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经商“门外汉”到年创收六十万

时间:2019-11-07 11:10:4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她从经商“门外汉”到年创收六十万

“今年流行这款冬装,价格比较实惠,穿在你的身上也很合适……”10月28日上午,记者在市中区黄桷井商城一家服装店见到经营者周萍时,她正在为顾客介绍新款女式冬装。

下岗后开店创业

周萍,1972年出生于威远县新店镇,父母都是新店镇供销社职工。1990年,高中毕业的周萍招考到新店镇供销社当了一名会计,2000年,周萍和丈夫高军双双下岗。

下岗后的一段时间,周萍很迷茫,自己除了熟悉会计专业外,不会其他技能,没有了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一家人怎么生活?

周萍整理床上用品

看到下岗后的夫妻俩每天愁眉不展,周萍的父亲也很着急,四处帮他们寻找工作。

一天,父亲在镇上转悠时,看到街上一家商店十分热闹,挤进去一看,都是购买化妆品的女士,如今农村女子也爱美,化妆品很畅销。“如果女儿在镇上开一家化妆品店,生意也一定不错。”父亲急忙回家,把开化妆品店的想法告诉了周萍。

“在镇上开化妆品店能行吗?”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周萍到周边乡镇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化妆品店比较少,还有发展空间,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在新店镇上开店。

2000年9月,周萍的化妆品店正式营业。隔行如隔山,周萍没有销售经验,只能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向同行学习销售和进货方面的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化妆品店的生意越来越好。

面对困难不放弃

2008年9月,周萍转移创业场地,来到黄桷井商城。经过一个月的市场调查,她看好家纺店,当年10月,便在黄桷井商城开了一家家纺批发店。

从乡镇零售转为城市批发,周萍面临着诸多困难。

周萍(右一)为顾客介绍服装

由于对整个家纺批发行业经营模式比较陌生,开业3个月,店里的生意每况愈下。隔壁家纺店每天生意繁忙,而自己的店却生意冷清,周萍在店里如坐针毡,季节一过,只好便宜处理存货,一季下来亏损不少。

看到妻子每天满脸愁容,高军开始打退堂鼓:“趁我们现在亏损还不算太多,干脆放弃重新选择创业项目?”“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决定做这一行,就要坚持到底。”周萍意志坚定,开始查找亏损原因,认真总结经验,并进行新一轮的尝试。

资金亏损后,周萍只好找亲戚朋友借;虚心向同行学习进货和销售技巧;和客户保持联系,询问其当前需要哪些品种;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提供免费送货上门、免费修补材料、货品调换自由的售后服务;不断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通过努力,家纺店的生意逐渐好转。

今年3月, 周萍又在黄桷井商城开了一家服装店,目前两家店的生意都不错。服装店每个月营业额2万元左右,家纺店3万元左右,两家店一年创收60多万元,现在店里还请了两名工人。

拾金不昧好商人

“周老板不仅生意做得好,而且是拾金不昧的好商人。”采访中,黄桷井商城的多名商家称赞道。

2017年11月5日下午,一名顾客走出店门不久,周萍在整理床上用品时,发现被套里有一个布袋,里面装有金银首饰。她立即拿着布袋追赶失主,并将其结婚用的价值上万元的金银首饰如数归还,令失主非常感动。后来,这名失主不仅成了周萍的老顾客,还给她介绍了多名顾客。

经常有客户把手机、充电器、衣服等物品落在店里,每次捡到物品,周萍都会细心保管,积极寻找失主,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这些年来,通过奋斗,周萍从“门外汉”到年创收60万元,从下岗职工成长为了创业女强人。“下岗不可怕,大胆创业,坚守创业路,成功就是你。”周萍说道。

提及未来,周萍表示,将不断完善经营理念,在商品服务和质量上下功夫,把产业做大做强。

上一篇: 原创洪欣走出婚变危机,与张丹峰带女儿逛街...

下一篇: 原创好兄弟!韦德发推力挺老詹,谁说他过气...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