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小说孟听傅斯南全文阅读-孟听傅斯南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时间:2023-04-23 12:05: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孟听没有回避他的视线,直直地看着他。
    半晌,她才从袖中拿出和离书递到傅斯南面前:“去吧,宋小姐还在等你。”
    傅斯南没有接,甚至连看也没看一眼,只是望着孟听的目光越渐深沉。
    孟听抿唇,将和离书轻轻放在案上,正想利落离开,却终究安耐不住心中那个疑问。
    她抬眸,眼角微微泛红:“南念,十年来你可有一刻喜欢过我?”
    哪怕是一瞬间,她也没白在这人间走一遭。
    傅斯南垂在两侧的手慢慢收紧,语气一如既往温柔:“芸辞,我知道你对我的情意,但我对你并无男女之情。”
    孟听瞳眸一震,整个人几乎都僵住了。
    “你……是从何时知晓的?”她声音忽然嘶哑颤抖起来。
    “大婚之前,我便知晓。”傅斯南回。
    短短八字,字字如烧红的秤砣在孟听的心脏翻滚。
    她看着傅斯南,第一次觉得他的温柔堪比锋利的匕首,一下就刺穿了她的心。
    他即已知晓,还同她定下那个约定,然后看着她像个戏子一样自顾自演了十年的戏!
    孟听忽觉有丝羞耻感刺进了她最后的尊严中,她再也不愿待下去,转身快步逃离。
    长安街上。
    孟听浑浑噩噩地游荡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
    然而她却觉得天地之间也就只剩下她一人,被抛弃于此,无处可去。
    “哥哥别跑,哥哥等等我……”
    耳畔骤然传来一阵童稚声,孟听懵然回神,只见两个五六岁的幼童在前边儿巷口追逐打闹。
    她眼眶一热,视线渐渐模糊。
    儿时她和姐姐也是这般,她淘气地在前面跑,姐姐在后边追着让她慢些别摔着。
    姐姐……
    孟听眸光微亮。是了,她还有姐姐!
    她原想瞒着姐姐,可是天大地大,她恍然发现,她能倾诉的也只有姐姐!
    如果最后一刻是姐姐陪着她,或许也无憾了。
    孟听知道这样对不住姐姐,但她真的好累、好冷,也好痛,更想最后一次让姐姐抱抱她。
    “咳咳咳……”
    一阵剧烈的咳嗽伴随着一片血腥流出嘴角,孟听微颤的手将嘴角的血抹了去,转身朝皇宫走去。
    长宁宫。
    宫人引着孟听入了宫门,还未至正殿,淑妃早已在殿外等着。
    孟听瞧着几步外的淑妃,眼泪霎时涌了出来:“姐姐……”
    她顾不得什么尊卑礼数,像幼时一般朝淑妃跑了过去,一头扎进她的怀中。
    温暖的怀抱顿时让她心中难言的委屈尽数作泪哭了出去。
    淑妃屏退宫人,心疼地抱着孟听,可见她嘴角带血,又惊又慌:“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吐血了?手上也是血,傅斯南呢?”
    听到傅斯南的名字,孟听心脏一阵紧缩,声音闷哑:“我们和离了。”
    她缓缓退离淑妃的怀抱,迎着她微诧的目光继续道:“他骗了我十年,他早知我心仪他,可他……”
    方才的场景再度浮眼前,刺得孟听喘不过气。
    她大口呼吸着,泪水似是呛进了喉咙,剧烈的咳嗽再次让血腥味充斥在嘴中。
    温热的血从口中不断流出,连鼻子也被一片殷红占据。
    孟听无措地想擦掉,可怎么擦都擦不完,藕色的衣袖竟被染成了朱色。
    “芸辞!”
    听到淑妃惊恐的惊呼,孟听抬起头,想安慰她自己没事,但被血染红的唇瓣张了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最后一抹意识也沉进了黑暗中……
第十章 物归原主
    再次醒来,孟听只见淑妃坐在身边,脸色有些白,想必是被自己吓到了。
    孟听还记得昏迷前咳出的血,多的让她自己都觉得下一刻就会撒手人寰。
    “姐姐……”她唤了一声,欲坐起身,却没有半点力气。
    淑妃闻声抬头,微红的眼眶中还带着泪花:“你不该瞒我的,你可是我唯一的妹妹,现在你要我怎么办?”
    想着方才太医那一句“救不回了,剩下的几日也是强留”,她心中一阵抽痛。
    孟听见淑妃低眉垂泪,又悲又愧,在她的记忆中,姐姐一直都很坚强,从未哭过。
    可现在为了自己,却泣不成声。
    “对不起。”孟听原想说其他,但疲惫侵蚀了她所有的力气。


    淑妃摇了摇头,温柔地替她拭掉泪水。
    见孟听面无血色,再想起刚刚命人去打听傅斯南近日做的事,她只觉怒火翻涌。
    她这般好的妹妹,傅斯南不珍惜,还和宋宛儿不清不楚,甚至休妻……
    越想越替孟听不值。
    淑妃抚着孟听的脸,哽声劝道:“忘了他,以后的日子姐姐陪你。”
    孟听闻言,一字也无力说出,只是眼泪不曾停留。
    她闭上眼,可眼前却都是傅斯南同她说过的话,陪她做过的事。
    他也说过要陪着她。
    见孟听不答,淑妃含泪问:“难道你不想陪姐姐吗?”
    孟听睁开眼,竭力弯起嘴角,声音却微不可闻:“想,我也想一直一直陪着姐姐。”
    往后几日,淑妃几乎将太医院的太医叫了个遍,准备各种珍贵药材给孟听进补。
    孟听看在眼里,不愿她担忧,每次都会吃很多,哪怕是吃不下也会硬吃下去。
    淑妃说她一人在后宫很累,想要人陪着她。
    孟听知道姐姐说这些,只是想让自己努力的活下去。
    她也很听话地按照太医的话去做,但伴随的往往是深入骨髓的痛苦。
    孟听从未喊过一声疼,只会在忍不下去时,会在淑妃看不到的地方咬着被角。
    那一处的被角被她咬破,浸满了血……
    雪将化尽,孟听精神似是好多了,还特意去长宁宫的小厨房做了淑妃年少时常做的芙蓉饼,提前给淑妃过了生辰。
    时已入春,久违的暖阳落满长安。
    长宁宫偏殿阶前,孟听靠在淑妃肩头,手被她紧紧的攥着。
    “今天暖和,晒晒太阳也是好的。”淑妃极尽轻柔。
    孟听无力抬眸,望着那艳阳,身子忽地颤抖起来,只喃声说着:“姐姐,我想爹娘了。”
    淑妃心一紧,霎时明白。
    她将孟听揽进怀中,一言不发。
    阳光越觉刺眼,孟听慢慢将头埋进淑妃肩窝里,气若游丝:“姐姐,对不起……”
    她很想陪着姐姐,但是她真的好累。
    “我乏了,睡,睡一会儿,姐姐,不要叫醒我……”
    话落,那只苍白消瘦的手慢慢从淑妃的掌心滑下,无声地砸落在她的腿上。
    淑妃看着洒落在瓦檐上的日光,感受心缓慢的抽离感和怀中人如云般的重量,眼泪滴落在孟听冰凉的脸上。
    她温柔地拍着孟听乌黑的长发,声音低哑:“姐姐不叫你,睡吧……”
    淑妃抬起另一只颤抖的手,慢慢覆在孟听的眼上,温柔地替她遮去了刺目的光。
    ……
    少傅府。
    春雨已连下了几日,天才见亮,傅斯南穿戴好准备去早朝。
    一股还带着残冬冷意的风灌进袖中,他不禁想起了孟听。
    她离府近半月,听闻入宫陪淑妃了。
    可不知为何,他却心有不安。
    孟听不在,他没由的烦躁,甚至一再拒绝了宋宛儿的邀请。
    来到外面,傅斯南停住脚步,望着瓦檐上滴落的水微微出神。
    这时,腰间系着孟听赠予他的玉佩忽然滑落,“嘭”的一声脆响,玉佩碎成两截。
    傅斯南看着断玉,眼底流过一丝诧异和慌乱,一种莫名的窒息感渐渐袭来。
    “大人!”
    突然,一个小厮急匆匆地跑了来,气喘吁吁地跪地道:“淑妃来了!”
    傅斯南一愣,窒息感渐渐被一种欣喜替代,许是淑妃送孟听回来了。
    他将断玉拾起放于袖中,快步至正厅。
    正厅。
    傅斯南还未站定,目光便扫视着整个前厅,不见孟听,他眼底不由划过一丝失落。
    淑妃背身站着,周遭无宫人伺候,似是被刻意屏退了。
    傅斯南压着心中的疑惑,行礼道:“参见娘娘。”
    然淑妃并未转身,也没有说话。
    傅斯南才见她身旁的桌上放着一雕花木盒,他心莫名一窒,不由问:“娘娘,微臣妻……”
    一声轻叹打断了他的话,淑妃缓缓转身,她一手抚上木盒,沙哑寂然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正厅。
    “这是芸辞的遗物,现在物归原主。”
    
第十一章 碎玉断情
    淑妃话落,正厅陡然陷入了一片死寂,只剩下外头淅沥沥的雨声。
    傅斯南怔怔看着那不过半臂长的木盒,许久才僵硬开口:“娘娘,她……”
    “这里头都是大人给她置办的些簪环首饰。”淑妃声音越渐冷清,“至于芸辞,你们即已和离,她也没有入你周家祖坟的理儿,本宫都已办妥当了,大人也不用操劳。”
    说完,她收回手,缓缓往外走。
    看着傅斯南那紧缩的瞳孔,淑妃眼底掠过一丝怨怼:“枉你饱读圣贤书。”
    候在外头的宫人忙撑着伞走了过来,搀着淑妃离开了正厅。
    傅斯南如同石化了般站在原地,不知跪送,更不知已快到上朝时辰。
    他看着那木匣,心脏忽地一阵抽痛,痛的他袖内的手紧紧握起。
    孟听……死了?
    怎么可能!她入宫前还好好的!
    傅斯南向桌案去的脚步突然停住,眼前似是看到了孟听说着自己活不久的场景。
    难道说,她早知大限将至?
    来回话的小厮才到正厅门口,便见主子那快要倒下的身子,忙上前扶住:“大人!”
    沉重的呼吸如同一个垂死的病人,傅斯南无论如何用力吸气,喉咙却似只有针眼大小,一种窒息感扑面而来。
    桌上那漆黑的木匣在他眼中竟慢慢变成了棺椁,重重地砸在他的心上。
    小厮觉着越来越吃力,不想下一刻,傅斯南直接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大人——!”
    ……
    日将暮,雨止。
    傅斯南悠悠转醒,他望着空寂的房间,有一瞬以为孟听还在在几步外的房中。
    未等他回神,小厮端了碗药来跪在跟前儿:“大人,方才皇上遣公公传来口谕,说您近来神思倦怠,这几日就不必上朝。”
    傅斯南闻言,眼眸一暗,那苦涩的药气好似钻进了心里。
    孟听一事皇上不会不知,只不过看着淑妃的面没有明说罢了。
    “搁那儿吧。”傅斯南看了眼药,无心饮下,却望着院落中那红梅发了愣。
    花瓣都已落完,只剩下枯枝了。
    小厮将药放在榻边的月牙桌上后,又嗫嚅了片刻,才又开了口:“大人,宋小姐派人来,说请大人明日去宋府赴宴。”
    傅斯南眉头一蹙,没有说话。
    小厮暗瞧着他面色越渐阴沉,惊出了一声冷汗。
    夫人突然殁了,宋小姐又派人来请大人赴宴,这不是把大人置于不仁不义的境地吗。
    “去叫张府医来。”
    傅斯南掀被下榻,看也不看那还冒着热气的药。
    小厮愣了愣,忙叩头起身跑去叫府医。
    “嘭”的两声脆响,断玉从衣中滑落在地,傅斯南立刻将其捡起,拂去玉的灰,如同对待珍宝。
    他看着掌心的断玉,心头又是一窒。
    眼眶的涩意让他不觉想起他上一次哭是何时。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小厮领着张府医来了。
    “见过大人。”张府医行礼道。
    傅斯南紧握着玉,语气带着鲜少的冷意:“夫人到底是何病症?你如实说。”
    张府医一愣,方才路上小厮说孟听殁了,他并未奇怪。
    只是傅斯南突然问,他曾又答应过孟听不得告诉任何人……
    傅斯南神色一凛:“快说!”
第十二章 可曾怨他
    一向温文尔雅的傅斯南都怒了,张府医慌忙跪了下来,也不敢再隐瞒。
    “大人息怒,夫人胎里不足以至体弱,加之常年郁愁,积忧成疾才……”
    张府医头磕在地上,没有再继续说。
    傅斯南面容一怔,才烧上心头的怒火恍若被一盆冷水给浇灭了。
    积忧成疾。
    无病无灾,全因积年累月忧思过度而酿成疾患,药石无医。
    傅斯南心一紧,痛地倒吸了口凉气。
    他知道孟听体弱,靠近她时,他总能闻到一丝淡淡药味。
    他曾问过她,她说她因身体不好常年服药,将自己喝成了药罐子。
    “她为何不说……”傅斯南呢喃着,字字锥心。
    张府医未抬头,以为他在发问,忙道:“夫人自知无解,不愿让大人忧心才隐瞒的。”
    半晌,傅斯南低声道:“下去吧。”
    张府医暗自松了口气,却也带着些许无奈告退了。
    房里再次陷入一片寂静,又多了丝悲凉,外头的风声落在傅斯南耳中恍若声声讽笑。
    掌心的玉微微发烫,他摊开手,心头的失落袭上眼角眉梢,将那眼尾都染上了朱砂般的红意。
    孟听虽已发丧,但并非以少傅夫人的名义下葬,少傅府自然没有挂白绸白幡的道理。
    然次日,府中所有丫鬟小厮都换上了素色衣裳,撤去了红烛。
    平日里受过孟听恩惠的下人都不禁悄悄抹泪,更觉这大宅子一点人气儿都没有了。
    临近正午,小厮将面端上桌,道:“大人,面好了。”
    热气腾腾的香气钻入鼻内,傅斯南看着眼前的面,喉间却觉甚为酸涩。
    他拿起筷子夹起面吃了一口,本该鲜香的面竟在嘴中如蜡一般。
    傅斯南心间划过几许凉意,恍惚间,他好似看到了那日孟听吃面的模样。
    她吃的那样开心,一点也让人看不出是将要去了的人。
    “大人。”
    守门小厮忽然跑了来,低声道:“宋小姐求见。”
    傅斯南眉心微拧,放下了筷子,并无见宋宛儿之意,遣小厮将她打发回去。
    他无甚胃口,起身回了院落。
    春意袅袅,院中除了那棵梅花树,一旁的梨树已发新芽。

    西北角上的秋千被风吹着微微晃动着,像是故人坐在那儿小憩着。

    傅斯南看着这般景象,垂下黯淡的眸子,将那心口的所有酸涩通通咽下。
    他走到秋千旁,攥着那有些潮湿的椅绳,点点悔意随着风越来越大。
    秋儿将孟听的屋子收拾好后,正准备去回话,见傅斯南已在院中,忙走了过去。
    “大人。”她行礼,声音像是哭了一晚的沙哑。
    傅斯南转身看去,见是秋儿,眼前又再次看见孟听的虚影了一般。
    秋儿是六年前孟听买回的丫鬟,她说见秋儿瘦小可怜,不忍她跟着拐子爹受苦。
    孟听一走,最伤心的莫过于秋儿了。
    “她可曾怨我?”傅斯南忽然问道。
    秋儿头也没抬,红红的眼睛里却涌出了泪水:“奴婢不知,奴婢只知道夫人将大人放在心尖儿上。”
    闻言,傅斯南心猛地一紧,唇角弯出一抹自嘲的弧度。
    是了,孟听将他放在心尖儿上,甚至连将死都不愿惹他烦忧。
第十三章 冬夜寂凉
    阳春三月,傅斯南因病告假已月余,皇上倒没说什么,直至青阳,才召他入宫。
    御书房。
    皇上放下奏折,看了眼面色略显憔悴的傅斯南:“朕召你来可知为何?”
    傅斯南微微躬身,眼底带着几许倦意:“微臣不知。”
    然而他心中也明白了几分,淑妃从入宫便受宠至今,当年他与孟听的婚事,也是淑妃求皇上得来的。
    孟听一事已让淑妃和皇上对他有了些许不满。
    皇上看了他一会儿,语气威严:“辅太子一事上你兴许已力不从心,朕便任你为扬州奉天府丞,去协扬州府尹吧。”
    傅斯南一愣,却也没有抗拒,跪道:“臣遵旨。”
    于长安,他再无牵挂,皇上淑妃都不肯告诉他孟听所葬之处,他唯一的慰藉,只有府中那同孟听一起住过的院落。
    圣旨下到少傅府,按规矩,主子迁任,府内丫鬟小厮都该放出去。
    官印被送到府上后,府中下人已散尽,唯有秋儿还留了下来。
    傅斯南看着桌上的官印,双眸胜似冬夜寂凉。
    秋儿跪在他面前,声泪俱下地磕着头:“夫人对奴婢恩重如山,请大人准许奴婢留在府上,为夫人守孝。”
    傅斯南默许了。
    等一切安排妥当后,已过半月。
    临行前,宋宛儿跑了过来,含着泪望着正要上马车的傅斯南:“南念,扬州那么远,你真的要去吗?”
    “皇命难违。”傅斯南淡淡道,目光却从未落在她身上。
    宋宛儿闻言,绞着锦帕的手渐渐松了:“是因为她吗?”
    傅斯南眼眸一滞,心隐隐作痛,他没有说话,转身上了马车。ȵ ɱ ʑ ȴ
    马车微微晃着,渐行渐远,宋宛儿眼瞧着那影子没了,才堪堪转身望着那已无主人的少傅府,心中不免一片空寂。
    从那日看见傅斯南和孟听一起夜游,再得知孟听殁了而傅斯南借病躲她开始,她就知道她与傅斯南无缘了。
    宋宛儿吸了吸酸涩的鼻子,擦去眼角的泪水,倒是有几分庆幸所陷不深。
    何况也是她一厢情愿强缠着他,现在不想放手也必须放手了……
    出了长安城,行了一段路后便入了戌时。
    才跟着傅斯南不过月余的小厮梁易道:“大人,临江城门已闭,咱们只能在城外歇息了。”
    傅斯南看了眼外头漆黑的天:“无妨。”
    他轻轻叹了口气,从怀中拿出一块由金子嵌接好的玉佩,置于掌心摩挲着。
    人去玉碎,再接上也不是原来那般了。
    傅斯南心间泛起阵阵闷疼,却也倚着这股疼痛不断地思及关于孟听的每个画面。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自过临江城后,傅斯南途径洛阳、汴州、泗州,将近半月才至扬州。
    与扬州府尹江胜相见后,傅斯南便居于新府中。
    周府落于扬州城西南角,离府衙也很近,就是平日里冷清了些。
    只是不过几日,傅斯南倒有些不习水土的模样,呕吐腹痛,人都憔悴了许多。
    傅斯南看着满桌的菜,无一点食欲,更觉一种难忍的心燥。
    梁易见状,忽然道:“大人,我曾听我们那儿的人说,若是不习水土,吃些家乡的小食会好些,大人您等着,小的这就去给您买。”
第十四章 透花糍
    傅斯南见他一溜烟地跑了,有些躁意地摇摇头。
    扬州离长安千里之遥,哪怕梁易说的是真的,若非真的长安小食,吃了又有何用。
    约莫半个时辰,梁易才满头大汗地跑了回来,手里还多了个油纸包。
    他将油纸包放在桌上,一边打开一边道:“大人,小的跑了好久才在扬州城尽头找到家糕纺。”
    他语气带着些许得意,似是在邀功。
    傅斯南看着他将油纸打开,五六个花形糍糕置于纸上。
    牙白色的糍糕上铺着朱砂糖色,糕面上印着精致的牡丹、荷花叶等花样,晶莹的糕身隐约能看见内里的馅儿。
    这是长安有名的“透花糍”。
    莫名的,没有半点胃口的傅斯南伸出手,拈了一块儿咬了一口。
    软糯的糍糕和香甜的豆沙混着在口中,居然勾起了他些许的食欲。
    梁易见傅斯南一下吃了五个,笑了:“大人是不是有胃口了?”
    傅斯南未应,拿着最后一块透花糍发了愣,他低声问道:“糕纺老板是长安人?”
    梁易摇摇头:“小的不知,那卖糕的小童口音不像长安人,也不像本地人。”
    “小童?”
    “是呢,一个六七岁的男孩,伶牙俐齿的很。”梁易比划了一下男孩的高度。
    傅斯南若有所思地抿抿唇,将手里的透花糍咬了一口。
    咀嚼间,他莫名想起了孟听。
    在成婚后几日,他吃过她做得糕点和菜,甚是可口,但往后却再没吃过。
    这透花糍,像极了孟听的手艺,他忽然想去见见这做糕点的人。
    春日将过,人们的衣裳也渐渐薄了。
    薄暮时刻,扬州城尽头,一家名唤梦梁阁的糕纺外,一约莫六七岁的男孩将外头的卖剩下的糕点搬了进来。
    他正要把篮子放上桌,眼珠子突然转了转,小手竟伸进了篮子里。
    “啪”的一声,他吃痛地缩回了手,仰着头看着面前拿戒尺打了他一下的女子。
    “娘……”
    他可怜兮兮地看着女子,他不过是嘴馋了。
    一身烟青色彩绣锦裙的孟听单手叉腰看着他:“孟知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今天已经吃了十四块了。”
    孟知言脸一红,像是被强行摁住穿上了开裆裤般羞涩地低下了头:“那是因为娘做的东西太好吃了!吃了还想吃!”
    孟听气笑了,轻轻敲了一下他的头:“花言巧语,再吃的话你连晚饭都吃不下了。”
    闻言,孟知言立刻摇摇头,笑道:“不会!”
    “好了,快去收拾完好吃饭。”孟听将戒尺放下,跟着孟知言一起收拾起来。
    落日余晖,空阔的后院,孟听将饭盛好后坐了下来。
    孟知言急不可耐地跑来坐下捧起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好吃,娘做的饭总是这么好吃……”
    孟听一边给他夹菜一边道:“慢点儿,没人跟你抢。”
    咽下几口饭,孟知言抬头看着她,兴奋道:“娘,你说我们来年能换间大一点的店面吗?”
    孟听吃了一口饭,想了想才说:“一定可以的。”
    闻言,孟知言更开心了,然而,他话锋突然一转:“那娘什么时候带我去长安玩呢?”
第十五章 千里寄情
    孟听的手一顿,眼中的笑意渐渐褪去。
    她有些僵硬地扯了扯嘴角,放下碗摸了下孟知言的头:“等咱们的店成为江南最有名的糕纺,娘就带你去。”
    孟知言用力地点点头,眼睛亮晶晶地似是找到了什么方向。
    而孟听再将目光放在眼前的饭菜上后,便再无胃口。
    数月前,她濒死之时,太医院院判急送来雪莲,才保住她一条命,皇上也看在姐姐的面子上,将库中的两株雪莲都给了她。
    待痊愈后,她放宽了心,也准备离开。
    虽然姐姐舍不得她,但也知道长安有她不愿面对的人。
    孟听选择了千里之外的江南名城:扬州。
    皇上赐她百两黄金和一处宅子,她都谢绝了,带着从前存着的几百两银票已经足够了。
    她叹了口气,看着一旁吃地一脸幸福的孟知言,眼中多了些许怜爱。
    在泗州城,她看见了沿街乞讨的孟知言。
    那时他骨瘦如柴,蓬头垢面,身上的衣衫都破烂不堪。
    问及才知他父母双亡,自己无依无靠乞讨已经近两年了。
    孟听心疼不已,将他一并带上,认他做了义子。
    她时常在想,若果她和傅斯南有孩子,应该也像孟知言这么大了。
    想到傅斯南,孟听心中不免又是一阵刺痛,眸光也渐渐暗了下去。
    或许现在的他和宋宛儿……很好吧。
    “娘?”孟知言唤了好几声,不解地看着她,“你怎么不吃啊?”
    孟听回过神,忙端起碗,笑道:“吃。”
    吃过晚饭,孟听又教孟知言写了约莫半个时辰的字,见他有些困意了,便让他睡去了。
    孟听将薄被盖在孟知言肚子上,轻轻抚了抚他有了些肉的小脸。
    “娘……”孟知言嗫嚅着说着梦话,不知是在叫亲娘还是叫孟听。
    孟听轻笑着,又想着老这么自己叫他写字读书也不是办法,还是把他送学堂去比较好。
    夜深人静,烛火摇曳。
    孟听执笔站在桌案前,几欲下笔又不知该写什么。
    她微蹙着眉,纸上又多了几个墨点。
    半月前便已给姐姐寄去一封了,她在宫中多有不便,还是过几日再报平安罢了。
    次日。
    卯时刚过,梦梁阁开了门,外头已经有几个人在等着了。
    两月前这儿突然多了家糕纺,有人买了糕点一尝,味道甚好,一传十十传百,梦梁阁现在倒是有点小名气了。
    孟知言不慌不忙地一边收钱一边打包,老练的不像个不足七岁的孩子。
    正将做好的枣糕端出来的孟听有些心疼,看来是该招几个伙计了,不然往后孟知言去了学堂,她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
    梁易匆匆赶来,不想透花糍已经卖光了,他看着正将铜板装进兜儿里的孟知言,问“小兄弟,还有透花糍吗?”
    孟知言抬起头,见是昨儿问有不有长安糕点的人,便道:“我去问问我娘。”
    说着,转身跑进了后院儿。
    不一会儿,他又跑了出来:“娘说做透花糍要一个时辰,您能等吗?”
    梁易闻言,脸一下变得跟苦瓜似的。
    这要等一个时辰,傅斯南怕是要有脾气了。
    见梁易苦着脸,孟知言笑道:“这儿还有其他的长安小食呢!”
第十六章 冷清
    被孟知言“忽悠”了几句,梁易买了几块桂花蜜糖糕,揣着就跑走了。
    孟听走出来活动了一下筋骨,吸了一口带着香甜气息的空气,些许的疲惫消散了不少。
    她看了眼梁易匆匆背影,问了句:“就是他要透花糍?”
    孟知言点点头:“是呢,昨儿他来问有不有长安小食。”
    闻言,孟听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
    长安,她的故乡,她的姐姐还有她心仪的人都在那儿。
    姐姐有皇上的宠爱,傅斯南也有宋宛儿的陪伴,而她……
    “娘?你怎么了?”孟知言抱着孟听的腰,亲昵的靠在她身上。
    孟听低下头,看着他那可爱的小脸,温柔地笑了笑,她还有孟知言啊。

上一篇: 周行望池穗穗小说(周行望池穗穗)全文免费...

下一篇: 耽美微小说(姜宿穆怀璟)你家小祖宗野的翻...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