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医术也关注人心 让医生更被懂得

时间:2022-11-14 22:28: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导演张睿(右)正在讲戏

  羊城晚报记者 王莉

  11月4日晚,电视剧《谢谢你医生》在CCTV-8黄金强档播出,同步登录腾讯视频、爱奇艺全网首播。该剧改编自小说《ICU48小时》,讲述了以肖砚(杨幂饰)和白术(白宇饰)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以患者需求为先,在拯救一个个急重症病人的同时,帮助患者和家属重建生命希望的故事。

  《谢谢你医生》以单元剧的形式,选取了约70个案例,全景式呈现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日常。“这部剧虽然讲的是医疗题材,但其实它反映了人性中的各个层面。”近日,导演张睿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分享了《谢谢你医生》的创作初衷。他坦言:“希望观众看完剧后,能够对医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医生跟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但他们背负的压力比我们大得多。”

  A.执导初衷

  聚焦医疗情感关系和人物关系

  不同于《永不放弃》《医者仁心》等讲述医疗行业的传统电视剧,《谢谢你医生》以单元剧的呈现形式,从医生、患者、患者家属等在面对病痛甚至生死时的不同视角,对医疗过程中彼此之间产生的情感关系进行深刻探讨。

  羊城晚报:执导这样一部不太一样的医疗题材剧,初衷是什么?

  张睿:《谢谢你医生》落脚点放在了“医疗情感关怀”这一主题上,我们想通过在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这个环境里的人生百态,来探讨“谢谢你医生”到底在谢什么。无论是拍到的案例,还是拍的过程中接触到的医生、病患,其实我自身的感受就是,“谢谢你医生”这句话是由衷说出来的,这也是我们这个剧着重想表达的观点。

  希望观众看完剧以后,能够对医生有更多的了解、理解和体谅。医生跟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也会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但他们身上背负的压力比我们大得多,他们要秉持职业操守面对生死离别,并继续往前走,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羊城晚报:剧中案例的选择遵循怎样的原则?

  张睿:我们没有刻意去选什么样的案例,比如说患者是不是治好了?我们想更接近于生活本身,根据病情来呈现。其实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医生只是暂缓生命终结的到来,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这是我们想呈现的。

  我觉得治病救人不应该称之为成功或者失败,不管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我们想体现的是救治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关系。

  羊城晚报:您个人最受触动的案例是哪个?

  张睿:里面有不少案例涉及孩子和老人,我觉得尤其戳心。比如有一个案例讲一个学生头晕,医生坚持要做进一步检查,但是他的妈妈认为,他就是找借口不想上课。但其实他是脑部有病变,最后救治被耽误,这个孩子不幸离世了。拍那段戏的时候,在场的剧组人员都挺压抑的,因为像这种问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这类题材,不光是看剧的观众,我们在现场拍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流眼泪。这部剧虽然讲的是医疗题材,但其实它反映了人性中的各个层面,比如偏见、傲慢、懒惰等等。

  B.创作原则

  真实还原生活的八九成

  作为一部医疗题材剧,真实性是《谢谢你医生》创作过程中坚守的原则之一。在真实的医院环境里取景,邀请专业医生驻组指导拍摄,台前幕后的主创都要接受专业培训……《谢谢你医生》用真实做底色,描摹了一幅动人的医护工作者奋斗图景。

  羊城晚报:在保障剧集呈现的真实性方面,剧组都做了哪些工作?

  张睿:场景的选择上,医院的戏是在宁波一家医院里取景。我们希望所有的器材、设施、环境都能尽可能真,所以最后选在了真的医院里拍。

  拍摄过程中,我们找来了十几个急诊科医生轮流到现场,每天保证有一两个医生在现场帮我们把控。医生就坐在监视器边上和我一起看画面,每一条镜头我都会向他们确认是不是准确可行的,在符合真实情况的前提下,达到我们的戏剧要求。

  我一直觉得,拍现实主义题材剧,真实最重要。真实是既要让观众觉得好看,他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发生在生活中的,也要让专业人士看觉得不假,不假是无论表象还是心理层面,抑或是从行业内部规则上来看,都不觉得假,这是一个基本原则。现实主义之所以叫现实主义,它至少得还原出生活的八九成。

  羊城晚报:整个拍摄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场戏是哪个?

  张睿:应该是全剧最后,一次因爆炸事故引起的大面积群体性伤亡事件。这场戏我们是用一个完整的长镜头拍下来的,从室外到室内急诊科处置室,再被分配到各科室,在不同科室间穿插……整个过程对我们来说比较复杂,需要镜头里所有演员的台词、动作都要精准且合理,不能有一丁点的差错。此外,还有镜头的节奏感、人物和镜头的配合等,要各方面配合才行。

  那场戏我们排练了好几天,最后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完成了拍摄。

  C.角色塑造

  人物成长和变化串起全篇

  肖砚和白术同为急诊科精英医生,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和价值观:是“医术”还是“人术”,是“保障生命优先”还是“尊重患者意愿”……在拯救一个个危重病人的同时,二人逐渐理解和支持对方,也明白了“治疗的意义”。

  羊城晚报:剧中的案例各不相同,靠什么主线来串联?

  张睿:串联在不同案例之间的,我觉得是人物的成长。因为急诊科本身就是一个突发状况很多的科室,24小时随时得接收各种情况的病人。我们之所以用这种系列式的病例,因为它是符合急诊科特性的,在长的病例中间也会穿插短的病例,急诊科的真实状况就是一个医生有时会同时处置好几个病例。而串起这些病例的主线,就是急诊科的这些医生,他们在面对不同病例过程中自身的成长和变化。我觉得任何一个系列单元剧都应该这样,呈现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羊城晚报:演员选择和角色塑造方面有什么依据吗?

  张睿:选角上,首先要符合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剧中的肖砚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我觉得杨幂也是这样的人;饰演白术的白宇也是比较直接的性格,他们和人物形象本身都很贴合。角色塑造倒是没有刻意去找原型,其实肖砚和白术就是两个有典型性格的医生形象代表。

  羊城晚报:剧组做了哪些工作来保障演员在医学方面表演的专业性?

  张睿:开机之前,演员们都去了北大国际医院体验学习,和各科室的医生座谈交流,尤其是急诊科医生,去观摩他们的工作。其实不光是演员,包括我们幕后主创,都接受了专业培训,学习一些紧急救助知识、简单的处理方式等。

  拍摄过程中,遇到涉及专业的问题,我们都要求演员和现场的医生沟通确认,这个专有名词是什么意思,这个术语应该在哪里断句,先理解原理再去表达,就不会有背台词的生硬感。

  一部戏拍下来,台前幕后的主创都学到了不少医疗知识和技术,这也是拍行业剧的好处。

上一篇: 《我们这十年》:在人间烟火中,感知时代的...

下一篇: 纪录片《航拍中国》第四季开播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