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歌舞片《歌声的翅膀》获专家点赞以艺术形式彰显新疆之美

时间:2019-11-03 18:43: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音乐歌舞片《歌声的翅膀》获专家点赞 以艺术形式彰显新疆之美

11月1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音乐歌舞片《歌声的翅膀》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专家研讨会。

影片讲述了三个不同民族的年轻人,怀揣音乐梦想,行走天山南北、戈壁草原、乡村城市,从各民族丰厚的音乐舞蹈资源中和各族群众火热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最终实现音乐梦想的动人故事。

研讨会上,李准、张宏、王一川、康伟、张思涛、窦春起、黄式宪、王人殷、赵葆华、张卫、李春利和高小立等专家认为,影片主旨昂扬,开创性地使用音乐歌舞的艺术形式,将新时代新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集中展现,同时全景呈现了新疆五彩斑斓的山川大地、异彩纷呈的民风民情,是一部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作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红介绍说,这部影片有别于新疆以往的电影,它用青春音乐歌舞的方式,表达新疆这些年发生的变化。用歌舞的艺术方式表现新疆之美,从艺术角度来讲是非常大胆的探索。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天山电影制片厂光剧本就打磨了近两年时间。同时,影片集合了包括舞蹈界、音乐界、表演界在内的各方力量。

在中国文艺评价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看来,《歌声的翅膀》一气呵成,是对新疆自然美、社会美、文化美的新发现。影片主题具有时代性,同时具有文化象征意义——帕米尔高原是“人类的起源”,慕士塔格是“冰山之父”。男主人公江寒找回“初心”,并走上冰山,达到音乐创作的高峰。影片将“初心”与“高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说明“高峰”和“初心”是一致的,把“初心”吃透了,深入生活之后才能登上“高峰”。

近几年,天山厂连续创作出颇有自己特色的作品,从《真爱》《钱在路上跑》《梦开始的地方》《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到《远去的牧歌》《昆仑兄弟》,再到今天的《歌声的翅膀》,在电影创作领域形成了独有的“天山厂现象”。李准认为,这些影片在展现新疆美的同时,也显示出中国的繁荣发展,并逐步走向“大文化”视角,超越了一般的道德判断和是非判断。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则认为,这些影片体现了天山电影制片厂对艺术不懈的追求。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认为,《歌声的翅膀》是对艺术、审美形式的一次政治性建构,是天山厂很有意义、很成功、很有智慧的尝试。它集结了音乐片、公路片、风光片、爱情片、教育片等多种元素,通过智慧组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新疆的自然风貌、民族团结。

音乐歌舞片在中国目前比较薄弱,《歌声的翅膀》在这方面进行了重要且有意义的探索。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张思涛说,影片具有原创性,它不是小说改编,也不是舞台剧改编,就是为了拍一部中国真正的音乐歌舞片而进行创作和构思的。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把歌舞元素与整个故事的叙事比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电影歌舞形象与文化内涵进行了比较成功的结合,与西方歌舞剧形成了鲜明对比,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和魅力。

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看来,《歌声的翅膀》不仅仅是一部类型片,它在现代文明的演进中体现了中国电影正在攀登一个新的“高峰”。影片抛开了事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构成了自己内在旋律——“诗魂”。从把“诗魂”提升到现代文明的意义上来看,这是中国电影对于歌舞片的一次重要超越,具有国际意义。电影剧作家、评论家赵葆华则指出,《歌声的翅膀》是一部“新歌舞片”,将中国电影歌舞片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韩业庭)

[ 责编:张倩]

上一篇: 80岁老人想借3万元,结果一分钱没拿到,...

下一篇: 猫头购买力太强悍品牌放送王一博花絮视频做...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