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肝癌为何如此可怕

时间:2023-02-22 20:43: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癌症视乎已经成为人类的杀手,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结束我们的生命。继发性肝癌到底有何可怕之处,让专家为您揭秘。
继发性肝癌是指身体其它部位恶性肿瘤经过各种途径转移至肝脏的肿瘤,又称转移性肝癌。肝脏有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供且有丰富的血窦,故其他脏器的肿瘤易发生肝脏转移。尤其是门静脉系统脏器,如消化道及盆腔的恶性肿瘤占转移性肝癌的35%~50% ,约60 %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可发生肝脏转移。其次是经肝动脉转移入肝的肺癌、乳腺癌、肾癌、恶性黑色素瘤、鼻咽癌等,另外胰腺癌、胆囊癌既可直接侵犯肝脏也可经淋巴、血液转移入肝。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约为原发性肝癌的20倍~65倍,在我国则两者相当。其组织学特征与原发癌相仿,合并肝硬化、癌结节破裂出血者少见。
继发性肝癌多于原发癌治疗过程中、治疗后随访过程发现,少部分为首发,病程进展缓慢,多无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
原发癌症状,早期可无自觉症状,以后可出现肝区痛、纳差、乏力、消瘦、腹胀、发热、黄疸等。
肿瘤较大时可触及上腹肿块
⑴.原发癌特异性检查:甲胎蛋白(AFP)多不增高,胃肠道来源者可有CEA增高,卵巢来源可有CA125增高,而胰腺来源则可有CA199增高。
⑵.病毒性肝炎和肝功能检查:乙肝、丙肝标志物多为阴性;早期酶学多无改变,有症状者可见碱性磷酸酶(ALP)、r-谷丙氨酰转肽酶(r-GT)、5—核甘酸二脂酶同功酶V升高。
依原发癌来源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可以发现1.5cm以上病灶,但<1cm的病灶、靠近膈顶或肝缘的病灶,易漏诊(漏诊率25%)。病灶可为高回声或混合回声,部分可见“声晕”“壁厚型空心征”、“双环空心征”及“囊性实心征”等。超声造影检查可见癌周绕行的血流,小于3. 0cm 的小肝癌显示为少血供或无血供,随着肿瘤增大,可表现为低速高阻型血供。
较B超有更好地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可达95%,检出率以门脉期扫描为最高,动脉期次之,平扫最低。平扫可表现为边缘模糊,大小均匀的稍低密度灶,检出率低;增强扫描: 动脉期可见部分病灶明显强化、部分仅边缘轻度强化和部分不强化,门脉期病灶边缘更加清晰,“牛眼征”或“环靶征”为消化系统来源肝转移癌的典型表现。
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大多数也呈低信号部分呈典型的“牛眼征”或“环靶征”;T2加权图像对鉴别原发性肝癌有重要价值。
根据转移癌的血供多寡而表现不同。多血供者可显明确的肿瘤血管,实质期显示肿瘤团状染色或环形染色。而少血供者则多见血管受压、移位、变细等间接表现,肿瘤实质不染色,轮廓模糊。
肝转移癌的出现预示着肿瘤已属于晚期,原发肿瘤和肝转移癌的切除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手术切除仍是一种有效且可能使患者长期存活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原发癌可切除或已切除,肝转移癌符合:单发或多发而局限;无其他脏器转移或转移灶可切除;全身情况良好,估计能耐受切除手术。手术方式以不规则肝切除为主,原则上不主张行肝三叶切除和肝移植手术。姑息性外科治疗可选用局部消融治疗、肝动脉插管、栓塞和结扎治疗等。
可减少肿瘤血供,控制肿瘤生长,对多血管型或少血管型转移癌均有一定作用。碘油是最常用的栓塞剂,化疗药的配比方案依据原发癌而定。
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散在转移癌灶,可采用化学消融和热消融治疗方法。应用原则同原发性肝癌。
可选用肝动脉置管化疗药(HAI)和全身化疗,前者可使肝脏局部药物浓度高于全身100~400倍,而瘤内药物浓度又高于正常肝组织5~20倍,有效率显著提高而副反应相应较小。化疗方案应依据原发癌而定,治疗效果也主要与原发癌的特性有关。
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治疗等可以选用,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和提高对其他治疗的耐受能力。
继发性肝癌预后与原发癌的病理特性,肝脏转移灶的数目、分布情况,是否合并有其他器官转移,治疗措施等有关。原发于结、直肠的肝转移癌,未经治疗的平均生存期为6~18月,原发于乳腺者为6月,原发于胰腺者为2~3月。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约20%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25%~40%,术后复发和转移率为70%~80%。手术结合TACE或HAI可延长生存期、降低复发率。

上一篇: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如何选

下一篇: 肝癌患者的生存期究竟多长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