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知多少

时间:2021-04-22 10:05: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知多少

  静脉血栓形成实质是血液因多种原因的影响,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可出现在小腿肌间静脉至髂静脉甚至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后期造成的血栓后遗症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应该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其出现多见于下肢,有报道指出,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高达10~25%。

  究其原因,可由三方面共同作用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 静脉内皮损伤

  可继发于局部因素如血管损伤,感染或其他组织的损伤,也可以通过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内膜损伤后可释放大量凝血因子,引起血管收缩,同时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后出现血栓形成;

  2、 血液瘀滞

  例如长期卧床,大手术后,偏瘫,血容量减少,局部压迫等因素造成静脉血瘀滞,就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解剖因素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左侧髂总静脉常被右侧髂总动脉即第五腰椎所夹持,导致局部回流受阻,从而导致临床上发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右侧。

  3、 血液高凝状态

  某些特定的因素或疾病可能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即容易出现血栓事件的发生。例如肿瘤,妊娠,长期服用雌激素,DIC,严重感染,糖尿病,肾病,遗传性凝血酶缺乏等,若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均易出现深静脉血栓。

  通常我们认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在西方是常见病,而在中国人群中并不多见,但目前来看,其发病率并不低,且仍有增多的趋势。深静脉血栓主要有三种类型: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当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广泛累及下肢深浅静脉以及肌间静脉丛时,下肢高度水肿,出现剧烈疼痛,患肢皮肤呈暗紫色,常伴有动脉痉挛,成为股青肿。而当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时,下肢水肿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刺激动脉持续痉挛,肢体苍白,成为股白肿。后两者为深静脉血栓为严重也是为特殊的类型,需要尽早进行血运开通,否则可能导致肢体坏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肢体不对称的突发的肿胀,可伴有局部疼痛,低热,浅静脉怒张,局部可能出现深压痛等。常用的检查手段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当然也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血液检验结果来做出正确的判断。静脉造影仍被认为是金标准,但临床上实际用于诊断意义的并不多。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造成肺动脉栓塞,引起相应的症状,表现有喘憋,咯血,胸痛,甚至出现低氧后晕厥,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对于深静脉血栓而言,主要的工作是预防。而一旦出现深静脉血栓,应进行积极正规以及足疗程的抗凝治疗,部分患者需要紧急进行手术取栓治疗。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导管接触溶栓已逐渐成为治疗的首.选。该方法微创,有效,大限度的溶解血栓,同时保留瓣膜功能,减少远期并发症,只要就诊及时,监测合理,处置得当,多数患者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可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存在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的植入。而与此同时,下腔静脉滤器的保驾护航,使得围手术期发生肺梗的机率大大降低。

  深静脉血栓可防、可治,重在预防,一旦发生,需要早期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并去除危险因素。长期规范的抗凝是降低深静脉血栓复发或再发风险的有效手段。

上一篇: 成都做人流哪里较好_有妇科炎症可以做无痛...

下一篇: 孕妇白癜风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