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谁说贵的鱼饵就一定能钓上来鱼?饵“寒酸”但鱼喜欢啊……(下)

时间:2020-01-06 12:58:1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谁说贵的鱼饵就一定能钓上来鱼?饵“寒酸”但鱼喜欢啊……(下)

吉林·姜丹

前文说过,只要是不含化学合成的色素、香精的谷物、天然的动物蛋白制品,都是上好的钓饵。我为什么要强调“不含化学合成的色素、香精”?人类进食的习惯是通过学习而培养建立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个例证,当有人吃过一个螃蟹且安然无恙后,其他的人才跟风学着吃,然后惊奇地发现这东西不但可吃,而且好吃,于是螃蟹的倒霉日子就开始了。鱼则不然,它们智商不够,不善于学习,它们具备的只是本能,这种本能是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从远古时代开始,鱼类的祖先就没吃过化学添加剂,所以当今鱼类的遗传密码里就不具备分辨这些添加剂的功能。

哪怕是养殖鱼,尽管它们吃惯了颗粒饲料,但是长大到一定体型后它们依然对天然的东西感兴趣,比如嫩玉米粒。遗传密码就是这么牢固,这就是它们生存、延续血脉的本能。所以往好了说,它们对色素香精类的添加剂视而不见,说得严重一点,这些东西很可能引起它们的警惕,甚至使它们放弃进食。我曾不止一次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大水库野钓,和几个特有范儿的年轻人相邻而坐,他们肯定用商品饵,开饵的时候离很远都能闻到一股叫人喜欢的香味。我们则只用两种饵料,玉米粒或者干脆用玉米面窝头。那些年轻人倒是能打出连竿,但不是白鱼就是小鱼苗,忙得不亦乐乎,我们这边显得安静许多,但只要上鱼都是好鱼,尾数上我们明显处于劣势,但是质量和总重量明显领先。于是有的小伙子就过来查看,看过我们的鱼饵后直撇嘴:“哦,原来用的破苞米面子啊!”没错,就是这1块多钱1斤的破玉米面和块八毛钱一棒的嫩玉米。对那些用惯了高档饵料的人来说,这些鱼饵太过寒酸,寒酸到了丢人的程度。但是鱼不这么认为,它们的遗传本能告诉它们:这是可吃的;可是遗传密码里却从来告诉它如何识别和接受香精,所以它们的化学添加剂的反应起码是不接受。

如果我说香精类的添加剂是画蛇添足,那么色素就是鸡肋。为什么?首先,我们常钓的那些鱼种的视力水平到底怎样,这是值得怀疑的,至少它们达不到人类的视力水平,那么在水深1米以上的浑浊水底,它们能看得清吗?在2米以上水深,在4米以上水深呢?在夜晚呢?饵料的颜色意义何在?说到这里,那些卖小药、爱用小药的人肯定会反驳我,说我胡扯。我不想做太多的辩论,因为这是一个没有输赢的话题。我想反问一下那些生产、制作、贩卖小药的厂家、大师们,你们在给自己做宣传的时候会使用自己的小药,但是如果遇到正规的需要排名的赛事时,你们用过小药没有?如果小药这东西可有可无,你为什么不用?反正不会带来坏处,用一次就等于给自己做一次广告,干吗不用?

书归本文开篇——鱼也不会因为你的鱼饵值钱就多吃一口,就如同鱼不会在意你用的是达亿瓦还是国产竿子,它们没有那么虚荣的价值观。 最后,我来解答很多渔友的一个困惑:贵的鱼饵难道不好吗?答:不是的。

渔具店中鱼饵的价格取决于该鱼饵的成本及其附加值,成本高、附加值高,其价格就贵。

我们经常会被渔具店老板和自己误导。渔具店老板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不好怎么能这么贵?”其实,鱼饵的价钱和鱼获不是成正比的。人们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时,同类产品相比较,贵的质量往往会好些,于是形成一种消费意识,即好货不便宜,这种意识投射到鱼饵消费时,就会让我们也认为贵的鱼饵钓鱼的效果会更好。其实,这就是自己把自己误导了。蚯蚓值多少钱?不值钱,但是能说没效果吗?不能。鱼饵贵,自有它贵的道理,但贵的鱼饵不是万能的,它的优势只能在个别方面体现出来。

上一篇: 伊朗新地标——德黑兰世贸中心,曾获美国建...

下一篇: 烤鸭的滋味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