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期,谁泄露了日本对中国的秘密阴谋?

时间:2019-11-16 07:22: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一战时期,谁泄露了日本对中国的秘密阴谋?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最早究竟是由谁透露出来的?仅是怎样透露的?许多史著和文章对此语焉不详。但相关的民国史料中尚有记载。

1914年的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的一些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欧战,无暇顾及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日本则利用这一形势,趁机加强在华的侵略势头,企图排斥其它帝国主义国家,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特务在华活动十分频繁。早在大战爆发前夕,日本参谋本部就已获得情报,得知袁世凯确有做皇帝的念头。所以,这一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很注意加强与袁世凯身边一些人的联系,以了解袁世凯的心态,掌握袁世凯的动静。

日本驻华外交官日置益与家人的合影。照片拍摄时间在1910年至1915年之间

1914年8月,离大战爆发不到一个月,日本政府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把中国的青岛租借地及其周围地区,包括胶州湾在内交给日本。德国当时虽然无法采取强硬态度,然而还是拒绝了日本的要求。日本遂派军在山东登陆,德军在做了两天的象征性抵抗后投降。日军占领青岛,接管了整个德国租借地,控制了胶济铁路,并想进一步全面控制中国政府。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

到了1914年底,日本帝国主义再也按捺不住了,于是在1915年的1月18日,由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秘密会见了袁世凯,面交充分暴露日本政府狼子野心的《二十一条》。当日置益陈述完《二十一条》的基本内容后,袁世凯十分吃惊,当时他表情严峻,回答说:“此条款请与外务部会商。”临行,日置益威胁说:“如秘密(指《二十一条》)泄露出去日本当断然采取行动。”

日本公使日置益提二十一条日文原件

《二十一条》共分五号:第一号是关于山东,第二号是关于满蒙,第三号是关于长江流域,第四号是关于福建省,第五号是关于中国政府聘用日本顾问、中国武器的标准化以及全国警察聘用日本教官等问题。

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 的日本公使:日置益

《二十一条》共分五号:第一号是关于山东,第二号是关于满蒙,第三号是关于长江流域,第四号是关于福建省,第五号是关于中国政府聘用日本顾问、中国武器的标准化以及全国警察聘用日本教官等问题。

1915年5月7日,日本政府为《二十一条》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当初毛泽东在得知《二十一条》后,愤而写下四言诗:“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之后,袁世凯单独召见了陆徵祥,经过密商后,决定不顾日本的威胁,把《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出去。陆徵祥离开袁世凯的大总统府后,立即找来了顾维钧。顾维钧当时任外务部主事兼英文秘书。顾接受命令后,立即携带《二十一条》文本,秘密送往美国公使馆。

大清国钦差商务大臣工部左侍郎盛宣怀

陆徵祥的原意是先交给英国的路透社,而顾维钧却首先送往美国公使馆。美国新闻界得到《二十一条》后,如获至宝,立即予以公布。消息传出后,迅速引起了世界舆论的注意,更是深深地震惊了美国政府,并对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上海耀华照相馆 1902年拍摄的中外通商行船条约谈判代表合影 清政府的商约大臣吕海寰(前排左四)和盛宣怀(前排左五)与美国(康格,前排左三)、日本(日置益,前排左六)及英国、法国、德国代表。据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指定工部尚书吕海寰和工部左侍郎盛宣怀为商约大臣,于20世纪初年在上海与外国签订的若干通商行船条约。包括《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中日通商行船条约》。这几个条约都是根据《辛丑条约》第十一款的规定签订的。订立新的通商行船条约是参加《辛丑条约》的列强所取得的权利之一

在以后几个月的中日马拉松式谈判过程中,每天下午或第二天,顾维钧都去见美国公使芮恩施和英国公使朱尔典,向英美通报谈判情况。

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文件

由此可见,最早向全世界披露日本试图灭亡中国,把中国变为日本殖民地的《二十一条》的是美国,而授意泄露《二十一条》的则是袁世凯本人,陆徵祥参与其事,顾维钧是具体执行者。遗憾的是这其中还有许多细小的情节无从核查清楚,盖其原因是顾维钧所保存的1931年以前的文件,收藏在天津他的私宅,而其中有关这部分的文件全部丢失。

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时任外务部主事兼英文秘书

那么,袁世凯为什么要指示陆徵祥、顾维钧把《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给新闻界呢?原来这是他的一个计谋。围绕《二十一条》,中日双方举行谈判,袁世凯的策略是尽量拖延。他指示陆徵祥,“要尽可能拖延下去。”而日本方面则想尽快结束谈判,尽快签字订约。

《不平等条约》 民国十六年(1927年)解放区伪装本 钤印:“江青藏书” 提要:内容收“什么叫做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中日之战”等内容

为了执行袁世凯的指示,陆徵祥想出了许多办法来拖延谈判。日本要天天谈,每周五次,陆徵祥则提出每周开一次会,并和颜悦色地和日方争辩。他说他很忙,有许多别的外交问题等他处理,他还要参加内阁的会议。最后达成妥协,每周中日双方会谈三次。袁世凯之所以采取拖的策略,是为了期待西方列强出面干预。这就是袁世凯要把《二十一条》的消息和内容透露出去的原因。

袁世凯的本意是想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借助欧美的力量来牵制日本,以便在复辟帝制问题上少付出一些代价。美国政府在得到《二十一条》的消息后,确也向日本政府施加过压力,美国政府通过日本驻美大使和自己的驻日大使将美国的立场通告东京日本政府,尽管这样,袁世凯还是没有完全达到目的。

《二十一条》签字时的中日代表

中方谈判代表陆徵祥 陆徵祥(1871年6月12日-1949年1月15日),上海人,原籍江苏省苏州府太仓县(今江苏太仓)人。中华民国外交家,天主教本笃会修士、神父。

到1915年5月7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答复。袁世凯不甘心放弃做皇帝的念头,结果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于5月9日签订了《二十一条》。这样,不仅袁世凯为国人憎恶和唾骂,而且参与签订《二十一条》的陆徵祥也成为众矢之的。

上一篇: 原创法国翻脸来得太快,刚获中方千亿订单就...

下一篇: 擦亮果城绸都招牌千亿农业产业巨舰启航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