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豆瓣评分8.2,为了破案,法官的妻子逼出一个“杀人犯”

时间:2019-10-31 07:54: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豆瓣评分8.2,为了破案,法官的妻子逼出一个“杀人犯”

不道德的审判来自抽屉电影00:0005:32

对于事物的多面性,相信很多人都会理解,因为任何一件东西或者是事情,每一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你的判断大多数的时候是来源于你的价值观。你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你的判断,至于你判断的正确有否,价值观不会在意,他在意的只不过是你的判断过程中,引用了百分之多少的价值观内涵。

莎士比亚对于这个论断很是赞成,因此,才会有了“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法不同,也就是价值观不同,对于一件事情的认知自然会产生偏差。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寄希望于第三方,而这样的大环境下,法官的诞生就很有必要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才有理。这需要一个跳出来的第三方进行判断。要保证整个过程完全的公正透明,这个第三方一定是没有其中任何一方有着利害关系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对于这样的第三方保有一种期许,期许公平,期许能够最大程度的公正。

如果单纯由其中的某一方占据上风,那么故事的腔调就会变了。一旦某一方或者是某一个观点占据了主导地位,即使是没有错误的一方也会逐渐地被偏离。犯错在所难免,而引导者才会最让人胆寒。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被逐渐引导了的杀人案,一个被逐渐逼迫,从路人转为“杀人犯”的故事。

《不道德的审判》原名《死亡与处女》,原名是舒伯特的一首曲子。而《不道德的审判》或许更贴近故事一点,毕竟,那首曲子容易将观众的注意力导偏。这是一部怎样的故事片呢。一个曾经受过伤害的女人,他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法院法官的妻子,某一天的雨夜,法官因为车子抛锚而搭乘邻居的车回家。邻居回家后发现法官的备用轮胎拉下了。他赶忙为法官送了过来。

因为停电,法官邀请邻居喝点东西。两个人的对话被女子听到了,她隐约觉得这个邻居是曾经侮辱过她的医生。于是趁两人不注意,他开走了邻居的车人,然后返回家中绑架了邻居。一开始法官很诧异,后来随着故事的深入,女子不断地说服了法官相信自己,最终法官开始癫狂了。一个陌生人就这样被变成了杀人犯。

第二天,天快亮了,两个人带着邻居来到了悬崖边,三个人对视之后,故事中断了,几天之后,邻居带着自己的孩子在歌剧院与法官两口子相遇了。故事完。

罗曼波兰斯基大家都很熟悉,这部作品对于观众来说充满着张力。毕竟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三个演员的爆发力才是最重要的。这对于演员演技的考验尤为重要。梳理一下故事大家就可以知道,将一个人逼疯大概要经历几个阶段。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第一阶段,那就是怀疑。在这个阶段里,我们一直在听女子讲述着自己之前的经历,至于说经历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不明白。但是我们可以去判断女子自身的状态,转而用状态去判断女子的故事是真是假。这是第一阶段。此时的丈夫对于妻子的认知是跟观众一样的。他不是很相信妻子的所言,更多的时候觉得妻子疯了。而邻居没有说话,因为嘴被堵住了。

第二阶段,故事渐渐的发生了转机,而这种转机对于邻居来说非常不利。丈夫因为第一阶段的怀疑,使得第二阶段一开始就往不利的方向发展了。妻子此时非常敏感,而丈夫的所作所为更是加重了这种敏感。妻子不断地哭诉,丈夫此时的意志也开始动摇,邻居开口说话更是将天平推到了妻子的那一边。占据了不利地位的丈夫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局面开始失控。再没有人用一种公正的方式来控制整个局面的时候,妻子可以开始一言堂了。丈夫开始了倾斜。邻居命悬一线。

第三阶段开始结尾了不公正的审判逐渐地变成了不道德的审问。丈夫完全被妻子操纵了。这个时候妻子说了一句话,即使他不是曾经的施暴者,那么他也是一个倒霉蛋。这句话已经说明了邻居是无辜的。但是妻子此时并没有收手。而是将自己的计策变得更加万全。让邻居录像,然后跟丈夫合伙将邻居带到了悬崖边。此时天亮了。故事也走向了终点。这个时候暴风雨过去了,三个人恢复了冷静,故事此时戛然而止。导演开始让我们迷惑了,而本片最后一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点睛之笔。

多年以后的罗曼波兰斯基拍摄了同样的题材《杀戮》,而程耳导演也有着类似的的故事《第三个人》喜欢的朋友可以对比一下,这几部电影都在为我们讲述同一个局面,逼疯一个路人,究竟分为几个阶段。

上一篇: 影响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15场大战

下一篇: 朋友们早上好,吃完早餐上山了!潮哥人家鲜...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