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召唤秦始皇》是作者陆沉写的小说,讲了陆沉的故事。小编今天把它带给大家,一起来阅读吧:只是在心中期望华夏的他们不要做傻事。陆沉将这场景尽收眼底。回想着华夏的崇祯时代,心中感叹。若是当时的崇祯也有着这样的皇威,又怎会让那李自成进了这紫禁城呢?但历史都已发生,无法改变。...
太和殿上一片寂静。
科武崇祯皇帝面色凝重,身为皇帝竟然下罪己诏,一心为名,这……他做不到。
只听陆沉继续说到:
“贼人趁京师空虚,直逼紫禁城,一把火将紫禁城烧了,崇祯留下一言。”
“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的大明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但他自知无法抵挡贼人入京,便与贼人交易,以自己之命,换大明天下百姓!”
“仍由贼人将他分尸,但勿伤大明百姓一人!”
“带着王承恩便走上了煤山……”
陆沉说到这里,心中的那股华夏热血也翻涌了上来。
就连此时的大殿之上,文武百官皆竖起耳朵听陆沉所言。
听到崇祯说国君死社稷,众人心中为之巨震!
眼前的科武崇祯更是皇袍之下,泛起了鸡皮疙瘩。
微微张嘴,可却不知该说什么。
一代君王为社稷,竟要以自己之命换不伤百姓一人。
这等精神和勇气,谁人能有?
崇祯整个人仿佛都陷入其中,仿佛华夏的崇祯就是他自己!
站在的恢弘的紫禁城中,遗憾、不甘却又豪情万丈的壮语!
不伤我大明百姓一人,皇位让与你又如何?
这条命让与你又如何?
顿时,整个太和殿上都掀起了一抹悲壮的情绪。
而陆沉更是不卑不亢,想要诉尽华夏崇祯之过往。
“崇祯自缢前,曾立于煤山之巅,说道。”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说道这里,科武崇祯竟以为是自己,瞳孔一缩,紧紧的盯着陆沉。
“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崇祯身旁的王承恩仿佛也看见了自己。
看见自己正立于崇祯身旁,老泪纵横的听着崇祯说话。
一幕幕都好像真实发生过一般在自己的眼前出现。
太和殿上,王承恩伸手掩面,拭去眼角的泪水,轻声喃喃道: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大臣们纷纷心感甚痛。
悲伤的情绪在整个大殿上蔓延。
陆沉继续说到:
“崇祯十七年前登基,本想励精图治,发展大明,奈何天不遂人愿,边关连连战败,十七年未曾睡好一觉。”
“东林党误国,满朝文武误国……”
“最后却因守不住国门,便将自己奉献给了这大明社稷!”
“唉!”
最后这一声叹息,是陆沉替崇祯感到无奈。
无法守护百姓,无法挽救大明,做过的事情太多了,可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做。
贼人入京,一朝皇帝竟无阻拦之力。
无奈或许是最能体现崇祯的情绪。
大殿上,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崇祯眼眶湿润,仿佛自己亲自经历了一次一样。
怎么能守不住,怎么能守不住!
大明铁骑何在?
锦衣卫何在?
陆沉最后说满朝文武误国,崇祯更是将目光看向大殿中的众人。
瞬间,他们诚惶诚恐,一一跪倒在地。
崇祯压着自己心底的那团火问道:
“那大臣呢?”
“文武百官呢?”
“到最后,就只有一个太监在身边吗?”
崇祯每问一句,在场的大臣都以为是在说自己,一个个把头埋的更低了,根本不敢发出声音。
只是在心中期望华夏的他们不要做傻事。
陆沉将这场景尽收眼底。
回想着华夏的崇祯时代,心中感叹。
若是当时的崇祯也有着这样的皇威,又怎会让那李自成进了这紫禁城呢?
但历史都已发生,无法改变。
陆沉只能在心中替崇祯可惜。
面对眼前崇祯的问题,陆沉回望历史,神色变的更加沉重了。
朗声说道:
“崇祯自缢后,刘理顺在墙上写下,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吾何不然。”
“写下这段话后,刘理顺酌酒自尽,妻妾满门十八人,阖门缢死。”
大殿中有一人浑身一颤,但却不敢抬头。
崇祯也将目光看向了那人,眼神中的怒意稍缓些许。
“夏允彝,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