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触痛明显,中医如何用针灸“妙手回春”治疗痛风!

时间:2021-05-13 02:02: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对于痛风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但是由于人们对痛风认识的不够,导致了治疗的好时机。痛风的急性发作(也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同时受累的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和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

  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治疗方法受累关节刺血。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的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痛风的针灸治疗方法具体是怎么样的吧!

  一、体针

  1、取穴

  主穴:分2组。1、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2、曲池。

  配穴:分2组。1、内踝侧: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2、合谷。

  2、治法

  病变在下肢,在上肢各取第二组。以主穴为主,据部位酌加配穴。以1~1.5寸28号毫针刺入,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3、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表现好转:症状、体征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1~1.5年内未见复发;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尿酸下降,发作间隙期明显延长者;无效:症状、体征及血尿酸检查均未见改善。

  以上法共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上述标准,临床治好例有7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为92.3%。

  二、刺血

  1、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太冲、内庭、对应点;2、曲池、阳池、阳溪、太冲、丘墟、太溪、阳陵泉、血海。

  阿是穴位置:红肿热痛明显处。

  对应点位置:健侧手部阿是穴的对应部位。

  2、治法

  每次取一组,二组可交替应用,亦可单用一组。每次均取,仅取患侧穴;第二组每次取2~3穴,交替选取,其中除阳池、太溪、血海取患侧外,余均取双侧。穴刺法:先用三棱针点刺阿是穴,放血数滴,然后以26号1.5寸毫针,刺对应点1针,患侧太冲、内庭及以15度角三针围刺阿是穴(此三针针尖指向三棱针放血处),使用泻法,留针30分钟。第二组刺法:在所选穴区先用手指拍打数次,使局部充血,行常规消毒,押手按压穴位两旁,使皮肤绷紧,以小号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深度视腧穴而定。挤压出血,部分穴中加拔火罐,出血量以3~10ml为宜。消毒局部,并加敷料包扎固定。上述二法每周治疗1~2次,3~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3、疗效评价

  共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3例,按前述标准评定,临床治好31例,有效22例。

  三、火针法

  1、取穴

  主穴:行间、太冲、内庭、陷谷。

  配穴:丘墟、大都、太白、血海、膈俞、丰隆、脾俞、太溪、三阴交。

  2、治法

  主穴每次取2个,根据症情配穴酌取1~2个。足部腧穴用粗火针,踝关节以上腧穴用细火针。针足部穴位时,令患者取直立位或坐位,双足垂地,在足下垫几层草纸,穴位行碘酒、酒精严格消毒后,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转白亮时,对准穴位速刺疾出,深度为0.3~1寸左右,每穴刺1~3针,出针后即有暗红色血液从针孔喷出,待出血达10~30ml后才可止血。一般而言,出血初为暗红色,待血色由暗至淡时,会自行止血,若出血不止,可加压止血。踝以上穴位可取坐位,每穴刺1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者,可在红肿的患部散刺数针,使浆性渗出物排出。上法每周治疗一次,并嘱患者在48小时内保持针孔清洁。

  注意:有血液病患者禁用本法。

  3、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疗157例患者,结果临床好123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总效率为94.3%[7,8]。发现足部腧穴火针点刺出血量多(不超过30ml)是一次治疗的关键。

  四、刺血加罐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红肿明显处。

  2、治法

  令患者取卧位,将阿是穴消毒,用七星针重叩至皮肤出血,注意:要将红肿处全部叩遍。立即加拔火罐,小关节处可用去底磨平之青霉素小瓶以抽气法拔之,等瘀血出净,取罐,用干棉球擦去瘀血。每处每次宜拔出瘀血5~10ml为宜。每周2次,4次为一疗程。

  3、疗效评价

  以本法共治39例,结果临床治好24例,有效15例。

  五、体针加指针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痛风石所在的部位。痛风石多为隆起结节,小如芝麻,大似鸡蛋,好发于耳轮、趾、指及肘部等处。

  2、治法

  寻得阿是穴后,治痛风石的基底部从左右前后方向刺入4针,再沿痛风石正中与刺入痛风石基底部针垂直方向刺入1针,采用提插捻转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起针后以拇指用一指禅手法推患部,同时采用按压挤揉法,时间为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3、疗效评价

  以本法治疗痛风石患者共10例,效果明显。

  六、综合法

  1、取穴

  主穴:阿是穴、三阴交、丘墟、太白、太冲、内庭。

  配穴:趾部加大都,踝部加商丘,膝部加犊鼻。

  阿是穴位置:红肿处。

  2、治法

  主穴为主,每次取3~4穴,据发病部位加配穴。阿是穴用梅花针叩刺,红肿甚者叩刺出血,局部肿胀不显者,叩至局部潮红,其他穴位用28号1.5寸毫针,刺之得气后,施提插捻转手法或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施手法1次。每日1次。

  加服中药:防己3g,生黄芪12g,白术12g,桑枝15g,忍冬藤30g,牛膝12g,木瓜18g,地龙12g,显芍15g,桑寄生18g,全蝎4条,蜈蚣2条。后二种焙干研细末,分2次冲服。上药每天1剂,水煎分2次内服。针刺服药均以7天为一疗程,一般需治疗二个疗程。

  3、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69例(其中10例系用针刺加中药外敷),结果:临床治好34例,有效29例,无效1例。

  以上就是介绍的六种针灸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跟多问题,可以拨打电话咨询。

上一篇: 天津精神病医院在哪里

下一篇: 沈阳专业男科医院_看前列腺弘扬大爱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