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黄鹤楼在清朝毁于大火只剩铜顶,专家将其复原,发现跟原来不一样

时间:2019-11-13 07:56: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黄鹤楼在清朝毁于大火只剩铜顶,专家将其复原,发现跟原来不一样

李白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给人一种烟花三月的烂漫,这座被历代咏颂的绝世名楼,却是命运多舛,屡遭兵火。清朝光绪年间,一场大火后,黄鹤楼仅留下一个铜铸的楼顶。解放后,专家将其复原,却发现与原貌还有很大出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一探究竟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位于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的黄鹤楼,自古就享有“天下第一楼”和“天下绝景”的美誉。它始建于三国时代吴国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修建该楼具有一定的军事目的,用途有点类似于瞭望塔和烽火台。后来晋朝灭掉东吴,统一了三国。黄鹤楼虽然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但是随着所在城市的发展,它逐步演变成了官商行旅“游必于此”“宴必于此”的观赏楼。古代文人墨客在此写下无数有关黄鹤楼的诗词,使得黄鹤楼更是闻名遐迩。

此后黄鹤楼经过历朝历代的兴修扩建,越来越具规模。然而,由于屡被兵火,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朝,就被毁7次。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的一场大火,更是让黄鹤楼惨遭灭顶。当时的上海《申报》对此次火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大火在烧了一个多小时后,楼(黄鹤楼)向南倒,计沿江一带作坊厂、铺面、住宅约共焚去二百家左右……”

惨遭此次火灾的黄鹤楼,仅留存一个铜铸楼顶,其余全都化为灰烬,让人叹婉不已。《续汉口丛谈》有诗对此感慨曰:画楼雕梁一夕尽,广厦金碧相辉映,胜地重为瓦砾场,游人扫尽烟波兴。

那件大火中留存下来的铜铸楼顶,后来一直被遗弃在原地。直到1958年“全民大办钢铁”时期,铜铸楼顶的顶尖又被人拿走,准备入炉炼制金属,虽然被有关部门及时追回,但是铜铸楼顶早已被毁得面目全非。后来,铜顶被运回黄鹤楼的原址,它的上部结构也被人毁损,其真实的模样也渐渐被世人所遗忘。

1985年,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将铜铸黄鹤楼顶进行修复。但就是这个被修复的铜铸楼顶,却因为一名游客拍摄的照片,被发现与原件“出入甚大”。

据该名游客回忆:1977年10月,他和6名技校同学在武昌首义路一家单位实习,实习师傅是一位摄影发烧友,买了一架海鸥135单镜头相机。一天中午,师傅带他们去蛇山首义公园照相。当时,他们看到抱冰堂西侧的小广场上,立有一座残缺不全的铜宝顶,旁边一块导游牌,讲述了铜宝顶即是光绪年间,惨遭大火后黄鹤楼的仅存物。于是,他和小伙伴分别站在铜宝顶的荷叶座上,手扶铜宝顶,各拍了一张“靓”照。

如今40多年过去了,该游客说,当时自己还年轻,对历史文物的珍贵性认识不足。现在看来,这种合影方式是不文明行为,他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到难过。但他发现,这张老照片上的铜宝顶,与复原的铜宝顶有所不同:其上面只有两个铜球,荷叶座与第一节大铜球之间,有一个倒扣脸盆状的金属过渡结构。而现在的铜宝顶,3个铜球叠焊在一起,下面的荷叶座与第一节大铜球之间,并没有金属过渡结构……

该游客的爆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历史是严肃的,想要复原文物,那就要造得和古代文物一模一样,如果要改建,那就要展开想象,努力让黄鹤楼的铜顶变得更雄伟,更现代,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1985年,黄鹤楼再次被重建。新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具规模。自古就有“国运昌则楼运盛”的黄鹤楼,如今更是盛况空前,巍峨壮观。如果你有时间去黄鹤楼揽胜,一定去看看那个被复原的铜铸楼顶,它就现陈设在黄鹤楼与千禧钟之间,相信一定会有不一般的感悟。

特约历史撰稿人:燕荷静

上一篇: 欢聚时代公布2019年Q3业绩营收68....

下一篇: 韩原慰安妇对日索赔案将口头辩论日韩关系或...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