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扎针又出事,医生再忙也要看这篇文章
时间:2019-11-11 13:37: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来源:武汉晚报/基层医师公社 整理:基层医师公社 刘小琳
女子本想针灸解决颈椎疼痛,没想到居然扎破了肺……
诊所针灸,女子肺被扎破
11月1日,据武汉晚报报道,24岁武汉姑娘黄小姐因长期对着电脑伏案工作,肩颈常常酸痛难忍。几日前,她感觉肩颈疼痛加重,趁着午休来到单位附近一家小诊所按摩。
在诊所医生的推荐下,她尝试了针灸治疗。医生在其左肩周边穴位扎了几针,当时,黄小姐就感觉后背有点疼痛,以为是针灸的正常反应,也没有太在意。
晚上回家后,她发现疼痛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只要一活动,背部和脖子就痛得钻心,家人赶紧把她送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就诊。
黄小姐接受了胸片检查,结果显示:左肺气胸达到了近30%。接诊的急诊科郭张强博士判断,“患者本来没有基础疾病,应该是针灸时,患者的左肺不慎被刺破导致了气胸。”
医生:患者较瘦,下针过深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会有疑问,针灸的针并不长,怎么就把肺扎破了?该院急诊科主任杨虹表示,针灸治疗中扎破肺部导致气胸的情况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最常见的针刺意外之一。
这与患者身材和医生的针刺力度均有关。比如患者身材瘦削,其胸腔壁、肺壁相对更薄,加之针灸操作者用力过大,就会导致肺部被刺破。
注意,这些穴位不能深扎
上述女子出事的原因在于医生下针过深,那么哪些穴位不能深扎呢?
如上关、云门、人迎、缺盆、肩井、四白、鸠尾、颅息、曲骨、风府、哑门、大椎、崇骨、风池、悬枢以及华佗夹脊穴、背俞穴。
此外,对于肝、脾、胆、肾肿大的病人严禁深刺期门,章门等穴;对膀胱潴留的病人,禁深刺中极、关元等穴;对食后过饱的病人禁深刺上、中、下三脘及附近穴位。
针灸有这些禁忌和注意,必须记牢
除上述不能深扎的穴位外,小社还整理了一些关于针灸的知识和注意事项(下面提到的仅涉及针法,灸法暂不讨论),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避免意外发生。
1.询问患者是否有既往史,这7类人群不适合针灸
当有患者想寻求用针灸来解决自身疾病时,大家要记得询问患者既往史和现在的身体情况,这7类人群都不适合扎针灸。
(1)糖尿病患者:这类人群的伤口不宜愈合,且易引发感染;
(2)凝血功能障碍者:在针刺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出血的情况,这类人群出血难以愈合;
(3)皮肤感染、骨关节急性感染、溃疡、肿瘤部位:患者的这些部位均不宜针刺;
(5)病情危重者:如热势炽盛,大汗不止,脉象混乱,脉证不符等,针刺必须慎重;
(6)瘢痕体质、白血病患者;
(7)其他:如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或醉酒者禁扎。
2.判断患者是否为特殊人群,有些地方不能扎
除判断患者是否可以针灸外,孕妇、小儿等特殊人群在针灸的过程中也要更加注意,这些穴位不能扎。
(1)孕妇:主要是三阴交、合谷、至阴等穴以及中极、气海、昆仑、缺盆、会阴。
另外,怀孕三个月以下者少腹部、腰骶部穴位禁针;三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禁针;
(2)小儿:囟会,若8岁以下囟门未闭才进针,8岁以上囟会不进针。
3.拔针时可能出现的5大状况,要这么处理
针灸的意外不仅会发生在扎针的过程中,大家拔针时也要注意。当拔针时患者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针后异常感等情况时,要学会处理。
(1)晕针
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
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
(2)滞针
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
(3)弯针
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
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切忌强拔针、猛退针。
(4)断针
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入皮内、肌肉内,应在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
(5)针后异常感
如有遗留未出之针,应随即起针,退针后让患者休息片刻、不要急于离开;对原病加重者,应查明原因,调整治则和手法,另行针治;
局部出血、青紫者,可用棉球按压和按摩片刻;如因内出血青紫块较明显者,应先作冷敷以防继续出血,再行热敷,使局部瘀血消散。
最后,小社要提醒大家,由于基层医疗设施相对薄弱,一些急救措施并不完善。当针刺引起患者创伤性气胸或刺伤脑脊髓、内脏等情况时,一定要将患者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