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护理

时间:2023-02-22 18:58:1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大部分的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内可以出现黄疸,这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的代谢有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还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病情严重的话可引起死亡或留有后遗症。所以本文将谈谈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以及病理性黄疸的预防。
 
 
自然光线下仔细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用拇指按压身体较硬部位如前额、胸前或大腿等,轻度黄染仅表现为面部黄染;中度黄染表现为躯干部皮肤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1.观察皮肤: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2.光照疗法护理: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观察生命体征;监测体温和箱温;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出箱时注意保暖。
 
3.耐心喂养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4.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5.大小便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6.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7.补液管理: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做好产前检查,对妈妈进行血型筛查,预防早产难产和新生儿溶血;提高接生技术,防止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出生后防止肺炎、败血症等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
 
此外还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增加早期喂养的频率和喂养的摄入量,让胎便尽早的排出。观察宝宝的大便,如果从黑色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
 
虽然新生儿黄疸很普遍,大部分新生儿都会出现,但是还是要警惕生理性黄疸发展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对于防治病理性黄疸非常关键,作为新生儿家长,也应该具备基本的判断黄疸程度的知识。
 
文章来源:山东省立医院 新生儿科 黄磊

上一篇: 声带息肉的症状、危害及治疗

下一篇: 浅谈新生儿黄疸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