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甲午战争时,大清曾距离胜利有多近?

时间:2019-11-05 16:21: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甲午战争时,大清曾距离胜利有多近?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就以著名的中日黄海大海战来说,当惨烈的血战打到是日下午2点30分时,火速增援的北洋水师“福龙”鱼雷艇,精确咬住了日军“西京丸”号代用巡洋舰。“西京丸”号虽说不出名,可彼时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当时恰在“西京丸”号上。400米的距离上,“福龙”鱼雷艇先发射一颗鱼雷,被“西京丸”仓皇躲过,然后50米距离上,“福龙”鱼雷艇再发鱼雷,这下躲都躲不开,直通通朝着“西京丸”号上去。

此时此刻,就连“西京丸”号上的桦山资纪,那一瞬间都认了命,连呼“吾事已毕”。可睁开眼一瞧,“西京丸”号竟毫发无伤。原来那颗呼啸扑来的鱼雷,竟然从“西京丸”号船底下滑了过去。近代海战历史上罕见的低概率事件,就像馅饼砸在了日本舰队头上。

而待到黄海大战结束,一贯精细的日本人,把日本各艘参战战舰的受伤情况,绘制成“受损状况图”后,那更能分明看到,日军吃了多少“馅饼”。虽说现代学者们,对北洋水师的命中率还有争议,但没争议的事实是:日本参加黄海大战的12艘军舰,大部分的中弹位置,都在“舰尾”“水线下”等要命区域。特别是“吉野号”“松岛号”等主力战舰,几乎都是“水线下”中弹严重。

这意味着什么?军舰的“水线下”位置,在近代海战里,是最难被打中的区域,更是最容易进水的要害。却被北洋水师一次次精确瞄准,重拳般砸中。倘若北洋水师打过来的炮弹,杀伤力能多挣点气,号称“一艘不沉”的日本舰队,后果恐怕很灾难。

可是,这事儿还能怎么争气?以军事素质说,北洋水师做到了极致,但配给北洋水师的炮弹,绝大多数都是填充泥土砂石的“实心弹”。这种炮弹穿透力强,却几乎没有爆炸力。最急需的“开花弹”,更是少之又少。黄海大战爆发仅一个小时,北洋水师“定远舰”上的开花弹,就几乎全数打光,只能靠“实心弹”硬拼。所以也只能调转炮口,朝着日军“水线下”使劲打,精准命中率背后,满满是辛酸。

这样的差距,就算幸运命中几炮,最后还是输。

而比起海战来,清军在陆战环节,其实距离胜利更近。和海军的巨大差距不同,甲午战争爆发前,大清在陆战火炮环节,对比日军是绝对优势。19世纪80年代时,大清就成功突破了后膛火炮技术难题,可独立生产国产后膛野战火炮。甲午战争前夜的1892年,清王朝又完成了速射火炮的研发。这些强大工艺,领先同时期日本至少九年。

所以,放在地势险要的陆战战场上,清军哪怕发挥火炮优势,摆开了朝日军轰,都够日军喝一壶。没错,日军对当时清朝陆军的常见记载,就是“大小炮弹连发如雨”。

而在甲午战争爆发后,虽然陆战战场上,清军不停吃亏,但在关乎战局的平壤防御战上,马玉昆左宝贵等清军名将,还是给了日军不小打击。特别是船桥里血战上,仅率2200人的马玉昆,硬杠3600日军,打得日军仓皇逃窜,现场“满地皆红”。日本诗人杉浦梅谭,还发出了“呜呼苦战船桥里”的咏叹。可见,清军只要敢打,还是能打。

打到1894年9月15日,虽说日军已经占领平壤牡丹台,清军名将左宝贵血战殉国。但日军的处境也十分艰难,仅这一天的战斗,日军就伤亡七百多人,比清军损失大得多。而且天降大雨,攻城的日军被浇得透心凉,连粮食都断了顿,士兵们只剩四五盒口粮,日军师团长也只靠喝小米粥度日。《日清战争》断言:如果此时日军两天内不能拿下平壤,后果就是全线崩溃。

可就在这濒临崩溃的时刻,清军驻守平壤的主帅叶志超,却是趁夜撒腿逃窜,逃还没逃赢,大批清军被日军设伏捕杀,精锐损失殆尽。平壤城里的大批粮食驮马,以及56万发子弹和近600公斤金银,全成了日军的战利品。清军,竟以这匪夷所思的怂包方式,在付出了无数将士鲜血后,轻易放弃了这最接近胜利的机会。

肉送到嘴边都照样跑路,这样的甲午战争,重新给大清多少机会,都难赢啊。

参考资料:戚其章《甲午战争史》、陈悦《沉没的甲午》、 新京报《黄海炮之殇》、 藤村道生《日清战争》

上一篇: [路演]华媒控股:子公司已经通过区块链技...

下一篇: 西班牙一华人百元店发生火灾起火原因尚不明...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