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华中第一高楼停工,5000亿销售目标下打的什么算盘?

时间:2019-11-12 19:12: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绿地华中第一高楼停工,5000亿销售目标下打的什么算盘?

文 | 张佳儒

在地产界,万科和绿地曾是“北乔峰南慕容”般的存在,如今,万科还是地产一哥,绿地却像慕容复一样,实力和口碑双下滑,时不时上个新闻头条,还是负面的。

这两天,绿地华中第一高楼被曝因欠款停工。一般来说,摩天大楼预算高,建设周期长,房企没那金刚钻,不揽那瓷器活,绿地“揽而不建”,玩得是什么名堂?

早在2016年,绿地23座摩天大楼(150米以上)难产的消息曾引发热议。有观点认为,绿地放缓摩天大楼建设是为了控制开发速度,缓解融资压力。摩天大楼“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的真实商业逻辑在于通过政府配比的其他土地来获得较大收益。

于是,绿地倾向于先建摩天大楼捆绑的商业、住宅用地,由于整体地价便宜,也就更赚钱。摩天大楼这种不赚钱的项目要往后延,因为成本也已经摊在了地价上,不动工并不会赔钱。

这就不免惹人怀疑,摩天大楼的难产究竟是绿地有意为之,还是迫于无奈。无论如何,这都暴露出绿地通过摩天大楼获取土地收益的策略越来越难。在楼市遇冷情况下,绿地的销售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绿地摩天大楼命运多舛

在房地产行业,绿地是个有个性的同学,相对绿城强在豪宅,万达强在综合商办项目,绿地则通过地标性高楼刷存在感。几年前,绿地曾承诺兴建至少50座摩天大楼。不过,有些大楼可能只出现在规划文件中。

2016年,三秦都市报曾报道了绿地摩天大楼“烂尾”的情况,称绿地有23座摩天大楼处于未建、缓建过程中。有的地方的大楼规划数年要么见不到大楼主体,要么查询不到施工进度,甚至绿地前员工表示“不打算建了”。

图片来源:媒体报道

从未建、缓建的摩天大楼情况来看,资金紧张是主要原因,这和绿地华中第一高楼停工的原因是一致的。

11月11日开始,一则该项目的工程联系函在网络上流传。主要内容是,“因业主欠付我司巨额工程进度款,已造成我司资金无法正常周转,被迫即日起对项目实行全面停工”。落款是中建三局,主送给绿地控股武汉项目部。从函件中看来,该项目分包单位达40余家。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最新消息显示,中建三局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透露具体内容,“文件我不知道怎么流传出去的,是不对外公布的。”绿地方面表示会和中建三局协商处理欠款和复工问题。

该栋摩天大楼叫武汉绿地中心,曾有望成为中国第一高楼,建成后高度达到636米,超过上海中心大厦(632米)。武汉绿地中心于2011年开始动工,原计划2017年竣工,去年8月传出限高和停工的消息。

分析认为,绿地“佛系”建楼的目的,不在大楼本身,就像大多数五星级酒店都不赚钱一样。背后的真实商业逻辑在于通过政府配比的其他土地来获得较大收益。

当地产行业不景气时,开发商会优先开发更为赚钱的住宅或商业项目,把赚钱的项目先干了,最后再建不赚钱的摩天大楼。由于摩天大楼的成本已经摊在地价里,缓建也并不会亏钱。

5000亿销售业绩承压

摩天大楼停工,不少人问,“绿地缺钱了吗”?

根据绿地近期公布的三季报,公司的销售压力不小。前9月,绿地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345.5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70亿元减少12.1%。其中,第三季度为金额668.6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5.8%。

图片来源:绿地三季报

这样的数据远低于绿地的预期。2018年,绿地表示,未来三年,公司房地产确保年销售额5000亿元以上,但前三季度其仅完成了年度销售目标的46.91%。

从负债率上看,绿地的资产负债率88.29%,较年初下降了1.20个百分点,但仍居于高位。此外,绿地经营性现金流为91亿元,相比去年末降了70.53%。

图片来源:绿地三季报

整体来看,绿地面临着销售压力和负债压力。在销售业绩重压下,绿地卖房被曝频出花招,“强制要求员工买房”、“一房三卖”。尴尬的是,绿地在房子质量上也饱受诟病。

今年9月,武汉绿地一业主在屋中哭诉的消息刷屏,原因是该楼盘存在地板不平、水龙头晃荡、电线外露、瓷砖空鼓等诸多问题。质量漏洞的背后和“高周转”的策略相关。

2016年之前,绿地一直是房企销售榜前三,比肩万科。此后跌出前五,心有不甘。近几年,绿地奉行“高周转”,规模快速增长,但被指责“牺牲质量换规模”,安全事故和维权事件频发。

在当前“房住不炒”引导下,万人空巷买房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地产行业下半场,房企需要重回制造业和服务业本质,无论是摩天大楼还是商业、住宅楼,产品质量将成为未来的制胜法宝。

建最高的楼惊艳世界,不如建安全的房找回本心,绿地这头大象,该转身了。

上一篇: 水清景美入画来探寻河长制的“双峰模式”

下一篇: INS&未来发布峰会发布未来趋势...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