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皇帝是如何保护紫禁城不着火的

时间:2019-11-03 08:56: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明清两朝皇帝是如何保护紫禁城不着火的

历史上故宫紫禁城发生过多少火灾?

根据现存可查有关史料记载,历史上故宫一共发生过80余起大大小小的火灾,平均每7年发生一起。其中以明嘉靖朝发生火灾次数最多,共14起。火灾起因主要是雷击。

据《明史》记载,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的这次火灾,起因是奉天殿被雷击起火,由于火势没能得到及时扑灭,后一直蔓延至午门,最终大半个外朝宫殿被烧毁。事后,皇宫共动用了3万人力清理火灾现场,可想而知此次火灾有多惨烈。

明嘉靖帝虽然也逐渐意识到木结构本身弊端诸多,应该修建防火墙和防火通道,但最后想来想去,还是无法将防火的想法具体落实到实处。一直到清康熙朝,故宫才开始修建防火墙。

清康熙帝期间故宫只发生过一起火灾,康熙帝的防火意识之深可见一斑。康熙朝故宫的这次火灾规模不小,其起因是御膳房失火,而由于那天风力过大,所以火势一直从御膳房蔓延至太和殿,最终太和殿毁于一旦。此次火灾引起康熙的震怒,连斩多名御膳房涉事太监。

息怒后,康熙帝也从这次火灾中认识到故宫建筑在防火设计上的不周之处。比如最显著的就是院落之间不仅间距过窄,且由于各处屋顶斜廊的延伸,一旦发生火灾就特别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的不利局面。所以在重建被毁宫殿时,康熙帝就在每处宫殿之间修建一堵防火墙。

另外,康熙帝还下令将原本位于上风向的御膳房搬迁至故宫的下方向。此后,故宫发生火灾的次数大幅减少。

针对故宫时有发生的火灾,历朝君王都有向天神祈福的传统。如钦安殿就供奉有玄武神的神像,传说故宫发生火灾时,玄武神还曾显灵过,帮助宫中太监扑灭了火灾。再如雍正四年建雷神庙,供奉雷神,每年皇宫还举行祭拜雷神的礼事。

然而皇帝们也明白光靠祭神祈福肯定阻止不了皇宫火灾的发生,所以历朝君主也积累下了众多的防火措施。

改变传统的宫殿样式,且改用石材修建宫殿

在意识到木结构宫殿建筑的易燃性后,有些新修建的宫殿就改用了石材结构。如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修建的皇史宬,其门窗、顶檐等重要部分就都是用石材修建而成。另外与传统宫殿样式不同,皇史宬的正殿没有一梁一柱,全靠券顶作支撑。这样由于建筑样式和材料的改变,皇史宬就具备了防火功能。

明末,珍贵的《永乐大典》正本毁于大火,而副本就因为保存在皇史宬才安然无恙。

宫殿屋脊两端的龙吻灵兽具有避雷作用

与民间的很多古建筑一样,故宫宫殿的屋脊两端一般也都装有合龙。这种合龙的正式学名为龙吻灵兽,自古便被视为镇火之物。据北宋李诫《营造法式》记载,龙吻灵兽的原形是越国海中的一种鱼。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以为这种龙吻灵兽就是封建迷信的产物。

然而事实上,龙吻灵兽具备避雷的作用,有点类似于现代的避雷针。你去故宫就能观察到,一般宫殿的屋脊两端都设有一个仰起龙头,龙头嘴里会吐出一根细长的铁丝。遇有雷雨天气,雷电就能通过这跟铁丝将电流传送到地下,从而避免宫殿因雷击起火。

修建防火墙

为了减少故宫火灾的发生,减轻火灾的灾情程度,历朝君主修建了不同样式的防火墙。如乾清宫的配殿中修建的防火墙,是一种用三合土填充的实心房。从正面看上去,这座配殿三面闭合,只有前脸敞开,整体形象就像个“口”字。配殿没有一门一窗,且屋架和梁柱都是使用石材修筑而成。如此精心的设立,不仅可以防止宫殿起火,一旦发生火灾也便于阻挡火势的蔓延。再如太和殿特殊的十一间设计,也是另一种防火墙。取“九五至尊”之义,故宫内的宫殿一般都设计成九间或五间,只有太和殿是例外——十一间。

修建封火墙

故宫庑殿的后面一般会修筑一扇墙,墙面没有门窗,也基本看不到木材装饰,这就是封火墙。顾名思义,封火墙就是用了防火,和防火墙作用相近。故宫现存的封火墙很多,其最早修建于雍正朝。据《清史》记载,雍正帝有次在巡阅御膳房时,发现太监们烧火做饭时,竟然有火星飞闪至御膳房屋檐上,这可把继承了康熙防火意识的雍正惊住了。雍正马上就下令将所有用于做饭的房屋的后檐改为封火檐,后来封火檐又演变成了现在的封火墙。

内外金水河与水缸搭配防火

故宫天安门外的护城河又称外金水河,与宫内的内金水河同为一体。外金水河的水从故宫西北角流入宫内,再经过全长约2000米的内金水河,最终从故宫东南角重新汇回外金水河。内金水河几乎流经各大主要宫殿,这样如果宫殿发生火灾,就有充足的水救灾。

但光有水还不行,为了缩减火灾发生时取水的时间,故宫还在各大宫殿旁设有大小不同的水缸,作为日常备水的容器。整个故宫内共设有308口水缸,每口水缸可储水约3000升。冬天时,金水河封冻,太监们就在各个水缸上设一个铁盖,铁盖中烧有木炭,这样就能保证日常生活用水的供应,包括应对火灾的发生。

设立专门的消防机构

明代时皇宫消防主要由锦衣卫负责,到了清代,清廷专门设立火班来负责皇宫消防。火班便是现代消防队的雏形,最早设立于康熙朝,清代火班人员数量最高可达1000余人。虽然人员比较齐备,但火班的灭火设备却非常落后简陋,主要依靠人力提高水压,将水激射出去以达到灭火的效果。

综上所述,明清两代故宫防火主要从火灾的发生根源和对火灾的后期扑灭等两方面着手。从根源上防止火灾,如改用石材修建新宫殿和设立防火墙;火灾的后期扑灭,如金水河和308口水缸的灭亡作用。

但从总体来看,明清两代故宫防火还是重在防火的具体设置上,如龙吻灵兽的设置就是为了应对故宫火灾的主要起因——雷击。再如清代火班的设置,恰好体现了古代防火主要依靠人力的特点,故救火队伍的完备尤为重要。通过这些防火设置,后期故宫发生火灾的次数逐年减少。

上一篇: 《夫人,你马甲又掉了》:适合多元化改编的...

下一篇: 德媒:科瓦奇不会立即下课,弗里克和克洛泽...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