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希望的大地》研评会在京召开
时间:2019-11-14 17:00:3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19年11月13日下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希望的大地》研评会在北京举行。该剧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制,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的推荐剧目,已于2019年10月25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并在爱奇艺、腾讯、优酷、芒果视频同步播出。该剧以真实浓郁的年代感、宏伟壮阔的故事构架,以及积极昂扬的精神品格引发与会领导及专家的共鸣及好评。
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相关领导、出品方代表及相关业内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研评会。
全景式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凸显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表示这部剧不同于其他同题材电视剧的点在于,突出了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主题。并总结该剧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该剧非常形象真实地凸显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第二,该剧激情讴歌企业家在我国改革和发展中间的特殊重要地位和贡献,展现了当代中国优秀企业家是怎么锻造出来的。这是以往作品都没有达到这样一个高度。第三,该剧中李雪健饰演的吴文渊这个经济理论家的形象有很独特的文化意味。”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国表示“台词非常精彩,符合电视剧叙事特点,马尘和吴欣然的台词尤其口语化、生活化、性格化。他们的语言就准确地反映了两个人物关系的不断变化,表现出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出该剧表现的是从1978年到2012年间的34年中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浪潮。是一场不断解放思想的任务,也是坚持希望和信仰的奋斗之路。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进程,同时深刻揭示了人民在这场变革中人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不仅是物质生活富裕了、提高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塑造了当代新农民的形象,他们是与改革开放俱进,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推动者。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表示该剧历史地、具体地、辩证地、美学地地描摹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丰富、磅礴和伟大图景,生动再现中国乡村和城市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该剧主要人物有光彩,次要人物有设计感;演员表演到位;台词漂亮,既贴近人物性格,准确、到位,有生活基础,又丰富,有信息,有诗意,是生活语言的影视化。不足之处,个别情节的发展缺乏充分的铺垫。对于柳城轻易死亡的设计,显得简单煽情。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希望的大地》总策划张晓海表示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此次会议,带着主创来听取各位领导、专家给该剧“体检、把脉”。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希望的大地》总制片人王雁表示该剧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故事,呈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之前的34年间工、农、商、学、兵 各个领域的小人物在改革浪潮中的人生沉浮与奋斗历程。辗转山西、北京、天津、广东等4省市8地拍摄,剧里涉及到的重要场景有320处,时间跨度34年,利用街道的样貌、工厂的设施、墙面的颜色、桌椅板凳、物品陈设、演员服装,甚至是一张报纸、一张准考证等来体现年代变化,所有的细节都要精益求精。播出后,电视剧《希望的大地》微信话题阅读量突破了2367.7万,还得到了《央视新闻》《文艺报》等众多媒体的评论点赞。
小人物铸就大时代,以小见大呈现改革开放成就
该剧导演吴子牛表示为了寻找切入角度和突破口,拍出该剧的风格,在创作中,打破常规叙事,采用平行交叉叙事,既要保证人物放射性的发展成长,彼此又要有机地联系,环环相扣血肉相连。在整个故事中,要让这些主要人物共享事件,相互交织的方式。
该剧编剧王成刚谈了自己的创作体验:“以往当编剧是梳辫子,这次是拿梳子将好故事梳理在一起、编在一起。这个戏60%的情节都是有出处的,冷静地去看待这段伟大的历史,你就会发现最后呈现出的人物一定是手上有茧、脚底有泥、充满希望的一群可爱的人。”
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文艺评论家汪守德对该剧有三点感受,第一,它特别具有文学性、戏剧性、观赏性,充满了艺术辩证法。第二,有电影质感的一部电视剧;第三,把“善”作为最高目标,充满了正能量,充满了大情怀。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鸿表示该剧创新是建立在尊重生活的基础之上,最有开拓性的是较好地把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互相推动、互相完善表现出来。通过全景式的浓缩式的结构,工、农、商、学、兵 全都有,跨区域、跨阶层、跨年龄、跨行业,跨层级来整体现改革开放的基本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呼吁,“让我们的影视作品更厚重一点,更敢于触及改革开放当中我们面临的一些挫折,面临的一些命运的变迁。”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赵彤表示本剧最突出的形象是董望春,第一次把执政能力的改革写进去,写了他面对的执政能力的提升,魄力和承受的压力,这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形象。本剧的叙事进程中,它是一个多线交织的编织。交叉叙述三十多年中国的道路和选择。清晰地把我国从农村地区改革到城市综合改革,从人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转变完整地描写出来,较好实现叙事历程和历史进程的同步推进。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邢戈表示:该剧紧紧抓住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核心精神,以广阔的视野展开全景式的改革叙事,从政策到实践,从乡村到城市,从农业、工业、商业到教育、文化和军事,不仅描述其客观的历史进程和其间精彩跌宕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淬练出改革开放本身所积累的民族精神财富。剧中有很多金句,既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表现,又是对整个改革开放大势的描述和总结,具有理性的光彩和诗意的浪漫。比如马克思的名句几乎贯穿了全剧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到达彼岸”等。该剧着力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情节细节处做出光彩,以时代变迁为依托,书写改革一代的精神成长史,尽力避开主题先行,人物脸谱化模式化的误区。
她同时表示该剧的人物关系设计的比较刻意,将经济学家、媒体人员、科研人员、企业家等同时放在一个家庭里面。另外一点不足是次要线索有概念化的现象。比如说军军考军校的动机,也是缺乏特别扎实的依据。
聚焦新时代历史坐标,总结精品剧创作经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综合处处长周媛媛表示通过该剧看到团队的职业操守、专业素养,以及特别优良的作风和战斗力,确实值得管理部门向主创团队致敬。同时希望管理部门及主创团队能通过定制献礼剧的模式,能更好地总结经验,也推广这种优秀的做法,不光通过研讨会的形式,还有更多创新性的形式。希望主创团队在下一部的作品里面能更多地聚焦我们新时代的历史坐标,关注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就,再创佳绩。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一部戏首先要有思想营养,要给我们提供新的东西。知青这段历史一方面剥夺了一代青年人求学最好的黄金时期,另一面它又锻造了一代人的人格、智慧、拼搏精神,乃至把他们熔炼成祖国的栋梁、时代的栋梁。这部剧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知青可以写,也能写得好的。”
青年观众代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后苏米尔表示《希望的大地》它不仅为沉浸于各种影像产品中的当代青年人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让我们获得了一种精神的动力,同时也给学习艺术专业的学子们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就是说我们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的聚光灯和摄影机应该对准谁,我们在谱写未来的荧屏蓝图时应该具备怎样的艺术担当、美学担当、文化担当和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