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清朝的时候,为何吉林省的贡品中为何有桦树皮,原因想不到

时间:2019-10-28 07:59:3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清朝的时候,为何吉林省的贡品中为何有桦树皮,原因想不到

最近一段时间,小编在一些清代资料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即清代朝廷收到的贡品类目里面,总有大量的桦树皮。很多读者估计和小编一样很纳闷,贡品不应该都是奇珍异宝吗?怎么会有如此普通的桦树皮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那就让小编来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记载桦树皮的清代资料有很多,小编也就不一一列举了,单说几个代表性。如《清稗类抄》,其中就描述了当时吉林省的贡纳,“吉林所贡方物……紫桦皮一万两千张,白桦皮三千张……”由此可见,清代朝廷对桦树皮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不仅如此,朝廷还在吉林设置了桦皮厂。

在《吉林外记》中记载,“诸山皆有之(桦树)……世管佐带领兵丁剥取入贡……”。然后,《柳边纪略》中也提到了“桦木厂”,如“拉发北数十里特设桦木厂……有打桦皮人,每岁打桦皮入内务府……”。通过以上记载可知,清代时的吉林地区有大片的桦树林,于是朝廷就派专人负责砍树,并剥取桦树皮送到京城。

当很多人看到这些史料的时候,都会不由的心生疑问,清代朝廷不要玉器黄金,为何偏爱桦树皮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您还得多了解一些桦树皮的历史。

桦树皮就是白桦树的皮,这一点自然不必多说,但您不知道是,桦树皮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即“桦树皮文化”。从考古发现来看,古人对桦树和桦树皮的利用,最早可追溯到一万年前,而且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有树名曰雄常,先人伐帝,于此取之”,其中的“雄常”就是白桦树。

不过要说和桦树皮渊源最深的,还是北方渔猎民族,因为金代的女真人,就有用桦树皮盖房子的习俗。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桦树皮具有很好的防水和保暖效果,另外还经久耐用不易磨损。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桦树皮都是北方渔猎民族生活中少不了的东西,而清朝的统治者为满族人,起源于东北地区的,与女真族又有关系,故此,桦树皮也是他们的必需品。

难道清代皇帝还用桦树皮制品?其实真的是这样,在清代《沈故》一书中,就提到了桦树皮的作用,“兴京桦木皮……均者裹鞍蹬及弓把,谓之暖皮……”。看到这里,您或许就应该明白了,朝廷是将桦树皮当成军需物资来用的。因为鞍蹬是铁的,冬天摸起来很凉,所以裹上一层桦树皮就暖和了。而对于弓箭来说,在弓上裹桦树皮,起到保暖的同时,还能提高摩擦力,使士兵射箭更为轻松准确。

或许有读者就疑惑了,为什么不能用布来裹呢?其实还是小编上面说到的,这是一种北方民族的“桦树皮文化”,是他们骨子里戒不掉的一种东西。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时的布匹可算是奢侈品,而用布裹弓,效果绝对没有桦树皮好。

但可惜的是,有桦树皮加持的军事装备,最后也没有能挽救清朝的命运。在没有桦树皮的时候,清军还能打不少的胜仗,但裹了桦树皮之后却败仗连连。由此可见,或许生活条件越艰苦,才越能激发人的斗志,而优越的条件,反正会带来“温水煮青蛙”效应,逐渐让人变得颓废。这不仅对清代士兵们来说是如此,对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其实也都适用。

在如今的市场上,桦树皮的制品也一直都还存在着,同时也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过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对清代朝廷来说,桦树皮本身是没有错的,而是因为追求享受,故此人心发生了改变,才会带来走向不归路的结果,最后清王朝的覆灭也就可以理解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上一篇: 公募投顾业务开闸“买方代理”化解行业痛点

下一篇: 红米K20Pro尊享版30天深度体验评测...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