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阅读】《钱锺书》③好的爱情是你很优秀,我也不弱
时间:2019-11-06 09:30:5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汤晏的作品《钱锺书》。
在上期的阅读中,我们了解了钱锺书在清华大学的学习时光。除了获取知识,他还在清华大学邂逅了杨绛。他们是怎样相遇的呢?杨绛对钱锺书的人生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今天的阅读目标是原书的第4章,好的爱情是你很优秀,我也不弱。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钱锺书》③来自活力奈曼00:0013:28
相遇是缘,杨绛,同样出生于江南之城无锡。她是书香门第出身,父亲杨荫杭曾留学国外,是当时的新思想斗士,曾当过审判厅厅长、检察官;而姑母杨荫榆,虽然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以“反面”形象出现,但最后还是为抗日战争牺牲了性命。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毫无疑问,杨绛会成长为一位开明、有主见的新时代女性。
那时,她还不叫杨绛,按照族谱,她被取名叫作杨季康。五岁,她随同父母离开无锡,迁居北京,在姑母当校长的女子学校里读书。
没过几年,她又跟着父母搬回无锡。这时候,父亲生了一场大病,于是大人们决定搬离杨家大宅,换一个地方住。
后来,杨绛来到上海,跟着两个姐姐进入了启明女校。
启明女校是承袭了西方教育方式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思想开通,风气自由,并不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是采用自由快乐的方式让学生自发地意识到读书的重要。
在这样的学校中,杨绛觉得十分快乐,所以她的成绩一贯是名列前茅的。
1928年,杨绛走进了苏州的东吴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之前,她读的一直都是女校。而东吴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以往都是招收男生,近几年,才开始招收女生。
因此,这所大学并没有专门的女生宿舍,甚至在杨绛入学后,女生宿舍,也还在修筑中。
其实她最初的心愿是清华大学,然而清华大学虽然已经开始招收女生,却还不招收南方的女孩子。无奈之下,杨绛只好报名东吴大学,政治系。可谁都不知道,在她的心里,文学才是她的最爱。
杨绛的母亲曾说过:“她的脚底是拴着月老的红线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大三时,母校的校长为杨绛争取了美国韦尔斯利大学的奖学金,不过,在留洋深造和清华大学之间,杨绛还是选择后者,并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名研究生。
清华大学的古月堂原来是清华园主人的书房,自从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后,古月堂就成了女生宿舍。
清华大学有规定,男生不得进入古月堂内,于是便有许多男生驻足在古月堂外,等候着女生从里面出来。杨绛有一位苏州老乡便在清华大学读书,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后,这位老乡时常来古月堂找她。
妙不可言的缘分,悄然开始了。
那日,这位老乡一反常态,并不独身前来,而是带来了一位同学。当杨绛从古月堂中走出,便看见了一个陌生人,那个穿着长衫、戴着眼镜的男孩。
在茫茫人海里,一眼望见,便是一生。
钱锺书虽然是出了名的才子,可那时的他,其貌不扬,长年穿一身青布大褂,甚至穿一双棉布鞋,戴一副旧式眼镜,土气得像是个乡下人,还是个大书呆子。
这个钱锺书,何德何能,打败了众多对手,赢得佳人芳心。这个疑问,令清华学子们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想都想不通。也许这便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执子之手。几乎没有任何过渡和磨合,钱锺书和杨绛两人,一如天生一对的璧人,感情日深。
钱锺书热爱文学,杨绛也同样喜欢写作。作为大家闺秀出身的才女,她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其实是可以与钱锺书并驾齐驱的。
进入清华大学之后,她曾选修过朱自清的文学课,而这位老师正是二十世纪写美文写出了一代宗师风范的大家;
她也曾尝试过自己写作,写过一篇名叫《璐璐,不用愁!》的小说,这篇以少女爱情为线索的小说,朱自清甚是称赞。后来,这篇小说发表在《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上,更是受到林徽因的喜欢。
彼时,她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在文学界却已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杨绛,就是这样一位饱受上天宠爱的女子,她秀美,自主,宽和,有才华。
后来,钱锺书在《围城》里塑造了一位天然脱俗的唐晓芙,便似乎同杨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猜测并非是无端而来。在《围城》中,钱锺书对唐晓芙的厚爱极其鲜明。
他写方鸿渐,是懦弱的,卑鄙的;写孙柔嘉,是阴柔的,扭曲的,工于心计的;唯有唐晓芙,清丽得如同一朵刚出水的莲花,天真可爱,她出现在方鸿渐一塌糊涂的人生里,仿佛是一场美梦。
钱锺书在唐晓芙身上,注入了太多太多的厚爱,而巧合的是,唐晓芙如同杨绛一般,都是出身律师家庭,她们在大学时,读的还都是政治系。
在《围城》里,唐晓芙成了方鸿渐一生的痛;在现实中,钱锺书和杨绛,却得以携手一生,白头偕老。
说起来,最终促成这对佳人的,不是旁人,正是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
后来有人打趣,说钱锺书都未下定决心求婚,当父亲的却写信去,急不可待地要将儿子托付给未来的儿媳妇了。
那时正值假期,这对小情侣不得不面临暂时的分离。不过是几十天的离别,他们堆积起来的信件却有厚厚一沓。看到儿子每日信件往来不断,身为过来人的父亲自然是心中有数。
当父亲的,对儿子的心上人无比好奇,一日竟然忍不住,偷偷拆看了杨绛的来信。在他眼中,本以为无非是小儿女的你侬我侬情深意切之语,可令他吃惊的是,杨绛却不是这样的小女子。
这个女孩子的知书达理,顾全大局,在信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不只考虑到两人的感受,也想到两家人的感受──没有双方父母祝福的爱情,是不圆满的,他们必须要获得家庭的认可。
钱基博看后十分高兴,甚至亲自给杨绛写了一封回信,信中,他以准公公的身份祝福两人,对未来儿媳的赞美欣赏,溢于言表。
有了钱基博的“撑腰”,杨绛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带着钱锺书去见自己的父亲。
双方家庭虽然都是开明的,可当时在男女婚姻上的主流,依旧是遵循古法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两人虽然是自由恋爱,可家庭出身背景相似,都是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门当户对,钱基博不必说了,这个准儿媳几乎是他出手拿下的;
而杨荫杭对钱锺书的才华亦是十分欣赏,两个家庭几乎是没有任何犹疑地,就打算成全这两个孩子,当亲家了。
一切准备就绪,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们还得按照礼节来──三媒六证,先行订婚。
对于这个要求,两人都有点哭笑不得。分明就是他们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对方,最后却回到了老规矩上,按照礼节来。
这场婚事仿佛是天作之合,一开始就没有遭遇阻碍,双方家庭都持祝福赞成的态度。于是,他们很快在苏州订了婚。
一九三三年,同杨绛订婚后,钱锺书继续留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还未毕业的杨绛则北上。
光华大学是当时上海比较著名的一所私立大学,有很多著名学者来此教书。在钱锺书来此之前,他的父亲钱基博已在该校担任中国文学系主任了,但钱锺书能来此任教,却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才气,而非父亲的关系。
按照规定,大学生毕业两年后才能担任助教,再从助教慢慢升到讲师。但当时刚刚毕业的钱锺书到此,直接当了讲师。
他讲课很认真,也很详尽。每当上课的时候,他都会左手拿着一本牛津词典,右手拿着粉笔,旁征博引,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由于口才好,人又幽默,讲课时妙趣横生,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在任教期间,钱锺书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不禁诗兴大发,写了许多旧体诗。平心而论,钱锺书的旧体诗写得实在不错,几乎无一不是上品。
他人比较聪明,学一样精一样,在别人看来要做好旧体诗起码要几十年的工夫,而钱锺书只用了五六年,就把旧体诗做得四平八稳了。以至于有人曾叹息,如果杨绛也会做旧体诗,那么夫妇二人互相唱和,当更有一番乐趣,更成一段佳话。
离别是短暂的,夫妻二人很快就迎来了重聚的时光。
一九三五年,教育部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英国退还回来的庚款将会被作为中国青年去英国留学的公费。听闻这个消息,钱锺书十分高兴,他毅然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
最后钱锺书以八十七、九十五分的高分,独占鳌头,取得了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名额。前往英国之前,钱锺书决定和杨绛结婚,两个人以夫妻的身份,一起踏上那片充满梦想的土地。
此时,杨绛已快要从清华大学毕业,她听到钱锺书要带她出国留学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甚至等不及毕业,提前一个月就写好了论文,申请毕业了。
夫妻二人来不及缱绻,就踏上了前往英国的轮渡,开始了婚后新的生活。
听众朋友,今天我们读到了钱锺书与杨绛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经历。从相识到成婚,这一切都进行得异常顺利,也许这就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吧。婚后的夫妻二人急急忙忙地踏上了去往英国的游轮,开始了他们新的求学生涯。那么,钱锺书在英国又经历了些什么呢?让我们期待下期的阅读吧!
来源:奈曼旗融媒体中心
主编:秦玉梅
主播:秦玉梅
编辑:胡 杨
审核:李文静
终审:王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