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发生在北京口腔医院!一颗患牙的重生刷新了我对口腔医生所有的认知!

时间:2019-11-10 10:55: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这一幕发生在北京口腔医院!一颗患牙的重生刷新了我对口腔医生所有的认知!

近日,三甲传真收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孙静华副主任医师发来的稿件,讲述了自己治疗的一个病例,看后真的是颠覆和刷新了很多人对口腔医生和口腔疾病的认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副主任医孙静华

“孙医生,我来啦!”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问候,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今天拍张复查牙片,再检查下,没什么问题,短时间内就不用再来啦。”看到了熟悉的老病人,我也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

“我猜对啦,我也觉得这颗牙完全好了,估计一时半会儿不用再来了,所以想把这个送给您!”这个20 多岁的姑娘手里拿着一面锦旗递了过来。“感谢您挽救了我这颗坏牙,之前我去过好多地方,都说这牙治不了了,只能拔掉,幸亏遇见了您。我咨询过了,送锦旗不算送礼,不是违规,就是表达我的感谢。”

“谢谢你!感谢你的认可和信任!”我的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治疗这颗患牙的一幕幕又浮现在了眼前。

两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姑娘来到了我的诊室,“医生,好几年了,我这颗牙被好多地方判了死刑,说有针断在里边了,取不出来,炎症还重,治不好了,让我拔掉。我不舍得拔,这些天又疼了,我好不容易挂上了您这儿的号,我特别想把这颗牙留下来。”

我仔细做了检查,发现这颗患牙确实存在好多棘手的问题,是一颗做过“根管治疗”也就是俗话说的“杀过神经“的牙,剩余的牙体组织不多了,三个根管里两个根管有旧的根充物,还有另外一个根管里边有一根“断针”位于根尖。三个根的根尖周还都有炎症破坏造成的骨吸收。还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肿痛,感染时间又长。

这样一颗患牙,如果治疗的话需要经历:取断针-取根充物-根管疏通-重新清理感染-预备成形-根管充填-冠部修复这一系列的过程。而且最难的就是取出这位于根尖的断针了。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这颗牙都留不下来。并且,中间的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前功尽弃,不仅有金钱上的损失,还有时间上的损失。整个治疗过程周期会很长,要跑医院数次。

检查之后我和患者详细交代了具体的情况,姑娘说,“医生,您这儿就是我的最后一点希望,我会全力配合您的。您不要有顾虑,我知道我这颗牙的情况,治好了我就是幸运的,没治好我也算尽力了。”

听了患者的一席话,我感受到了她的决心,患者的信任是医生最大的动力。于是就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周期,除了一系列的前面所述的治疗过程外,还有复查随访的过程:复查-病变没有明显变化-复查-病变缩小-冠部修复-复查-病变消失-复查-一切都好。在患牙病变缩小的时候,也就是看到了明显的疗效的时候,为患者制作了CAD-CAM全瓷的修复体,当把镜子递给她的时候,这位姑娘激动不已高兴地说,“孙医生,看不出来,像真牙一样,我的坏牙重生啦!”

看着躺在牙椅上的患者,我的思绪又飘了回来,嘴里还是不停地絮叨,“不错,牙刷的挺好,牙治好了也要注意维护,才能用的更久。”

“好的,知道啦。那我走啦。”看着患者离开,走到门口又回头,“孙医生,谢谢您!”我的心里好多感触。

医生的临床技能固然重要,医患的沟通和相互信任也很重要,大名鼎鼎的医学教育家张孝骞教授曾有一句话流传至今,行医的每一天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更希望这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是一种在面对复杂病情凶险病情时的谨慎对待,而不是和患者之间互相提防,谨小慎微。应该有一个好的氛围,好的环境,能让医生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治病救人上,而不是担惊受怕,提心吊胆。这个氛围,这个环境要靠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共同创造。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份职业是医生职责,更是一位有良知的、有道德的医生的信仰!

一颗患牙的命运不仅取决于医生,患者自己的配合和付出也很重要,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让我们做好沟通、互相理解、携手战胜疾病,保留每一颗天然牙!

同时,这个病例中关于根管内的“断针”,我想通过“三甲传真”向更多人科普一些必要的知识。

根管治疗(root canal therapy)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国际上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术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去除根管内的感染物,并通过充填根管、封闭冠部,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发生或促进已经发生的根尖周病变的愈合。由于根管系统的复杂性和根管的不可视性,根管机械预备时器械发生折断分离,断端滞留在根管内,是根管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有人一听到根管里发生了“断针”就立刻坐立不安,仿佛身体里植入了一颗定时炸弹,谈“针”色变,甚至焦虑到影响正常生活,不取出来就要拔牙。其实“断针”并不可怕,是否需要取出取决于患牙术前是否存在根尖周病变,断针所处的位置是否影响根管感染的清理,以及发生器械分离时根管感染清除的程度。

当器械折断发生在术前根尖周没有病变的患牙的根尖段,并且根管感染已通过机械预备和化学消毒得到有效控制时,分离器械可作为充填物保留于根管内,并完成根管治疗,做好定期的复查随访。当器械折断发生在术前根尖周有病变的患牙中,或者发生在根管中上段且无法通过旁路途径通过,影响根管感染的清除时,就应该尽可能地将折断的器械取出来,尤其是有临床症状,比如肿胀疼痛,咬合不适的患牙。根管内分离器械的处理方法很多,诸如,超声取出、套管取出、显微根尖手术和意向性再植等。

发现根管内发生断针的患者不必害怕,应该到口腔专科医院就诊检查,由专业的医生判断并制定治疗计划。发生根管内断针的医生也不用惊慌,可以建议根据前面所讲述的内容,按照患牙的情况进行判断,是将分离的器械留做根充物,还是转诊上级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切不可武断做出拔牙的决定。

最后,希望医生在临床操作中,应尽量预防器械分离的发生,避免增加根管治疗失败风险。但是由于牙齿复杂的解剖形态和千变万化的根管系统,很多情况下器械分离折断的发生不可控制,也希望患者给与充分的理解,给医生一份信任,共同守护好每一颗天然牙。

三甲结语:作为医生,除了在医院里治病救人之外,能够主动科普健康知识,传递给所有人少走弯路,避免悲剧,这是极大的善举!这个病例不仅传递了孙静华医生对良性医患关系的珍视和期许,更对根管治疗尤其是对根管“断针”进行了专业的科普,消除了更多人的恐慌和焦虑。这也是三甲传真坚持至今的初心,希望能够去帮助更多的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本文作者:孙静华,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武汉大学,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委会青年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北京市医管局青年人才培养“青苗”计划和“培育”计划获得者。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从事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担任国家级显微根管治疗及美学修复学习班理论课讲师及操作班指导教师。专业特长为微创美容修复、根管治疗后的CAD/CAM全瓷修复,疑难病例显微根管治疗及显微根尖手术。)

上一篇: 《高原·听见贵州》正式演出

下一篇: 儿科医生紧急提醒!这些玩具个个致命,&q...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