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4个运动锦囊,你就可以安心享受运动带来的降血糖益处,不用再担心运动风险

时间:2019-10-30 18:54: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有了这4个运动锦囊,你就可以安心享受运动带来的降血糖益处,不用再担心运动风险

李先生,今年55岁,患糖尿病十多年了,这次就诊主要是因为近半年来血糖控制不佳。李先生说目前自己都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规范的用药来控制血糖,但是还没控制好。

当我和李先生在谈到是否有适当的运动来放松和锻炼身体时,李先生却表现出了一副惊恐的神情,反问道:我可以运动吗?

我这才知道:李先生半年前有“心梗”和“脑梗”的病史,心脑血管科医生要求他不能剧烈运动,而没有人跟李先生说他适合哪些运动及能承受什么强度的运动。李先生担心错误的运动方式,会再次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所以就渐渐养成了不爱运动、没事就坐着、躺着的坏毛病,导致血糖控制不好。

那么,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如何运动呢?这里我们为糖友朋友支支招。

1.运动前要做风险评估

由于高血糖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使原有的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速形成,从而增加了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糖尿病足的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运动前一定要做风险评估。

对策: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前首先要进行病情评估,注意控制心脑血管风险因素。我们在做运动前评估及选择运动强度主要依据心率计算,即运动强度=(220-年龄)× (50%~70%),由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友可能合并有自主神经病变或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心率不能有效反映心脏情况,需要做相应检查以排除存在隐匿性心肌缺血的可能,建议到医院进行运动耐力测试和心电运动试验,来评估运动中安全的心率范围。

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友,最好是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2.确定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但是如果运动方式和强度选择错误,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运动的方式和强度,并且应选择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对策:对于既往有或易发心脑血管事件疾病的糖友,最佳的运动方式是有氧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要根据心脏的耐受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降低体脂率和长期减重的目标。

众所周知,有氧运动需要达到足够运动量才能起到降血糖、减体重的效果,最终达到预防并发症的目的。所以,推荐进行中等强度锻炼来降低体脂率、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走路、爬楼梯、骑车上班、园艺活动、家务、逛街、购物等,其中最好的是走路、骑车和园艺,最好每次能坚持30分钟以上。

高强度运动不是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友的首选,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对于部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友是一个不错的替代选择,特别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血糖控制。

但是对于既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友,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应该先征求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运动时量力而行。

3.避免运动伤害

糖尿病病人因病程过长,除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外,还会有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运动时可能会引起各种意想不到的运动伤害,如足部皮肤破损、眼底出血、视网膜剥脱、跌倒等。

对策:运动前后都要检查脚部是否有新的损伤,运动时要穿合适、舒适的运动鞋和袜子,防止足部皮肤磨伤。如果出现了足部的伤口,应该避免足部负重训练,可以选择辅助哑铃及其他健身器械等训练,避免二次的伤害。

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友,要避免选择弯腰提重物、负重屏气等运动,防止眼底出血或视网膜剥脱。

有骨质疏松的糖友,特别是消瘦的糖友,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平整的场地进行,防止因跌倒诱发骨折。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运动除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运动时间必须控制好,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加重,如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危象等发生。

4.避免低血糖对心脑血管的损害

糖尿病治疗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低血糖,当出现低血糖时,β-受体功能兴奋性增加,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会升高,会引起儿茶酚胺类激素敏感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直接或间接导致脑、心脏供血不足,诱发脑卒中、心梗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

对策:糖友在运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预防低血糖。运动前注意携带血糖仪和一些糖果、饼干及糖尿病识别卡,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时及时应对。

如果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手抖、出虚汗、头晕眼花及饥饿感的情况,首先考虑是否发生了低血糖(血糖<3.9mmol/L),其次停止运动,检测血糖,适当补充能量,直至血糖>5.5mmol/L且无低血糖症状后才能恢复运动。

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注射和吃饭后1-2小时运动,并且血糖控制在5.5-13.9mmol/L时才能运动。

运动好处多多,有了这4个运动小锦囊,明天就约上朋友们,一起运动去吧!

作者:吉首大学研究生院 李珏笛

审校:向建平主任医师

单位: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怀化分中心(MMC);

国家代谢性疾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上一篇: 食物中的“养肝之王”,每天煮水喝点,转氨...

下一篇: 天王星过一宫:天意为何如此弄人?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