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沙沟古镇:生态经济走新路风情小镇呼欲出
时间:2019-11-20 08:41: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江苏,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既是长三角的经济强省,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厚地。在此特定的时空坐标下,我们选择以各具特色的“古镇古村”为样本,藉以作为观察社会变迁的独特窗口,在古今交融中找寻传承与发展的新气象。本期关注兴化沙沟古镇。
状如鱼骨的沙沟古镇区。记者王新年摄
“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橹。”诗人笔下的《水乡行》,也像是沙沟古镇的写照。这里有“两湖六荡”,四面环水,是江苏兴化著名的鱼米之乡。
巧的是,把江苏省的地形图对折,交汇点正位于沙沟。从公元前206年的射阳村算起,沙沟曾三度更名、两度建市、一度设县。岁月流转,明清老屋古巷尚在,800年的菩提树依然,古镇则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了新时代。
如今的沙沟镇利好不断:连淮扬镇高铁通车在即,从沙沟镇驱车半小时可抵达距离最近的宝应南高铁站;两年后,阜兴泰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沙沟镇届时就有了高速出口;旅游产业初见成效,依托鱼米之乡打造“古法捕钓十八帮”渔文化风情体验园,依托始建于元朝的大士禅林建设菩提文化产业园。
“以生态底色发展旅游,再有交通优势赋能,我们将全面拉开小城市框架,风情小镇的感觉就要出来了!”沙沟镇党委书记郭庆军说。
产业强基 复兴“金沙沟”
历史上,沙沟因为商贸发达,物产丰盈,曾有“金沙沟”之称,但在改革开放开启的发展浪潮中落了伍。“我们错过了前几轮的发展机遇,现在抓住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契机,目标就是复兴沙沟。”郭庆军说,夯实产业基础是关键,他们一手抓农业高效发展,一手抓旅游业强势起步,以产业发展助力古镇新变。
沙沟镇明确了农业“1351”富民工程,即建立1万亩以上的“崔垛红薯”种植基地、3万亩以上的“金荡香米”种植基地,5万亩以上的“虾藕共生、田沟共作”生态龙虾种养基地,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万元。当地还与兴化市供销社达成合作意向,将崔垛红薯进驻电商平台,销售价格实现翻番,预计年销售量达3万吨。
沙沟是全国“最美渔村”,渔业是其传统优势产业。据统计,沙沟镇水产养殖面积近7万亩。2018年,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9.32亿元,其中渔业产值超过6.6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75元,其中70%以上收入来自水产业。沙沟镇也在去年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过去当渔民,两个人合伙一条船做生意,年收入不过千把元。我现在养殖是主业,有时候还会被人请去帮着捕鱼,展示下‘十八帮’传统。”水金村村民唐金龙在村里算转型较早的一批渔民,2007年开始尝试荷藕套养小龙虾。龙虾以藕叶、浮游生物为食,不用喂饲料,这样养出来的龙虾“头青腮白”。如今,他的养殖规模已达到200多亩,年收入40多万元。
状如鱼骨的古镇区,是沙沟发展旅游业的“家底”。这里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187处,有古巷道75条,古民居面积达72000平米。2014年以来,沙沟古镇启动了景区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完善了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修复了部分明清古建筑群,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今年“五一”,沙沟镇大士禅林博物馆开馆。博物馆陈列有明代释迦牟尼紫铜像、宋代青釉皈依堆塑瓶,以及各类禅修器品、殒石等72件。以此为基础,总投资2亿元的大士禅林文化产业园正同步推进,预计3年内全部建成。“这里生态环境好、文化底蕴深,符合我们康养产业的定位。高铁通车后,沙沟镇也将迈入上海‘1小时生活圈’,旅游业发展一定会有质的飞跃。”该项目负责人兴化孝德文化有限公司总监张勇说。
“大士禅林文化产业园项目是迄今落户沙沟最大的文旅综合体项目,它的建成将按下全镇旅游的快捷键。”郭庆军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年旅游人次已超过80万人次,古镇门票收入70万元,并带动了餐饮住宿、旅游产品销售等,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00万元。
【1】 【2】
(责编:张妍、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