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养老”有待规范引导

时间:2019-11-07 11:55: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抱团养老”有待规范引导

或许,有些退休的人曾思考过如果年老时,不住养老院、不靠子女,应该怎么养老?如今,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抱团养老”模式正被引入中国,“抱团养老村”“闺蜜抱团养老”时常被媒体热议,美好的老年生活令人憧憬。

但是近两年来,国内也陆续有老人向社会分享自己“抱团养老”的失败经历,问题多出在“钱”上,大家的经济能力与金钱观的不同导致最终分道扬镳。怎样才能更好地养老,成为破解我国养老的挑战。

>>>

“抱团养老”在国外流行多年

<<<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4对夫妻,他们是认识超过20年以上的好朋友,退休后决定“抱团养老”。如今,他们8人住在精心打造的大房子里,如同在上演老年版的《老友记》;而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中,展现的是7位70岁至82岁之间、终身未婚或离异独居的老太太,在2008年互助养老的生活。10年来她们同喝下午茶陪伴看病,这种独立而团结的生活,让晚年少了寂寞;德国老人的“搭伴养老”模式同样让人歆羡,德国人在60岁后就可以进疗养院养老,但很多老人厌倦那里的单调生活。于是,一些志趣相投的老人组合在一起过“同居”生活。除了老人“同居”外,一些心态年轻的老人,还喜欢和年轻人“同居”。他们将自己的房子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前提是年轻人必须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比如陪聊天陪采购等。老人之间或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相互帮助关心,能让老人在身体不适时,得到及时发现和救护。

>>>

破解老龄化挑战的中国探索

<<<

“抱团养老”模式,在国内最早源自杭州。在2017年,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的王阿姨通过某报,找到3对夫妇在自家200多平方米的3层农家小别墅“抱团养老”。

2019年,“抱团养老”的老人们还集体到湖北省恩施市“抱团旅游”,这个养老团可能是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这种抱团式养老不是所有人都适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行。天时指的是独居老人相伴;地利指的是家中有房;人和最为要紧,要脾气习性相投互助。

当然,抱团式养老也会出现需要医疗救助的紧急情况,之前在王阿姨家参加抱团养老的金阿姨,因晾衣服不慎摔倒骨折。为了让金阿姨更好休养,女儿将其接走。

此外,消防设施财务安全、老人纠纷等,都是亟须关注的问题。

>>>

“抱团养老”却被“钱”拆散

<<<

互惠互利抱团式养老,一般选择同个社区的老邻居,或者住得不远的老同学、老同事,可以彼此互助。但用什么方式“搭伙”,需要“三观”相同的伙伴,别让钱物或攀比心影响团体的凝聚力,特别是沾钱的事要有界限,彼此适应包容最重要。天津67岁的薛阿姨分享她的“抱团养老”的失败经历,最大问题出在“钱”上。不是有钱没钱,而是团体中每个人对钱的看法和基本的经济实力要相当,否则团最终会被“钱”所拆散。

另外,老人之间的攀比心也是障碍。团体里每个人生活条件都不一样,有些退休金高的老人花钱大方,但有些人连旅游都不乐意花钱。有些人爱美,经济实力好,总去美容院和健身房。有的老人被一同邀请,就认为是应该的,只要买单的人提了意见,就在背后说坏话。群体里还有喜欢炫耀的老人,有些老人怕被笑话就选择悄悄“退团”。总之,团队最大问题还是经济利益和攀比心,内心不平衡造成养老团不好抱。

>>>

“抱团养老”应给予支持和规范

<<<

“抱团养老”不是一起吃住那么简单,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等都要很相近,在实际集体生活中也需要不断磨合。这种生活方式和集体宿舍里大学生活不一样,每个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定型的性格,这些都是矛盾的来源。

中国人的生活单位是家庭,“抱团养老”临时几天可能还行,但时间会磨灭新鲜感带来烦恼。但凡有人好吃懒做,或者身体情况不佳,经常需要别人伺候,都会引发矛盾。按照法学专家的建议,最好“丑话说在前头”,抱团养老前制定协议,对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约定处理办法,划分责任的边界,大家签字共同遵守,以免日后积累矛盾闹得不欢而散。同时应附上健康证明,避免日后因身体情况带来纠纷。

厦门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民警李健表示,银发市场需求巨大,“抱团养老”等养老模式层出不穷,政府和相关部门如何鼓励、支持、规范,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考题。

END

上一篇: 原创死神:崩玉这种bug般的东西为什么浦...

下一篇: 原创致14个月的小毅:“你的笑容,是我们...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