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乱世佳人》:斯嘉丽的勇敢卓绝和突破自我,代表女权主义的崛起

时间:2019-11-05 21:50: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乱世佳人》:斯嘉丽的勇敢卓绝和突破自我,代表女权主义的崛起

土地为我作证,上帝作证,我是不会屈服的,我要度过这难关。战争结束后,我再也不要挨饿了。不要,我的家人也不要。即使让我去撒谎,去偷,去骗,去杀人,上帝作证 ,我也不要再挨饿了。 ——《乱世佳人》

前言: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仅靠一部作品就蜚声世界的女作家。1936年,她发表了举世震惊的《飘》,作品中的女主角斯嘉丽勇敢坚强,一直对爱情有坚定的信念。她可以算作世界上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强、自信、自立、自尊,斯嘉丽用她坚定的意志为世人谱写出一曲女性独立的乐曲。影片在1938年改编成了《乱世佳人》,》由大卫·塞尔兹尼克导演,克拉克·盖博 与费雯丽分别饰演白瑞德与斯嘉丽。

影片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斯嘉丽从一位身份显赫的富家小姐遭遇了战争的影响而颠沛流离,失去了母亲和丈夫,父亲也精神错乱,两位妹妹更是身患重病。这个家庭是不幸的,家庭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斯嘉丽一个人的身上,而比身体更疲惫的其实是她不断颠覆的价值观,她没有贴心的亲人照顾,没有坚强的后盾。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才能让整个家庭不再分崩离析,重新完成重组,而这个故事中夹杂了她对艾希莉的爱以及爱情可遇不可求的遗憾。

今天,我就为大家从剧中人物性格、命运走向、斯嘉丽的精神构成这三个方面分析女权主义的觉醒及该作品的伟大之处,并在第四部分谈一下我对于这部作品中涉及到家庭、婚姻、幸福的几点思考。

01、 敢于挑战世俗的斯嘉丽、儒雅斯文的阿希礼、用生命去爱的瑞德展现出《飘》所表达的19世纪欧洲风貌:美好的人生随风而逝,遗憾却美好

斯嘉丽生在美国南部的塔拉庄园,她是端庄贤惠的公主,衣食无忧,典雅高贵。“乱世佳人”中的佳人大抵如此,如果没有炮火的纷争,斯嘉丽会如众多我们所知的大小姐一样优雅的过完幸福的一生。

乱世带来的不仅仅是战争,还会有人们心灵的洗涤。斯嘉丽真诚善良,是新时代女性的典范,从她的登场就看出她的”与众不同”,她看不惯低声下气讨好男人的女性,更看不惯所谓的“封建思想”,在她的观念中,女性应该有独立的思想和有趣的灵魂,而不仅仅是男人的附属品。

这种思想并不妨碍她坚定执着地爱着阿希礼,斯嘉丽到底有多么的“叛逆”?即使心中的爱人阿希礼已经成婚仍然不可阻挡,时至今日,这种爱的痴情仍然能震动人心,斯嘉丽不惧世俗,勇敢表达自我的态度在19世纪看来略显激进,却成为她追求自我的最佳注脚。

反观阿希礼,对于他的描述是轻描淡写的,他如春风和煦的笑容融化着斯嘉丽的心,可是我们并不知道他到底有多么的儒雅。通过他和斯嘉丽的对话为我们展现了他性格的包容性。翻译过来就是“我虽然爱你,但却无法和你在一起,我有自己的责任”。于是,在斯嘉丽一遍遍近似祈求的呐喊中“和我走吧”,阿希礼仍然无动于衷。

阿希礼同样是贵族阶层出身,透过他高大英俊的面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岸勇敢的男性形象,在他的世界里,有些规矩永远无法逾越,正如他和斯嘉丽的关系,哪怕在爱妻去世之后,自己陷入精神崩溃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他坚不可摧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温文尔雅、儒雅斯文的心。

由此可见,阿希礼幸福的爱情正是为了映衬斯嘉丽爱的卑微与不幸的婚姻,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充斥着缺失的美好。即使爱的奋不顾身,斯嘉丽也没有得到阿希礼的爱,这种美好恰如《飘》的含义:美丽的人生容易随风而逝,感情无法强求,既然无法得到,不如追求生命中那些平凡且持久的爱情。

相对于以上两位,瑞德显然更具有投机色彩,他玩世不恭,放荡不羁。军校出身却行为乖张,似乎融入到这个世界无形的规则之中,却又无声地不断抗诉着时代的不公。

尽管所有人都不待见瑞德,可是桀骜不驯的瑞德却对斯嘉丽情有独钟,这是极为难得的。在我看来,正是斯嘉丽活泼开朗、敢爱敢恨的性格深深吸引着瑞德,让他心甘情愿将百万遗产拱手送入斯嘉丽怀中。对于财富他看的很淡,并不是认为不重要,而是要用在合适的位置上。

在斯嘉丽最危急的时刻,瑞德总会及时出现,有心人都会发觉这种感情的奇妙,如此浪子竟然会拜倒在石榴裙下,足以见得斯嘉丽的无形魅力。当斯嘉丽完成两段无疾而终的感情时,瑞德的橄榄枝抛给了他,这份感情隐藏之中远远超过了观众的想象。

如果要回溯他们感情的渊源,可能从第一次阿希礼拒绝斯嘉丽被瑞德偶遇就埋下了种子。斯嘉丽、阿希礼和瑞德构成了爱情中的莫比乌斯环,他们性格各异,却因为相似又不同的爱走到了一起。人物性格背后的曲径通幽无比奇妙,像一根剪不断理还乱的绳子牵扯着这几个乱世飘荡人物的命运,为我们展现出恢弘时代中命运激荡的人物特色。

02、 斯嘉丽的迷途知返代表着“只在此山中”的女性形象,瑞德的爱成为她人生航线的灯塔,却一次次在迷雾中错失

在错误的地点或错误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爱情也会随风而逝。

斯嘉丽经历了重重不幸,她对于自己的认知在不断升级。对于生活她冲破了困难的牢笼,带领塔拉庄园的人们迈向了富有,可是对于爱情,她又显得如此的卑微而渺小。

对阿希礼的爱刻骨铭心,以至于忽视掉在身边默默守护的瑞德。瑞德无奈,只能将所有的爱寄托在女儿身上。他知道,单凭自己的爱无法改变斯嘉丽,所以,他选择了放纵。

在爱情的天平上,斯嘉丽拥有更多的砝码,可是她却如双腿绑着沙袋,一步步走入爱情的苦海。当瑞德提出与斯嘉丽远走他乡,将木材厂留给阿希礼时,斯嘉丽是拒绝的。在她心中,无法放下对阿希礼的爱。

尽管经历过两次不幸的婚姻,在与瑞德的相处中,斯嘉丽仍然不懂得什么是爱?有人说“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去争取”,斯嘉丽同样犯了“当局者迷”的短视困境。她嫉妒阿希礼的爱人梅勒妮。可是对方以爱牢牢包围着她。

在临终时,梅勒妮用最后的气力祈求斯嘉丽照顾阿希礼和她的孩子。梅勒妮的断气给了斯嘉丽更好的借口与阿希礼白头到老,尤其是此时瑞德已经因伤心过度放弃了对爱情的奢求。

这时其实才是最考验斯嘉丽的时刻,可是当她抱住阿希礼时,她终于明白痛失亲人的悲怆,这种悲怆恰恰是瑞德失去爱女,失去爱人所经历的,斯嘉丽在这种完成了从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跨越式转变。

阿希礼对她的爱更像是升级版的友情,而瑞德对她的爱才是真挚、平凡且长久的爱。只可惜她明白的太晚。如果时间早一点,恐怕她腹中的孩子和女儿都不会离他而去。

导演对于这种“身材福中不知福”的女性其实是批判的,从瑞德狠心离开,留下一句“说老实话,亲爱的,我才不管呢”便可得知。爱情的天平如果长期失衡必然导致爱情防线的坍塌。在孤寂的夜晚,斯嘉丽终于明白“明天会是崭新一天”的含义,那就是执子之手白头偕老。换句话说,即使在战乱年代,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也能抵万金。

斯嘉丽的作茧自缚咎由自取,而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之所以会被深深感动,正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同样犯了斯嘉丽的错误。

人总会犯错误,每个人都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斯嘉丽的迷途知返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代表,只是有些人有改正的机会,有些事却成为一生的遗憾。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尤其像斯嘉丽这样被瑞德深情的爱所包围,更坚定了斯嘉丽的内心,也敲响了观众心中的警钟,将故事中的脉络延续到了现实生活之中,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内涵。

03、 拂去战争的尘土,重现女性不屈的光辉,破茧而出的是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勇敢卓绝,追求精神和经济独立,挑战男权社会中男尊女卑的“偏颇”思想

《乱世佳人》是费雯丽的成名作,而其成为该片主角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在当时,导演维克多·弗莱明几乎面试了所有好莱坞的名角,可是无一相中,即使是当时年纪轻轻的费雯丽同样如此。

可是费雯丽没有放弃,她看了无数遍《乱世佳人》,英国口音的她用三个月的时间完全掌握美国南部口音,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成为斯嘉丽那样坚持、勇敢的女性。

这一点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小说中对女主角的样貌是这样描写的:

“尖尖的下巴,方形的下颚,双眼则呈淡绿色,一点茶褐色也没有。黑色的睫毛圈在眼睛周围,尾部还微微有点翘,带着点欢快俏皮的模样。眼睛上方,两道墨黑的浓眉向上翘起,在她那像木兰花一样洁白的皮肤上画出两道颇为抢眼的斜线”

从形象上来看,费雯丽可以说形似,但更为重要的是,她内心的坚持程度丝毫不亚于斯嘉丽。

在19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男性仍然喜欢给女性贴标签,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属物,在社会地位和能力上都有差距,可是影片传达出的精神恰恰相反,斯嘉丽始终在挑战男权社会,她果敢、开明,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面对男人,她从来都是扬起高贵的头,拒绝卑躬屈膝地服从。

面对生活的挫折,她用一己之力扛起了复兴家族辉煌的大旗,照顾父亲和妹妹。哪怕在战争面前,她也毫不退缩,她弱小的身躯中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提醒观众应该警示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思想偏差”。

她说“上帝为我作证,我将不再饥饿”,正如她说的,这句口号成为女性独立的代名词,见证了斯嘉丽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自信和勇气,也突破了传统男权社会中女性柔弱的观念。

斯嘉丽的魅力不仅在于性格直率敢作敢为,更在于她呈现出了一个无意识的、真正的自己,这种精神恰恰就是女性意识的崛起和美国最早期的女权主义。她追求经济和精神独立,为每一位女性前进指明方向,成为灯塔一样的存在。

04、基于《乱世佳人》整个故事,谈谈我对女性、婚姻、自我的几点思考

周所众知,美国内战以南方投降而告终,随着战争的爆发,斯嘉丽的境遇与曹雪芹的“大起大落”一样,从高高在上的贵族小姐沦落为自由抗争的底层人民,在白手起家创造幸福的生活,这其中有历史的局限性,也倾注着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对于封建礼教、道德观念的反思和表达。

玛格丽特的母亲就是“League of Women Voters”的创始人之一,一生都在为争取女性权利而奋斗,玛格丽特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斯嘉丽的出身相似,并且受到了高等教育的熏陶,继承了母亲的愿望,不停为妇女政治权利的解放而努力,这些都是创造《乱世佳人》的客观条件,而我理解其传达的思想还有以下三点:

①女性只有强大自身,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脸书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著作《向前一步》中写道:不仅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还要争取在自己的领域中成为领导者。个人的选择就意味着群体的选择;我也相信女性需要被大力鼓励去争取领导者的角色。如果不在她们大学毕业时就告诉她们要放眼高处,那么什么时候才合适呢?如果连我自己都不想这么做,我又如何期待别人这么做呢?你们是未来那个更加平等的世界的希望,所以我对你们每个人的期望是:在拿到学位大肆庆祝之后,你们会投入到真正的事业中去。

在我看来,斯嘉丽用切身经历证明了她是生活的主人,她不断努力,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尽管困难重重,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她受到过高等教育,可是却带头参加体力劳动,和家人一起到田里采摘棉花,她说:“要想吃饭,就必须得干活,否则就饿着,我养不了闲人。”

由此可见,女性事业的良性发展会挫败本来高傲的男人自尊心,这其实就是对于男尊女卑思想最好的批判。“女人能顶半边天”现在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这种思想的扭转正是由于千百万像斯嘉丽一样的女性挺身而出的结果。要相信,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卑微,但是抱成团之后将会发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②婚姻的幸福与否取决于当事者的心态,积极心态有利于家庭和谐。

斯嘉丽结了三次婚,第一次是因为嫉妒阿希礼娶了梅勒妮而草草嫁人,第二次是因为家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急需一个财力雄厚的家人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第三次则是因为瑞德的追求,尽管这些婚姻都不是她想要的,可是却一次次在爱中彷徨、惆怅。

其实,斯嘉丽可以很幸福,却因为盲目的爱而深陷在爱中,失去了爱的能力。生活并没有将她打倒。可是爱情同样需要学习和坚持,她的乐观开朗让她对生活满怀希望,而是到了家庭之中,却没有学会生活的真谛,这无疑是可悲的。

如果斯嘉丽调整心态去看待瑞德,鼓励自己慢慢学习如何去爱,那么无疑她的生活是幸福而令人羡慕的,不仅会儿女成群,也会家庭和谐。她全世界地寻找爱,最后可悲的发现原来真正的爱就在身旁,而自己却毫无能力去挽留这份爱。

在明争暗斗的娱乐圈,有一对模仿夫妻羡煞旁人,那就是张家辉和关咏荷。当关咏荷已经是TVB的当家花旦时,张家辉还是一个龙套演员。但即使两人蜗居在四十平米的房子里,关咏荷也没有嫌弃过张家辉。

张家辉说:“我很穷,穷得只能爱你。”这样的一句话换来了关咏荷的不离不弃。张家辉不仅是单亲家庭,家境与关咏荷判若云泥。可是关咏荷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外界的指责,这份积极的心态为他们构建起了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也帮助张家辉凭借在《证人》的精彩发挥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影帝的奖杯。

在颁奖晚会上,张家辉激动地说“因为她为这个家付出,我才能把所有精力投在演戏上,太太是我在娱乐圈最大的收获!”

由此可见,婚姻的幸福与否在于当事人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能够成就彼此,早就美满姻缘,而消极的心态则会彻底摧毁一个人。爱而不可得是一种悲哀,不懂如何去爱更是如此。

③永远没有完美的人,敢于接受真实的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长进步

斯嘉丽总是想要追求完美,可是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人性的自私与友善、贪婪与大度、坚强与脆弱都是真实存在的。斯嘉丽本身也是如此,她有着天使般的善良,可是也会如魔鬼般自私。比如把自己的第一次婚姻当做气阿希礼的筹码。把第二次婚姻当做拯救家族的代价,这些都告诉我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正是因为影片中的斯嘉丽是真实的,所以我们才会接受迷途知返的她,当一个人肯正视自己的内心,发自心底地接受真实的自己时,改变就会神奇地发生,快乐和幸福才会回到身边。敢于接受真实的自己需要勇气,认清生活的本质需要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正是因为自身的不完美,才让每一次进步都充满了向上的意义。

结语:

《乱世佳人》虽然讲了一个凄惨的故事,但隐含在故事中的内核却是积极向上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打破传统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各种束缚和不公,坚韧、勇敢、百折不挠的斯嘉丽,她的奋斗经历凝聚着美国历史和精神的文化沉淀,这一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坚定了更多人勇于突破自我的意志,具有强烈的警示含义。

上一篇: 华为影业新电影《巴丹吉林》惊喜面世Mat...

下一篇: 原创李伊利雅为什么是四个字详细资料及其不...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