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补上“双师型”教师的缺口?

时间:2019-11-15 11:44:0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如何补上“双师型”教师的缺口?

上月中旬,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要超过一半。

然而,截至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包括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其中“双师型”总量现有45.56万人,其中中职部分有26.4万人,占中职专任教师比例31.5%;高职部分有19.1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要达到比例超过一半的目标,3年之内,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落实。

资料图 图据视觉中国

一手理论教学,一手实践指导,既上得了三尺讲台,又玩得转各种实训场,这样的“双面手”甚至“多面手”在职业教育领域,被称为“双师型”教师。总体看来,我国职业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花了很大精力,也取得不错的进展,但是,要进一步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强职业院校队伍建设,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立足职业教育定位办好职业教育,拓宽“双师”的事业发展空间。

分析目前职业院校提高“双师”比例的出发点,更多是考核指标的要求。有的只是从有“双证”角度提高“双师”比例,比如要求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再有其他技术职务(职称证书)、技能证书,就可以成为“双师”。但这样的“双师”有可能照样缺乏一线工作经验,不是真正意义上拥有理论教育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双师”。有的则是把在职教师,通过产教合作的方式,培养为“双师”,但其中有部分“双师”并不认真对待企业的实践锻炼,把企业兼职当成“走过场”。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成为“双师”更多来自教育部门与学校的要求,而非办好职业教育、当好职校教师的一线工作要求。

建设“双师”队伍,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但从职业院校的办学现实看,“双师”和职业教育质量之间,并没有完全划等号,这是因为提高“双师”比例达到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本身就是职业院校的一项任务,完成这样的任务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又是两回事了。同时,由于职业教育地位不高,存在有的职业院校办学者对职业教育缺乏认同,从而不重视职业教育质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双师”建设就会一定程度成形象工程,而不是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角度,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

因此,提高“双师”比例,必须落脚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上。目前,制约职业院校办学质量有三大因素,一是社会还存在崇尚学历轻视技能的“唯学历”风气,这导致职业教育地位不高,也影响优秀人才进入职业院校担任教师;二是职业院校不安于定位,包括有的中高职院校,也有以学历为导向办学的趋势,中职追求升高职的比例,高职追求专升本率;三是职业院校教师对职业院校的认同度不够,直接影响他们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也影响教师成为“双师”的积极性。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就必须解决以上问题,破除社会存在的“唯学历论”,营造崇尚技能淡化学历的社会氛围;落实职业院校自主权,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引导职业院校安于职业教育定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

这样的职业教育,必然对教师形成“双师”要求起到更实际的作用,而“双师型”教师,在职业院校中才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不论是职业院校面向企业招聘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做教师,还是学校开展产教融合,都不会再是追求“双师”数据,而是教师实际的职业教育能力。

笔者认为,这是补上“双师”缺口的关键所在。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熊丙奇

编辑 汪垠涛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 驻英使馆严厉谴责香港特区律政司司长在伦敦...

下一篇: 莫斯科居民楼爆炸引发大火2人受伤50人被...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