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锦绣抱着顾锦程,姐弟两个都害怕得不敢说话。
顾锦安看看他们,又看看远处还在跪着的顾大山,知道不能这么下去,对崔氏道:“娘,我出去一趟,您和大姐好好照顾小鱼。”
不等崔氏开口,人已经跑进夜色里。
顾锦安年纪不大,却是个聪明有本事的,接连求了几家关系要好的人家后,终于借够半碗粮食,找到一个大夫给顾小鱼看病。
大夫姓杜,逃荒路上经常给灾民看病,换取少量的粮食或水。
他给顾小鱼的伤口上了金疮药,包扎好,又扎了几针后,收起银针,道:“无笔无墨,药方老夫就不写了,老夫会每天过来给小鱼扎针化瘀血,三天过后再看。”
顾锦安几人感激涕零。
杜大夫看着他们感激的脸,最终还是提醒一句:“小鱼伤到头部,要是三天内能醒来还好,若是不能……你们心里要有数。”
顾锦安几人听得脸色煞白。
杜大夫不忍心看他们此时的模样,背起药箱,告辞离去。
第2章 醒来
顾锦里的头很疼很疼,耳边满是嘈杂的声音,有人的说话声、赶路的脚步声、吆喝声、怒骂声、还有敲梆子敲锣鼓的声音。
顾锦里疑惑,她已经死了,怎么还能听到声音,脑子还能正常思考?
她想睁开眼睛看看现在的情况,却怎么也睁不开,脑子里像是走马灯般,不断闪过很多记忆画面,这些记忆画面有她的,还有一个穿着破烂麻衣的小姑娘的。
起初她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直到三天后,她才弄清楚脑海里的这些记忆代表着什么。
她重生了,死后重生到这个小姑娘的身上。
小姑娘叫顾锦里,竟是跟她同名同姓……但村里人都喊她的小名顾小鱼,是大楚朝西北陇安府高水县顾家村人。
爹顾大山,娘崔氏,大姐顾锦绣和大哥顾锦安是龙凤胎,两人今年十四岁,底下有一个弟弟顾锦程,此刻全家正在逃荒的路上。
老顾家有四房人,她爹是大房,下面有二叔三叔四叔。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姑姑,但亲姑只有一个叫顾大丫,跟顾爹是龙凤胎,嫁在临县,没跟他们一起逃荒。
顾老太是寡妇二嫁,大姑是顾老太带来的,小姑是顾老爷子和顾老太的老来女,很是受宠,现在大姑小姑一家都跟他们一起逃荒。
小姑娘因为一颗红薯被牛家五兄弟打伤,就这么死了,她重生而来,一直昏迷不醒。
在她昏迷的这三天,是顾爹和顾锦安一路抬着她赶路。路上很多灾民劝他们把她丢掉,顾老太更是骂着难听的话,嘲讽他们一家拖着个死人,可顾大山父子都没有听,再难也抬着她一起走……这份恩情,她记住了,一定会报答他们。
至于牛家五兄弟,既然她占了原主的身体,就会替她报仇!
顾锦里前世是个军医,知道自己的脑子越来越清醒是脑中血块消散,快要醒来的征兆,果然在第三天的晚上,她沉重的眼皮终于打开。
入眼是一个个的篝火,每个篝火旁都围着一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灾民,他们有的累极,已经躺在草席上休息,有的啃食着干粮,有的嚼着干豆子,有的人家已经没粮,只能吃着水煮树叶充饥。
顾大山一家连水煮树叶都没有,只捧着树叶干嚼,明明是又苦又涩的树叶,几人却吃的很满足。
最小的程哥儿还笑着道:“爹娘,今晚的树叶是半青的,有水呢。”不像昨天找的都是枯黄枯黄的,吃起来干巴巴的,还有一股枯树叶的腐烂味。
顾锦里看得心酸,张开嘴巴喊道:“爹……娘……大哥大姐小弟。”
声音干涩,一说话嗓子就像裂开一般的疼,但她还是坚持喊完。
崔氏听到她的声音,惊得把手中的树叶掉在地上,回头向后看去,看见顾小鱼睁着眼睛坐起来的样子,哭着上前抱住她:“娘的小鱼终于醒了。”
顾大山激动得双手颤抖,小鱼终于活过来了。
顾锦程很害怕二姐会死掉,见她醒来,扑到顾锦里的身上,哭道:“呜呜,二姐活了,二姐没死……二姐不要死,程哥儿能自己找食了,不用二姐再给程哥儿找吃的。”
二姐就是为了护住给他换来的红薯被牛家兄弟打晕。
“小鱼。”顾锦绣声音哽咽,这三天她一直担心着顾小鱼,就怕她会醒不过来。
顾锦安最是高兴,十四岁的少年被饿得身形干瘦,脸上被晒得黑红脱皮,却露出欢喜的笑容,问道:“小鱼饿不饿?”
顾锦安往老顾家那边看了一眼,见老顾家一大家子人已经睡了,才敢拿出偷藏的一小包豆子,递给顾小鱼:“快吃,这豆子是哥哥给小鱼留的,已经埋在火堆下烘熟。”
大家都缺水,这几天已经很少有人家煮东西,都是烤着吃。
而经过要粮食救命却要不到的事情后,顾锦安学精明了,开始冒险藏粮,但藏的不多,一次也就能藏一点点。
顾锦里看着用几张枯叶包起来的二十多颗黄豆绿豆黑豆,再看着围在她身边,一个个干瘦得厉害的家人们,抓起豆子,一人分了几颗,道:“我们,一起吃。”声音依然干涩难言。
顾大山忙拿出竹筒,打开竹筒上的塞子,把竹筒递给顾锦里:“小鱼快喝,这是咱家的水。”
逃荒路上,水和粮食一样珍贵,竹筒里只剩下小半筒水,他们实在撑不住了才敢小小地抿一口,就怕水喝光了,小鱼没水喝,会挺不过去。
顾锦里见他们没有吃豆子,自己也没有喝水,坚持道:“我们一起吃。”
顾大山几人拗不过她,只得吃下豆子,每个人又喝了一口水,顾锦里这才吃下剩下的豆子,喝了两口水,再把竹筒还给顾大山。
顾大山道:“小鱼,你多喝几口,爹明天会去找水,我们家不会断水,你放心喝。”
顾锦里知道现在的水很珍贵,而竹筒里只剩下几口水,这是留着救命用的,便摇摇头:“爹,我不渴,不需要喝太多水。”
顾锦安担心顾锦里的伤势,对顾大山道:“爹,我去把杜大夫请来给小鱼看看。”
“爹跟你一起去请。”安哥儿才十四岁,请大夫这事儿理应他这个当爹的出面。
崔氏把竹筒递给顾大山:“把这水带上,给杜大夫。”
这三天来,杜大夫天天来给小鱼扎针化瘀血,他们家只第一晚给了半碗杂粮,如今再去请,只能拿水去做诊金。
这是家里仅剩下的水,关系着他们的命,顾大山却没有犹豫,拿过竹筒,带着顾锦安去请杜大夫。
杜大夫听说顾小鱼醒了,很快赶来,给顾小鱼把脉,查看她的瞳孔,再解下她包扎着伤口的灰布条查看伤口,问了她几个问题:“头晕吗?头疼不疼?有没有不记得什么事?”
顾锦里一一回道:“不晕,头还有点疼……有些事情记得不太清楚。”
她脑子里有顾小鱼的记忆,但她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记忆里的事情,担心自己露馅,便顺着杜大夫的问话说道。
第3章 顾老太打人
顾锦安很担心:“杜大夫,小鱼这种情况严重吗?该怎么办?”竟然会忘记事,那不会变傻吧?
杜大夫摇头笑道:“伤了脑子的多多少少都会忘事,这种情况很正常,没什么大碍。人活着就好,记不太清楚以前的事情没关系,你们可以告诉小鱼。”
杜大夫的话让顾锦安几人放下心来。
杜大夫留下一小包金疮药给顾小鱼,交代她每天换药一次后,收拾药箱告辞:“老夫回去了,要是小鱼头晕或者头疼得厉害再来找老夫。”
顾大山忙把装有水的竹筒递给杜大夫:“杜大夫救了小鱼,这水您一定要收下。”
去请杜大夫的时候,杜大夫没有要这水,他只能带回来,现在再次恳求杜大夫收下。
杜大夫摆摆手:“这水你留着给小鱼喝,她刚醒需要补水,老夫家还有半罐子水呢,不缺你这点。”
逃荒不易,他是大夫,已经收了顾家半碗粮食,怎么还能再拿顾家这活命的水?
这三天来,顾家父子是怎么抬着顾小鱼赶路的,他都看在眼里,这顾家老大是个憨厚人,他不能绝了他家的活路。
说完,背着药箱快步离开。
顾大山想追上去,可他饿得两眼昏花,双腿打摆子,根本追不上杜大夫,只能折返回来,对几个孩子道:“杜大夫对咱家有恩,这个恩情咱们要记住,有机会一定要报答。”
顾锦安顾锦里几人点头应和。
一家子因为顾锦里的苏醒十分高兴,但逃荒赶路太累,又饿得狠了,全家人只是说了几句话,便开始休息。
临睡前顾锦里问崔氏:“娘,白爷爷给我的医书呢?”
原主是个十分泼辣热心的姑娘,一路上帮过不少人,其中有个姓白的老人家,因为她给老人喝了几口水,搀扶着老人走了几天,老人在临死前给她留下一本医书,说她自己留着学也行,找个药铺卖了换银子也成,总之是个好东西。
原主很宝贝这本医书,一直带在身边,有空就翻来看看,顾锦里脑海里有这段记忆,很是惊喜,她不用费心找借口解释自己会医术的事。
崔氏解开包袱,把医书拿给她:“娘一直给你藏着,没让你奶扔掉。”
因为她识字,还教几个孩子认字的事,让婆婆很生气,不允许几个孩子看书,一发现他们看书就是一顿毒打。
“你刚醒,要好好休息,今晚别看了,明天想看的话,背着点你奶,别让她发现。”崔氏交代着。
“谢谢娘。”顾锦里接过医书。
医书很厚,封皮写着尤氏医典四个繁体字,翻开一看,内里纸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