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51信用卡”被查的警钟为谁而鸣
时间:2019-10-30 14:01: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法治周末记者 于伟力
“投了17万元,明年10月才到期,很想提前转债退出!”“51人品”散标产品用户赵佳(化名)感到十分苦恼。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51人品”是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51信用卡”)旗下的全资控股子公司,平台资产全部来源于自有资产端“51信用卡”。而散标是“51人品”推出的高效自动投标、回款再出借的产品之一。
谈及原因,她称前段时间“51信用卡”因涉嫌暴力催收等问题,被杭州警方调查。随着消息的发酵,引发了涉及“51信用卡”所有平台(旗下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给你花”等多款APP)用户的连锁反应:多名借款人在圈内疯狂散布“不用还款”的谣言,唯恐天下不乱。
作为出借方的赵佳担心,“51信用卡”的调查结果未定,倘若被这些借款人一语成谶,那她拿不到任何的投资返款,钱将全部打水漂儿。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51信用卡”
作为使用了“51信用卡”3年多的用户,赵佳没想到一家在港股上市、有银行存管为背书,且年化利率较低的平台,却出了事。“倘若这件事情发生的不那么突然,‘51信用卡’可以很低调的继续‘闷声发大财’”。
“51信用卡”官网显示:公司发展至今,已逐渐形成了一个涵盖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和线上借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的自我强化,且不断演变的生态系统,并号称“中国最大的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
此前“51信用卡”的发展前景,也颇受资本家们的青睐,从2012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就获得多轮投资。据一组网上数据显示:其主要的线上信贷撮合业务,一度占到70%以上,而其信贷规模也不断翻倍上涨,由2015年的8.15亿元,增至到2016年的102.99亿元,到2017年增至已高达338.9亿元。2018年7月,“51信用卡”赴港上市。
进入2019年,“51信用”加快了发展步伐。据其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度业绩公告显示:“51信用卡”营收超1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9.8%;经调整净利润为3.0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增长了12.9%。
此外,平台的机构资金,在信贷撮合业务的资金来源占比也获得大幅提升。据上述财报显示:仅6月就达到了50.5%,超过了“51人品”投资人的资金占比,机构授信额度也超过了150亿元。
然而,10月21日晚,杭州公安一则“‘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的官方微博,把“51信用卡”推向了风口浪尖。
对于“51信用卡”被调查的原因,业界普遍推测主要与暴力催收有关。这样的推测不无根据,法治周末记者在一些投诉平台上发现,有关“51信用卡”的大部分产品,涉嫌暴力催收等问题的投诉量不少,仅“51人品贷”的投诉量,目前,在聚投诉平台上就高达4000多条。
网贷平台利用外包模式“甩锅”
涉嫌暴力催收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仅只有“51信用卡”一家。法治周末记者在多个投诉平台上注意到,一些常见的信贷平台,都是用户投诉暴力催收的重灾区。
“请停止骚扰!”是这些投诉者们的共同诉求。他们遭遇的暴力催收大致为,由于贷款期限短,做不到按时还款,而导致逾期。却遭到平台催收公司无休止的电话轰炸,辱骂,甚至读取他们的通讯录,骚扰好友作为威胁。
对于暴力催收的定义,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宋晓江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主要分为“软暴力”和“硬暴力”。“软暴力”指的是,电话轰炸、威胁恐吓等;“硬暴力”指的是,故意伤害、殴打借款人及亲属。“但无论哪种暴力方式,只要严重侵害了他人人身、财产权利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治安的程度,都可能构成犯罪。”
而导致暴力催收产生的原因,在湖南金凯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雨霞看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批无资质、非法经营的网贷公司存在。先天畸形的非法网贷公司,短期内产生的大量坏账、呆账,只有通过暴力催收来迅速回款保障运营;二是网贷公司风险防控机制薄弱。网贷公司的业务流程与资金存管方式尚无约束机制,导致网贷公司在利益驱使下全然不顾风险防控;三是催收机构缺乏监管乱象丛生。催收机构没有准入门槛,监管不严,在高额利润的诱惑和生存压力的逼迫下,催收员往往不择手段催讨债务。
“外包服务灵活的合作模式,给网贷平台提供了随时甩锅并推卸暴力催收责任的可能。银行、P2P平台紧迫的回款需求,也反过来为暴力催收提供了滋生空间。”李雨霞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19年,关于暴力催收的刑事案例日益凸显。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统计:涉及暴力催收的庭审案件高达319多起,其中,近20%涉及刑事犯罪。
改变网贷行业催收的暴利属性
在国家有关部门出重拳打击非法催收的形势下,业界担忧倘若国家过度打击催收行业,可能导致出现“老赖”故意不还钱的现象。
据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透露,一些P2P网贷机构的借款人,存在故意逾期不还款、传播平台负面消息、有组织地对抗催收、等待P2P平台资金链断裂倒闭,从而逃脱还款义务等“恶意逃废债”行为。
业界的担忧在中央财经大学预防金融证券犯罪研究所副所长李大伟看来不无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暴力催收的原因在于债务人故意、恶意逾期不还款造成。但无论如何,P2P网贷机构要采取合法的途径催收欠款。”
对此,李大伟建议P2P机构加强风控,尤其是加强借款审批标准,完善借款审批流程。同时,他也希望国家在处理“老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P2P金融行业等方面,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从而规范行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那么,如何让催收业走出“暴力”痼疾?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昕栋认为,应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监管部门应严格规范现有的P2P、现金贷业务等类金融业务,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放贷业务,确定上述类金融业务的合理利润空间,从源头上改变催收行业所依附行业的暴利属性;另一方面,在执法环节,应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催收行为实行零容忍,严厉打击暴力催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但监管部门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的专家共同提到,由于社会征信体系还不完善,财产查询机制不畅,失信成本低,回款难度大,催款主要依靠人为等因素,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暴力催收仍难以杜绝。
责编:高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