半晌,他见秦主编在一一整理着提包里的信笺与书籍,又走近一些,重复了方才秦禹文没有理会自己的话:“秦老师,其实我来找你,是想知道……想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湛秋。”
秦主编微微停下手,浅浅笑了笑,又继续忙着手下事,“魏怡玮,巡洋艦队的尉官,一口满满的牛津腔,怕是该秦某多多讨教您才是。你一来,问起曹雪芹,又聊起湛秋,我便知道,该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秦老师,你愿意帮我?
秦主编依旧归纳着手下的文稿,不讲话。
夜色已格外浓重,远远的能见到屋舍房檐上,璀璨的星辰间升起了几盏天灯。怡玮知道,迥异于元宵佳节的孔明灯,鸢都人夜间放纸鸢,好风凭借力,他们剪断牵线,任由时令下的季风把自己的心愿带到远方,并坚信自己眼中的天涯海角,亦是他乡人脚下的厚实土地。
“或者秦主编可以跟我讲,我该到哪里,才能见到她?”
秦禹文把提箱交到怡玮手里,“雍城。”
怡玮听到这个回答,一头雾水,“不管多远,路,是让人走的,从一处走到另一处,免不得会绕行许多里,来来去去,跟网一般,可若有心人心诚、执拗,这张网便是盘长结,再曲折,再缭绕,可既是一根红绳编织成形,便总能找到出口。”
“小玮,你这个人,很有趣。”
怡玮面容肃穆,他轻轻推开提包,“阿秋也这么说。”
秦主编走上前,又重新把提包给他,“雍城,相信我,雍城,你们会再见面的。”
怡玮脸上就有些愠怒,嗫嚅道:“回了雍城,怕是另有一番‘媒妁之言’要我履诺,这盘长结,怕是就要桥断梁塌,哪日咫尺之间能遇见,也怕是一转身,又是天涯。”
秦主编咂着他这番话的意味,颇为欣赏地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他推开门,怡玮也跟着出了书局,下了台阶。
他望着秦禹文的身影在街巷口渐行渐远,脑海中浮现出半刻钟前的一幕:秦主编拿出湛秋寄来的信笺,末页,她感怀着鄂地的境遇,也聊到了自己的堂妹——魏怡瑜。她说自己应允了薛管家的盛邀,要赶在仲夏古桑园桑葚成熟前来雍城,见见这个本姓“钮钴禄氏”的满族格格。
第陆章 山高水长螟蛉义子
九月。
雍城骊口码头,人声嘈杂。
最后一趟发往曹州的鹾船离岸,雍瑾华回身朝正开车过来的管事杨卓摆摆手,兀自信步上了趸船。赶上涨潮,码头水手吆喝着《狮子楼》里武松的唱腔,一身武艺营生,却都落在了袋袋盐包上。
“少爷。”
瑾华没回头,一只手伸进内襟,什么也没掏到,就又翻起裤布袋来,杨卓摇了摇头,从怀里取出只紫檀木方盒,踌躇一下说:“只这一支了。”
瑾华接过来点上。
“明儿再去宣文街那带几包。”
“少爷,素玥夫人特意嘱咐,明儿个是你们的花烛重逢日,央我提醒你几句,她知你习性,讲多了,怕你又批评她见识。后面的话本不该讲,只当是我这个年长几岁的过来人说些自家的悔事,家,总还是要回的。”
讲完,他一脸肃穆,见瑾华不说话,又让了句:“车停在引桥,少爷,候着没熄火。
瑾华又朝趸船延伸向南的方向看了看,疑虑着什么,望着渐渐沉下去的天色,又有些焦急,思衬片刻,说:“这红锡包,我尝着不是那个味了。”
“该是潮了,少爷你有阵子没回来了,这还是素玥夫人托我从家里带过来,算下日子,上次回家,还是前年腊八节的时候。”
雍瑾华来回开阖着檀木盒,空空如也,滑盖声也清脆婉转,他终于回过头,添一句:“素玥想得周到,卓叔,你可还知三国时,曹操送荀彧空食盒的典故?”
杨卓薄祚出身,不曾深耕政史,却饱尝甘苦,他知会两夫妻赌气由来,文琴回国,本不是瑾华原意,对于女儿要辍学重新报考金陵国艺学堂,素玥的意思既然是文琴有规划,顺遂自己心意行事就好,而雍瑾华却希望她能顺利在欧洲毕业。
程家的变故,消息传到素玥耳中。
对于程世襄,她颇感同情,以至于海军部回应自己海圻艦能在清明节前回国时,她头件事便是到香蜡铺嘱咐好掌柜的:纸幡与挽联要到莱牟县去请最好的手艺师傅,最负盛名的贡生来承办。
杨卓的意思是出殡葬礼都是给外人看的,雍程两家族心意似海深,开枝散叶在直隶各地,族谱上的根却始终是连缀着的。丧事,就从简办。
素玥站在渭玖山山岭,望着渤海湾潮起潮落,柔柔地回应杨卓:“世襄这个人,就是平生太简了些,事事都不爱讲究,天国路远,这一次当嫂嫂的,不能再让他寒碜。”
没几日,苏牡园送到海军部的电令中,便有了委托发往尚靠泊在英格兰的海圻艦上的报文,提到了要雍瑾华领养程氏遗孤的事。
素玥瞠目,她不相信这是晴熹干娘的意思。
杨卓从回忆里走出来。
他掸掸青衣长袖,说:“华少爷,荀彧收无果空盒,结果引颈自裁,倔着呢,揣着明白装糊涂,曹操挽留不下,伯牙子期之快,偏偏就毁在一个‘拗’字上。”
瑾华沉思着刚才的话,吐了口烟雾,他在尚未散去的氤氲中瞄了眼残阳下的千帆穿梭,海水是洇开的的墨,日落,帆舟的轮廓也被湮没了。月影中,一对男女匆匆走来,他绷紧神经,目不转睛地望着。涛声拍岸的间歇,断断续续的婴孩啼声渐渐清晰,直到跟前。
男人把一封信笺递给瑾华,开口说:“雍先生,受雍城同乡会孔会长之托,孩子交给你了。”
讲完,他回望了一眼身后抱着孩子的女人。
女人襁褓中的婴孩已不再啼哭,游丝般的咿呀呓语却有些沙哑,刚刚露出满足笑容的女人,就又无奈地抬头看向男人。杨卓弄不清事状,他往前凑了几步,瑾华却把燃了半截的烟蒂朝海中掷去,星点烟火瞬间即逝。他对中一折信笺,划开紫檀木盒,放进去,又阖上,迅疾走到女人跟前接过孩子,不再招呼,迈着大步向滩头高处的吉普车走去。
门阖上的一瞬间,他听到了女人的抽泣声,循声再看,车灯照耀下,女人镜片上落下一滴水珠,晶莹剔透。乌蒙的天终于倾泻,到车窗琉璃,到沙滩……征兆一般,咿呀的孩子,哭声愈烈。
车迹,曲曲折折渐不见。
瑾华抱着孩子。
他把檀木盒交给杨卓,嘱托说:“跟素玥讲好,就说我听她的,烟会戒掉,她说花烛重逢日按她生辰那日算,就遂她心意,可这书信里的话即是程兄的委托,也是我自己的意思,她是个女人,宗亲上的事,老祖宗教诲“妇随夫纲”朽了些,却耐得住雕琢。”
讲完,他叫停了车,执着一把油纸伞,抱着孩子,朝着古桑园的方向,消失在雨巷深处……
雍瑾华第二日回到家中。
雍府庭院中牡丹花应季争艳,孟素玥执着纤细的湖州毛笔,在宣纸上点缀着星星花蕊。青砖黛瓦外,路上响起了喇叭声,她手中的笔停顿一下,捋了捋前额散发,望了身旁的小芍一眼。
意会之中,小芍微微点头,朝着顺延到西厢房的那扇角门去了。
相关Tags:神话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