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遴选中国医院中的高峰、高原、高地?

时间:2022-05-12 20:44: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大启示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我国医院应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2022年4月23日,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专家论证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健康界共同主办,北京安斯泰来医药有限公司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院长胡三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继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河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刘章锁、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吕凌、南京鼓楼医院党委书记穆耕林、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邵凤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孙思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赵俊、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健康界创始人赵红等领导专家在线上和现场共同出席会议,一起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出谋划策。

图:专家论证会主持嘉宾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刘希华。

启动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

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自2004年提出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构想以来,研究型医院在中国经过18年的探索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同行专家的认同与支持,参与研究型医院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的医院越来越多,北京、上海、江苏、海南等省市政府,也将研究型医院建设纳入区域医疗卫生发展规划,极大地提升了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品牌和行业影响。

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领域管理者及专家教授,对研究型医院的共识度越来越高。大家普遍认为,研究型医院是医院发展的新模式、医学发展的新动能。顺应了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新需求,是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战略力量;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新需求,是有效救治重大疾病的中坚力量;顺应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需求,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先锋力量;顺应了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新需求,是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顺应了解决“卡脖子”问题历史使命的新需求,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医学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为了更高质量、更大范围、更加规范地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发展,制定一套符合实际、操作性强、有引领性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时代课题。2021年,学会推出了《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及《研究型医院/学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1.0版》。在此基础上,2022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联合健康界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特别是明确了指标体系的分值权重,形成了《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及《研究型医院/学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1.1版)》。因此,本次专家论证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进入项目筹备的最后阶段,即将迈入试点测试优化阶段。

“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在所有人看来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难事,因为难,才可贵,所以是‘难能可贵’。”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在会上表示, “《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从战略定位、组织管理、临床诊疗、创新转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平台支撑、激励机制、文化建设等9大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研究型医院/学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1.1版)》则从医院、学科、人才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评价标准。这两个文件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研究型医院建设发展指导体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先志在大会致辞中表示,组织开展中国研究型医院(含医院、学科、人才)评价遴选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树立典型、以评促建,引领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蓬勃发展。其具体意义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行动;二是推动医学科技创新的有力举措;三是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是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五是激活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六是推动研究型医院理论与实践向纵深发展的务实之举。其导向作用是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研究型医院的建设与实践中,使更多的医院越来越自觉、自主、自发地践行研究型医院理念、加入研究型医院建设行列,推动研究型医院理论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深入、成效不断彰显。

图: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先志大会致辞。

“研究型医院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医院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创造性贡献;《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及《研究型医院/学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1.1版)》的研发,更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健康界联合全国优秀研究型医院、优秀研究型医院管理者共同创建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在大会致辞时说,“2022年3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邀请健康界深入参与到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中。由此,项目成果进一步明确为‘六个一’:形成一套评价体系、发布一批示范医院、积累一套数据专库、构建一个服务体系、汇集一批智库专家、产出一批研究成果。”

图: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大会致辞。

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行动

《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在第一章总则的第一条阐明了研究型医院建设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全面推动医院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创新能力。

历经几个月多轮的筹备,《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及《研究型医院/学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1.1版)》正式定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姚军在会议中对此作了专门介绍。

图: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姚军介绍指南和指标体系。

指南共分11章32条,突出强调构建医院创新转化质量内涵发展的体系,紧紧围绕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质量建设、内涵发展去建设。《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的推出填补了国内建设研究型医院理论研究及实践指导领域的空白,提出的基本着眼点为:以为人类健康多做贡献为价值追求,以对标国际水平、具有中国特色为导向引领。

中国研究型医院遴选以“看难病”为核心职能,以医研融合为发展模式,以创新转化为主要特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体责任、以出人才、出成果为目标定位的医院;中国研究型学科遴选具有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中心、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等相关人才梯队和团队实力的学科;中国研究型人才(医师)遴选综合素质优、临床能力强、创新水平高,临床专家、科学家、教育家和管理专家等“四家兼具”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指标赋权方案(1.1版)》,中国研究型医院遴选项目从战略支撑、医疗能力、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等4个维度综合评价,医院的评价指标体系共由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构成。

中国研究型学科遴选项目从学科支撑、医疗能力、科研教学和成果转化等4个维度综合评价,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共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构成。

中国研究型人才(医师)遴选项目从临床素养、科学素养、教学素养和管理素养等4个维度综合评价,人才(医师)的评价指标体系共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构成。

中国研究型医院(含医院、学科、人才)评价遴选项目,根据重要性和导向要求对各个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按每一个指标的实际得分累计计算,即为最后得分。图:在线上参加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专家论证会的部分院士、书记、院长们。

院士、书记、院长等专家

坦诚为指标体系献计献策

在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专家论证会上,与会院士、书记、院长、专家群策群力,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及性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建议。(以下观点按姓氏拼音排序)

董家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长庚医院院长):

创造并传播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是研究型医院不可推卸的职能;成为国家生物医学创新战略的主体,也是研究型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指南和评价体系的推出,对于我国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亮点在于体现评价机制和遴选制度的全面创新,开创全新的评价遴选标准和方法,将评价工作转变为动态联动、持续循环的系统工程。

胡三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院长】:

中国的医学要走在世界舞台上,必须创新,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诊治策略、新的药品器械。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探索建设研究型医院,正当很多医院管理者迷茫之时,推出建设指南和评价遴选标准恰逢其时。

胡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

这是一套较高质量的研究型医院建设方案,对于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为了进一步突出研究型医院特点,其中应当加大研究型医院特色的评分权重,与此同时尽量减少定性指标,增加定量指标,使得评价体系更完善。

郝继辉【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

此次指南与指标体系的推出,为全国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出了方向,提出了纲领性要求。指标体系在设置上要兼顾普遍性,兼顾综合和专科医院的差异,在定位上则要紧扣研究型医院的主旨要义,以区别于其他评价体系。

图:(从左到右分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院长胡三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郝继辉大会发言。

雷光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

医院评价遴选活动很有意义,要获得社会公认并能持续做下去的关键,在于目标明确、指标科学和数据准确;既要符合国家战略,也要符合医院实际发展需求;在当下阶段,指标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应具有新发展理念。

刘彬(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

研究型医院不仅要诊治疑难病症,突出“看难病”的要求,也要成为临床科研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医院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应是研究型医院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刘连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

这套指南和指标体系是可遵循、可操作的,对研究型医院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突出研究型医院建设的重要特征,才能更好地引导医疗机构从医疗型向研究型过渡。

刘新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

推出指南和评价遴选标准体系,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无论何种指标体系,能够得到认可且生存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在于科学性、有特色。其中参加评价遴选医院的数据来源非常重要,既要有定性指标,更要有定量指标,要突出客观性,且在指标抓取上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作发言。

刘章锁(河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

指南提出研究型医院是医院发展的新模式、医学发展的新动能,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应当设置一个更大的目标:通过评价遴选,以建设“世界一流医院、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使中国研究型医院与国际一流医院对标。

图:(从左到右分别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河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刘章锁大会发言。

吕凌(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

研究型医院的突出特征,是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把创新转化作为重点,追求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合作。医院对于团队专注转化工作的引导十分重要,所以医院对于临床研究、创新转化的政策引导措施也应当被纳入考核体系。

穆耕林(南京鼓楼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指南和指标体系应该体现两个全:从临床研究到转化应用的全链条、从人才成长环境到制度保障措施的全要素。

没有制度层面的改变,就没有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医院单靠一两个专家和学科是靠不住的,在制度建设方面创新变革,医院才可能成为一个研究型医院。

邵凤民(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突出工作成果,也是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科学举措。

对于指标体系的完善,一是应当进一步细化量化标准;二是应当进一步拓宽评价维度;三是应当进一步结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要求;四是应当进一步界定个别指标概念;五是应当进一步优化权重数值。

宋尔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

这是一套全面、科学指引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方案。

研究型医院的评价有六大要素:能否通过临床实践提出新的科学理论、理论能否对临床实践产生指导性作用、临床证据能否被纳入到医学指南并引领国际医疗活动、医院创新平台能否形成闭环并回馈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是否完整、能否正确评估医院内的“学术不端”事件。

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大会发言。

苏国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

研究型医院的长远目标,是成长为有世界竞争力的医院。而要做到这一点,医院本身一定要有创新能力、转化能力、临床试验的能力和特色。要搭建创新平台,不仅需要创新人才和科研平台,更要和政府、企业建立合作。

目前中国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与国际水平基本保持同步,也因此更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做出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

图:(从左到右分别为)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吕凌、南京鼓楼医院党委书记穆耕林、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邵凤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大会发言。

孙思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

现有的医院评价和排行标准,有的以同行评价为主,有的以数据抓取为主。评价的难度在于,如何做好考核尺度的横向可比性,和数据抓取的准确性。也正因为如此,研究型医院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关注到指标背后的横向可比性和落地的可操作性。

徐瑞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

不同于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研究型医院的评价不仅要体现研究价值,还要体现医院价值。研究型医院的考核,要对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临床研究的不同分类进行不同评价,以凸显与其他排行榜的区别。评价体系中同样可以引入同行评议,将客观指标和主观评价有机结合。

赵俊【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解决疑难危重症、出标准、出指南、出规范,是研究型医院必须要做的事情。研究型医院要成为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者、引领者和示范者。同时在研究型医院定位上,以高质量发展为主体责任外,还要追求“高水平”,高水平就意味着与国际对标、竞争。

周军(中日友好医院院长):

指南和评价体系的推出,对引导医院向研究型医院更好、健康地转型发展,能够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但各级医院的职能定位不同,不可能所有医院都要向研究型医院转型。因此,评价遴选指标体系要明确评价的范围。

图: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作大会发言。

郑兴东(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要成功实现研究型医院的转型,必须要实现以下6个转型: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以临床诊疗为重,向临床诊疗和临床创新并重转型;以单一实体医院,向5G引领下的互联网医院+实体医院转型;以传统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向公共卫生安全前提下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以传统要素管理为主,向以数据要素管理为主转型;以公立大医院诊疗为主,向各级医疗机构系统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疾病防治模式转型。

图:(从左到右分别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孙思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赵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作大会发言。

会议全程4个多小时,专家们兴趣盎然、全程参与,认真倾听、交流互动,准备充分、建设性强,体现出对研究型医院建设和评价遴选项目的高度重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对本次会议总结时说:“在与会专家的讨论中,我们更进一步地明晰了指南和指标体系如何实现国际性、科学性、引领性、可及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目的和意图。而指南和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考虑就是两句话:‘对标国际’、‘中国特色’。把临床病例数量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把资本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既是中国研究型医院的特色优势,也是今后研究型医院的使命任务。”何会长也对参会人员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更多专家参与到指标体系的完善优化中来;希望更多医院积极参与指标体系的试点测试。

图:北京安斯泰来医药有限公司大客户本部高级总监孔亮作致辞。

图: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与会领导在认真聆听专家发言。

图: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监事长姚春雨。

图:在现场参会的院长、领导、工作人员等作会后合影。

上一篇: 直播预告 | 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医...

下一篇: 千亿肿瘤市场等待中国药企破局 前瞻性创新...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