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3大区域西藏藏草基地大数据平台配套完成
时间:2019-11-11 08:29: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雅鲁藏布江、怒江及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简称“两江四河”),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起,我区开启“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期为2014年至2030年。工程以“两江四河”流域为骨架,同时实施森林围城、森林水系、绿色通道等重点造林绿化工程,以提高流域内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能力,建设美丽西藏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依托3大区域
起到生态修复作用
当车子从拉萨市区出发,一路向南朝着山南方向行驶。一个多小时后,记者一行到达雅江边的扎囊县阿扎乡,此行目的地便是位于这里的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该基地是中国烟草的定点产业扶贫项目,总占地约1万亩,北部紧靠冈底斯山,南邻雅江,中间有两条公路横穿而过,正好将基地分成科技扶贫种苗科研区、科技扶贫种苗示范区和生态修复示范区3大区域。依托这3大区域,可为雅江流域防沙治沙、生态修复起到重要作用。
11月5日上午,当记者走进科技扶贫种苗科研区,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全智能化的温润大棚中,绿油油的草坪、高大的热带植物以及各色花卉还是夏天的样子,让人无法相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之地。“科技扶贫种苗科研区包括藏域生态研究中心,育苗温室,研发中心,科技扶贫服务中心,种子加工车间,种质资源圃,藏药体验园,生态用种展示区。”西藏藏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藏草研究院院长赵韦介绍,“我们现在所在位置就是藏域生态研究中心。”
继续走,就来到了室外,各类树种赫然眼前。“这里是科技扶贫种苗示范区结合科学的管理技术,带动周边农牧民科技致富,进行标准化苗圃作业,为今后城市园林用苗储备资源。”赵韦告诉记者。
随后,在该公司行政专员吴金凤的带领下来到紧挨着雅江的生态修复示范区。记者看到这里已经种满了富有生命力的苗木。“该区域的功能是将雅江的滩涂地利用沙障等生态修复技术,采用抗旱乔木灌木及草种进行土壤改良,从而改善环境。”吴金凤介绍。这里栽植的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果树、花灌木等251.94万株。
先科研后修复
引种驯化乡土植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秉承“先科研后修复”的蒙草理念,始终坚持“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坚持通过引种驯化乡土植物来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在我区开展了相关科研工作。
为采集野生种质资源,工作人员前往藏东南20个地区乡镇,采集物种的海拔范围从1800m—5300m。不同生境植物种子一百六十余种,土壤样本125份。“植物筛选、驯化与培育方面,一方面收集野生乡土植物引种驯化,筛选优良品种,已进行58种乡土植物驯化育苗。另一方面,筛选适宜西藏生长的蒙草植物,丰富植物种类。已开展55个品种试验,选育21种适应西藏的蒙草植物。”吴金凤说。野生植物标本采集方面,主要工作是为调查西藏地区野生植物资源及分布,采集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区县的植物标本。除此之外,该公司藏草研究院还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西藏农牧学院等合作,采集野生种质资源、选育青藏草原牧草、藏草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已引入优良牧草种质资源100份、藏药品种30余种。
作为一家生态修复企业,该公司依托集团公司20余年的生态科研实践,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3S(GIS、RS、GPS)等技术,结合实地监测,整理收集指定区域水土气、人草畜等生态系统相关数据、建立指标分析模型,从而精准指导生态保护与修复、科学指导产业发展决策与优化指导大众生产生活,用“大数据”实现“大生态”、“大产业”、“大民生”的互通互联。
目前藏草基地大数据平台整体硬件设施已配套完成,处于信息录入集成的过程。
格桑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