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也需要8位导师的人生答卷

时间:2019-11-04 17:31: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少年的你》也需要8位导师的人生答卷

截止11月1号,《少年的你》票房已突破8.6亿。如此仓促定档,缺乏宣传的一部影片,却在短短一周内,成为了2019年影视行业最大的一匹黑马。

易烊千玺的银屏首秀大获成功,有人把这种成功归结于当红流量明星的粉丝经济,金马影后加流量鲜肉的粉丝力量的确不容小觑,但要成为社会学家李银河口中,“一部出类拔萃的实至名归的好电影”,可不是粉丝打榜能够实现的。

《少年的你》海报

这几年国内影视行业的青春经济红得如日中天,从台湾作家九把刀《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到赵薇转型导演的处女作《致青春》,再到捧红国民弟弟刘昊然的《最好的我们》。这些青春影视剧,无一不在着力表现青春的单纯、美好,那些白衣飘飘的纯真年代,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少时光。

但《少年的你》一反以往电影刻意夸大青春美好的风格,通过讲述“青春有多美好,就有多残酷”的校园霸凌现实,成为青春电影中少有的直指社会现实问题的叫座好片。

《少年的你》剧照

在单纯明媚的校园里,尚存在着这些我们看不见的不公、嫉妒、压抑和痛苦,长大成人后的我们,又如何面对人生中不断接踵而来的问题呢?

《企鹅经典:小彩虹 第一辑》辑取8位名著作家关于不公、嫉妒、爱情、自由等关键人生命题的精彩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张关于人生问题的智慧答卷,跨越语言、跨越时空、跨越性别,深刻诠释每个人都为之雀跃也为之痛苦的人生体验。

《企鹅经典:小彩虹 第一辑》

以理查德·赖特的《不公》为例。

1908年,理查德·赖特出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纳齐兹附近的一个种植园里,他的祖父是农场主的奴隶,父亲在种植园里当过工人,后来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单亲母亲独自养育姐弟三人。由于家庭贫困,赖特进过孤儿院,后又在几个亲戚家辗转寄住,受尽欺侮和凌辱。15岁时就辍学打工,因为当时的法律不允许黑人从事体面的工作,他只能找到仆人、矿工等低贱的体力活儿谋生,常常食不果腹。

在南方有两个世界,白人世界和黑人世界,他们彼此隔离。有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白人教堂和黑人教堂,白人企业和黑人企业,白人墓地和黑人墓地,据我所知,还有白人上帝和黑人上帝……

种族隔离时期,邮局设立的分隔区

从出生时起,赖特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世界。

“我曾经想当飞行员。“

“可他们不让我进那个我可以学到飞行技术的学校。他们盖了一所很大的学校,随后在它周围画了一道线,说什么只有住在线内的人才能进学校。他们把所有的黑孩子都关在门外。”

这就是美国社会,高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肆意践踏着黑人,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从来便如此。黑人所遭遇的不公深深根植于美国的发展历史,他们一踏上美国国土,就是作为奴隶而来。尽管林肯为解放黑奴打了一场南北战争,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将千百万黑奴从法律的桎梏中拯救出来,但《吉姆·克劳法》(别称:种族隔离法案)却继续统治了美国黑人近百年时间。

对黑人那么不公平,但事实上,好像没人看得见。

“妈妈,那我是什么?”

“你长大以后,人们会叫你有色人种。”她说。然后,她转向我,嘲弄地笑着问道:“你介意吗,赖特先生?”

被剥夺平等权利的他,幸而还拥有握笔的资格。15岁时,美国当地一家报纸刊登了赖特一部描写黑人生活的作品,使赖特大受鼓舞。辍学后,尽管条件艰苦,赖特也一直没有放弃写作,他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启发,摒弃了之前作品描写黑人的肤浅手法,深入浅出地剖析现实,发掘黑人犯罪活动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一阵见血地指出美国黑人的残暴不是种族的基因,而是美国现行文明的产物。

1938年,赖特的中篇小说集《汤姆叔叔的孩子们》(Uncle Tom's Children)出版,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的地位。两年后,长篇小说《土生子》出版,赖特由此一跃成为最享盛誉的黑人作家。次年这部小说改编成戏剧,在纽约百老汇上演,不久又拍成电影,并被多个国家引进翻拍。

《土生子》还被美国著名的“每月一书读书会”选中,后来又被收入很有影响的《现代丛书》。西方评论家甚至一致认为从赖特的《土生子》出版后,黑人文学才在美国文学中取得地位,受到评论界的重视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较大影响。

在赖特之前,从没有人知道或关心黑人在想什么,只知道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所有的犯罪都被看成是黑人所为,因为白人不会犯罪;所有找不到原因的凶杀案都是黑人的强奸案,一旦黑人被判了强奸案,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麦克斯先生,您知道有些白人说我们黑人干了什么?他们说我们强奸白种女人是因为我们有梅毒,他们说我们那么做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要是强奸白种女人,就能去掉梅毒。

这个社会,让每个黑人男孩还没有懂得强奸的含义时,就已经被生活强奸了。

他强奸她了吗?是的,他强奸她了。每次他只要细看一个白人的脸,他就犯了强奸罪。他像是一块长长的、绷得很紧的橡胶,一千只白人的手已把它拉到快断的程度,到它断了的时候,那就是强奸。不过,像他那样被日常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从内心深处发出仇恨的喊声,那就是强奸。

1945年,赖特又根据自己幼年时的成长经历写成自传《黑孩子》,在美国社会引起更加强烈的反响,人们终于开始正面现实——他们所害怕的“黑人“是现行社会制度的“结果“。

对种族歧视百年来的抗议终于带来了改变。1945年,美国最高法院通过判决,九位大法官一致同意终止了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美国国会随后在1964年通过《1964年民权法案》及《1965年投票权法案》,禁止法律上有任何形式的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吉姆·克劳法在法律层面上正式变成了历史。

种族隔离法案从此成为历史

写下多部反映美国种族歧视、黑人真实生活作品的赖特,此时本应被视为民权斗士和民族英雄,但他不是马丁·路德·金,也不是曼德拉,事实上他并非为了拯救民族而写作,他只是书写下自己的愤怒和恐惧,别格·托马斯是他,克洛斯是他,菲西比利也是他,成长在不公的社会中,让赖特一生都对白人又恨又怕。

对黑人来说,白人并不是真正的人,他们是一种巨大的自然力量,像头顶上马上就要到来的风暴,或者是黑暗中,在脚下突然出现的一条深不见底的充满旋涡的河流。只要是他们生活在这一城市的一个角落中,他们对白人就充满了恐惧感。

1940年,不堪忍受“白色恐惧”的赖特,全家移民巴黎,至死未归。也许对赖特来说,比起落叶归根,客死他乡是最好的归宿。

《不公》辑取理查德·赖特两部代表作《土生子》和《黑孩子》中最精彩的片段,同时收录了讲述赖特多年来创作心路历程的著名演讲文稿《别格是如何诞生的?》,从这本小书中,我们能看到整个民族的悲哀,也能看到渴望改变的力量。

理查德·赖特《不公》

从理查德·赖特的《不公》到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嫉妒》,从珍妮特·温特森的《爱情》到尤瓦尔·赫拉利的《金钱》,从简·奥斯汀的《婚姻》到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自由》……《企鹅经典:小彩虹》用不同时代的不同故事,阐释由“生”至 “死” 的各种人生命题,经典荟萃,打通古典与现代。

上一篇: 新店丨玩定制、享优惠,这些快闪店好“带感...

下一篇: 欧盟称进博会带来新商机外交部:参展国一定...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