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友给出不错答案

时间:2019-10-29 14:40: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友给出不错答案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所以以德取人才是根本,以德服人才是硬道理。

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走路,难免要摔倒,可是能爬起来继续走也是一位有德之人。

有些人问,什么是道德?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政治家会说,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诗人会说,道德是半悬在头顶上的一柄利剑。哲学家会说,道德是获取幸福的条件。社会学家会说,道德是公路旁的警示牌,它教导我们好好做人,好好走路;法官会说,道德是调整,是社会法律规范的总和。但我个人理解的道德是这样的:道德是面镜子,不但照己,还可照人。但关键是照己。 由此可看出,道德的概念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不同的,可它们都是对的,所以要想知道道德是什么,还得自己去感悟,去理解。

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个人认为,首先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

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所以说人要一步一个脚印,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的善,因为细小的好事,而不为,不屑于为。

不仅如此,荀子还认为道德是人对罪恶和自身情感的超越。“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劝学》。荀子提出,人与禽兽的分别全系于自我能否通过主体性的努力而致善,把自身人性中的恶去除掉。

道德需要教化和感染。

“君子之学以美其身”,所谓的“美其身”正可与这里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对看,着意于主体通过“学”而实现身心一体的自我转化,从而摆脱未经教化的自然状态而臻于“纯粹”。自然状态的人是不自由的,为偶然的、盲目的生理本能所驱动和决定,总是和道德的要求相互否定,道德之于主体也总是意味着强制和束缚。正是教化消解了道德与主体之间的紧张和对立,相应地,主体也从中获得了自由。经过教化,道德规范所表征的普遍理性融入主体的意识,从而消解了规范之于主体的外在性和异己性,就像《传习录》中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志到熟处。”

从小养成德性的习惯。

正如一个人在不断耨耕中成为优秀的农夫,在不断斩削中成为优秀的工匠一样,君子人格也只有在长期不断的合于礼义的行为中造就。因此,荀子提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简言之,一个人的实现活动怎样,他的品质也就怎样。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实现活动的性质,因为我们是怎样的就取决于我们的实现活动的性质。从小养成这样还是那样的道德习惯决不是小事,正相反,它非常重要,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最为重要。

结语:

人性并非一个先天的、既成的抽象本体,而是处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之中,通过主体自我的实践活动得以实现和完成。作为人,我们要尽可能地靠近天地大德,远离自我之私欲之恶念。

如果想更好的了解中国古人关于道德伦理的阐释,那就多看看傅佩荣的这本书。

上一篇: 《魔兽争霸3:重制版》熊猫人建模释出:陈...

下一篇: 外媒:巴格达迪之死难消恐怖主义恐将激起“...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