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东:如何促进区块链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落地?

时间:2019-11-16 19:43: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潘旭东:如何促进区块链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落地?

All rights reserved 昨日财经夜读

为什么区块链领域看上去乱象丛生?

为什么投资机构投资区块链项目的意愿下降?

为什么区块链从业人员的薪资出现下滑?

先从乱象丛生说起:

任何行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或氛围,除了它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也跟媒体的倾向性报道有关。如同一个普通人在别人眼中的形象,通常是这个人在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所作所为,给外界一个定式印象,而流言蜚语更具有摧毁或塑造一个人的对外形象。

再比如一名公众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外界的关注及放大解读,此时,公众人物通常会先进行人设?然后再按照这种人设进行舆论宣传,久而久之,这种人设成为这名公众人物的对外标签,媒体在这中间起到的角色绝对是关键性的。

区块链领域因为2017年的币市爆涨,94之后的封禁等原因,成为一个受全世界投资者关注的“大V”。

因此,当某些区块链媒体乐衷于参与大佬互怼,相互揭黑乱战,放大炒币发财,并沾沾自喜于利用负面消息吸睛时,区块链给业内外人士的印象就被定式化——炒币、骗钱、空气币、传销币、没有落地项目、割韭菜、熊市等等。

大佬互怼、项目间相互揭黑的目的是什么?利益之争;媒体争相做负面报道,忽视正面引导的目的是什么?争流量,求关注。这一切皆源自私利之心。

接下来: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投资界这样认为,区块链项目99%都是骗局,都会失败,都没有落地。一个乱象丛生,充满骗局,技术突破缓慢,没有实际应用的领域,还值得投资吗?至少要再慎重一些吧,至少要再等等吧。

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是短期利益最大化吗?但这会促进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在这种目的下,最能让投资最大化的项目恰恰是空气项目、传销项目,因为它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割韭菜,赚大钱。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资金流入了垃圾项目,并为之鼓与吹,或者跟着赚了钱,或者一并被割了韭菜。

如果投资机构是想着投资未来,发展产业区块链化,那么,真的没有项目可投吗?困难有两点:

一、投资机构本身缺乏懂区块链知识的人才。很多投资人习惯了别人的吹捧,以为自己看了两本书就理解了区块链的一切,在别人的奉承中自信满满,却无法正确判断项目的价值;

二、以什么标准认定项目的价值?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及项目应用都处在早期,还有很大的迭代更新的空间。

当前,公链、交易所、钱包等,这些都是底层技术,自然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这几个方面的项目竞争却是最为激烈的。那么,你作为投资人,你的投资思路将决定了你能够投到怎样的项目。举一个例子,美国西部淘金热时,真正赚到钱的是卖挖掘工具的、开小馆子的,卖衣服的等等。道理大家都懂,等到做的时候又是另一个样子了(重利眼窄)。

第三个问题:

有报道说区块链从业人员的薪资在下滑,还给出了招聘网站的截图证明这种观点,事实或许正是如此吧,但为什么很多项目招不到理想的人才?

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区块链人才整体缺乏,这是事实,因为区块链是一个相对新兴的技术,有行业经历的人太少。少数先入行者,他们要么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功成身退,要么已进入大公司的人才库。

在市场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培养人才,有多少公司有这个耐心?

其次,项目方对人才的判断能力通常处在正常范围内,他们无法判断出具有高潜力却没有太多经验的人才或者,不愿意拿出足够的薪资用到人才身上,所以,总会与合适的人才擦肩而过。

降薪是对人才的失望吗?真正的人才,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会为了“混”一份工作而接受降薪,因为他们知道尊重自己的这份付出,这是对知识的尊重,也是劳动的尊严。

这三个问题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区块链领域很乱——项目骗局多、失败率高——投资风险极高——观望(存在于各个方面)——项目缺钱——降薪招人——人员能力跟不上(又无力培养)——要么骗钱、要么倒闭——(回到循环的起点) 解决之道:轻利+实干。媒体监督黑暗,也要报道光明,秉中发声;投资既要追求利润,也要考虑长远,价值投资;人才即要尊重,也需长期培养,互利共赢。

上一篇: 双十一怎么可能剁手?毕竟去年双十一的洗衣...

下一篇: 原创外国国王来华朝觐时病逝,王妃及子孙留...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