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罕见!3000亿低成本专项再贷款,五部委齐发力护流动性!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抗跌的行业有望在本年度内表现上佳!

时间:2020-02-02 14:57:4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史上罕见!3000亿低成本专项再贷款,五部委齐发力护流动性!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抗跌的行业有望在本年度内表现上佳!

每经记者:王砚丹 每经编辑:吴永久

图片来源:摄图网

新冠肺炎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让即将开市的鼠年资本市场面临考验。

2月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表态将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的金融支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央行副行长潘功胜2月1日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央行将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重点省区市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3000亿元人民币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

十大要点: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

《通知》共分为五大部分、30项条款。下列为除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之外十大要点:

(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继续强化预期引导,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二)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满足相关单位和企业卫生防疫、医药用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合理融资需求。

(三)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

(四)完善受疫情影响的社会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感染新型肺炎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一年,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支持。对感染新型肺炎或受疫情影响受损的出险理赔客户,金融机构要优先处理,适当扩展责任范围,应赔尽赔。

(五)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保持贷款增速,切实落实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六)保障基本金融服务畅通。合理安排营业网点及营业时间,切实做好营业场所的清洁消毒,保障基本金融服务畅通。

(七)确保支付清算通畅运行。开通疫情防控专用通道,保障境内外救援和捐赠资金及时划拨到位、社会资金流转高效顺畅。建立银行账户防疫“绿色通道”。积极开辟捐款“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款项第一时间到达指定收款人账户。畅通国库紧急拨款通道。构建疫情防控拨款“绿色通道”。各级国库部门要简化业务处理流程和手续,确保疫情防控资金及时、安全、准确拨付到位。

(八)切实保障公众征信相关权益。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经接入机构认定,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予以调整。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九)便利防疫物资进口。银行应当为疫情防控相关物资进口、捐赠等跨境人民币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所需的疫情防控物资进口,外汇局各分支机构要指导辖区内银行简化进口购付汇业务流程与材料。便捷资金入账和结汇。对于境内外因支援疫情防控汇入的外汇捐赠资金业务,银行可直接通过受赠单位已有的经常项目外汇结算账户办理,暂停实施需开立捐赠外汇账户的要求。

(十)支持企业跨境融资防控疫情。对疫情防控确有需要的,可取消企业借用外债限额等,并可线上申请外债登记,便利企业开展跨境融资。支持个人和企业合理用汇需求。简化疫情防控相关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支持银行在“展业三原则”基础上,凭企业提交的收付款指令,直接为其办理疫情防控相关进口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资本项目下收入人民币资金在境内支付使用。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扎实做好资本市场平稳开市的各项准备

2月1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就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进行了答记者问,对证监会在疫情防控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通知》出台的背景以及直接涉及到资本市场的9项措施进行了解读。

李超表示,这次五部委联合发布的通知中,直接涉及资本市场的主要有9条措施。总的考虑是,按照一切有利于疫情防控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原则,特殊时期作出特别政策安排,尊重市场规律,体现监管弹性,为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地区、企业、投资者尽快渡过难关全力提供金融支持,让资本市场的监管更有温度、更暖人心。

第一个方面,证监会关注到湖北等疫情较为严重地区的部分行业、企业生产和投资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的流动性困难增加。针对这些问题,证监会将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机制功能,优先为疫情严重地区相关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直接融资服务,帮助支持他们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一是对于注册在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相关企业以及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领域的企业,一方面,实施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绿色通道政策,优化工作流程,实行“专人对接,专项审核”;另一方面,结合正在推进的深化新三板改革,对相关企业挂牌和股票发行设置绿色通道,即报即审、专人对接、优先审查、审完即挂(发)。

二是鼓励私募基金管理人发挥专业优势,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与防疫抗疫相关的医疗设备、疫苗药品研发生产类企业。中国基金业协会即日起将对投资上述领域的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以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设立的资管产品备案申请实施绿色通道政策,简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此外,证监会还就股票质押融资、融资融券等业务,对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作了特殊的政策安排。

第二个方面,受疫情影响,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企业融资和并购重组等方面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证监会已经关注到这些情况,并组织对上市公司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展开深入排摸,积极研究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一是研究延期披露定期报告。按照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需在4月30日前披露经依法审计的年报。但目前,受疫情影响,一些主要业务或审计团队在湖北的上市公司,可能难以按时完成年报审计工作。据初步摸排,这类注册地在湖北的上市公司就有60多家。目前,证监会正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论证,全面评估影响,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视疫情发展情况积极审慎作出妥善安排,并做好和现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则的有效衔接。

二是对于受审计工作影响预计难以在原预约日期披露2019年年报的上市公司,可以依规向证券交易所申请办理延期至2020年4月30日前披露。部分上市公司按规定须在1月31日前(后因休市延长到2月3日)前披露2019年业绩预告、在2月底前披露业绩快报的,也可向交易所申请延期披露。关于2020年一季报是否延期披露问题,也正在抓紧研究并将作出相关安排。

三是适当放宽并购重组业务相关时限。考虑到当前部分地区疫情较重,有的并购重组项目更新财务资料、进行审计或评估等难度较大,无法到疫情严重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将适当延长并购重组行政许可财务资料有效期和重组预案披露后发布召开股东大会通知的时限。公司在深入评估疫情对重组项目的具体影响并充分披露后,可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向证监会或者证券交易所申请延期1个月;最多可申请延期3次。

四是合理延长股票、债券融资等相关业务许可有效期。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阻断疫情传播,本着便利行政相对人的原则,尽量减轻疫情对发行人的影响。对于发行人的反馈意见回复时限、告知函回复时限、财务报表有效期届满后终止审查时限等与发行审核相关的时限,以及已核发的再融资批文有效期,均自即日起暂缓计算,将视疫情防控形势另行通知恢复计算的时间。

第三方面,证监会亦注意到受此次疫情影响,部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可能出现不能按期实施年度报告审计工作和风控指标不符合监管标准的情况,并提出了两大措施:

一是允许延期办理年度报告相关工作。考虑到疫情对审计工作进程的影响,对于湖北地区以及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可根据疫情影响程度,向住所地证监局申请延期1-2个月办理年度报告的审计、披露和报备等;前述机构所管理的公募基金或者其他资管产品的审计工作,也比照处理。

二是适当放宽相关监管标准。对于证券经营机构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补充净资本,以及为了纾解疫情影响客户的流动性困难而无法及时处置有关业务或者资产,导致相关流动性等风控指标不符合监管标准的,在公司说明有关情况,经住所地证监局评估后,研究给予豁免,并视情况给予充分调整期,指导其稳健运行。此外,对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在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和利益冲突并事先报告住所地证监局后,可以在轮岗休假、隔离制衡、流程管控等方面,适当灵活安排。

第四方面,本次疫情爆发后,湖北地区不少上市公司经营困难、盈利能力下滑、财务压力加大,证监会密切关注湖北地区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实际困难,全力支持湖北上市公司尽快恢复生产,缓解经营压力。

沪深交易所决定,在去年下调上市公司的上市初费及年费的基础上,免收湖北地区上市公司2020年上市年费,以及2020年湖北新上市公司的上市年费和上市初费,有效服务湖北地区经济恢复和健康发展。

全国股转公司决定,免除疫情严重的湖北地区今年新增挂牌公司的初费和年费,并免除该地区存量挂牌公司的2020年年费,帮助挂牌企业渡过难关。

另外,针对湖北地区期货经营机构在本次疫情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各期货交易所决定免除今年湖北地区期货公司会员的年会费和席位使用费,助力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期货公司缓解经营压力。

此外,李超还表示,在落实好以上四方面9条措施的同时,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对各交易所、中国结算、行业机构等的监督和指导,有效调度金融资源,确保资本市场基础设施运行平稳有序、金融服务畅通便捷。

一是加强相关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要求证券期货交易所、中国结算和全国股转公司切实做好人员调配、系统运维和技术支持等各项工作,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发行、交易、清算、结算等业务环节正常有序运转。优化证券发行和挂牌业务流程,鼓励通过线上提交发行材料,远程办理备案、注册等,提高服务效率。

二是加强基本金融服务保障。指导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从防止疫情扩散和保护投资者健康出发,做好营业场所清洁消毒,积极引导投资者更多采取非现场方式进行交易活动。

三是加强投资者服务和合法权益保障。进一步畅通投资者信访咨询渠道,并督促行业机构做好服务,引导投资者理性、客观看待疫情影响,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当前政策应立足于纾困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新冠病毒对经济和政策的影响,他和他的团队有以下几点判断:

一、影响大概率超过2003年SARS,对2020年一季度实际GDP的影响可能超过2个百分点。2003年SARS对当年二季度爆发期的影响是2个百分点。原因在于此次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潜伏期内可传播,爆发时点恰巧在人口大幅流动的春节,因此传播面广。与春节这个爆发时点相应,春节假期被迫延长,重要制造业基地纷纷宣布延后开工,对制造业造成较大影响,所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需求冲击,也是供给冲击,甚至对全球制造业的某些产业链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服务业比例相较2003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而服务业受新冠病毒影响较大。

二、对后续经济的影响,关键是疫情控制情况,目前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经济学家不应越俎代庖,为吸引眼球去跨专业做疫情的研判预测。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疫情,经济学家可将精力集中在情景分析上面,即不同疫情情形下对经济的影响和相应的最佳宏观经济对策。

三、政策层面上,除了满足控制疫情的应急需求之外,应将重点放在纾困上面,维持经济的基本稳定,防止大规模的中小企业破产违约,而非简单的扩大财政和信贷刺激。在各地延迟开工封闭交通要道的情况下,传统的围绕刺激汽车地产基建需求的扩张政策其实并无用武之地。我觉得目前一个较好的政策,是银行信托等信贷机构免收企业利息三个月, 资金由央行或财政部直接补贴,所有离到期还有一年以内的贷款,到期日暂时延长三个月。

四、新冠肺炎带来的是短期冲击,当前政策应立足于纾困,避免经济过度下沉,保障社会稳定,疫情之后,经济必然复苏,因此当前没必要过度恐慌,经济复苏时更应避免过度刺激。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恐慌性下跌提供更好的入场配置时机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认为,疫情对于经济及市场影响应该客观评估,不轻视不恐慌。

其指出,从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机制看,主要是从防疫角度,各地主动(政府作为)或被动(居民部门自发)地限制并大量缩减经济社会活动,导致人流、物流与资金流的萎缩而带来的需求紧缩。

从疫情影响持续时间看,依据现有的疫病传播速度和广度、治疗效率与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并参考2003年SARS病毒传播及消亡的经验,预计疫情完全得到控制并消亡要到5~7月,也即初夏。换言之,有较大概率是整个事件会持续到第二季度,而一季度经济运行将受到疫情进展的显著影响,全年角度预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在0.5个百分点左右,估计2020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5.5%左右。考虑经济政策对冲效果之后,估计实际经济增长处于5.5%~6.0%的增速区间。

对于近期疫情爬坡期间,由于防疫需要而推迟的春节后复工对经济的影响不必过于担忧。至迟2月10日前后,全国经济部门生产经营秩序将得到基本恢复。目前,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与上海等东南各省市已经要求非必要企业不早于2月9日(正月十六)24时复工。那么,可以预见之后全国(除湖北之外)的生产经营秩序将基本恢复。考虑到从日历月角度今年春节较去年为早,上述复工推迟对于全年的经济冲击总体上仍较为有限。根据国家专家组钟南山院士及曾光教授的估计,正月十五左右现有防疫措施会看到效果,那么整体上看3月开始全国生产经营将进入相对较好的状态。

在财政与货币政策方面,他建议,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立足市场化思维激发经济活力。

第一,应当采取果断措施,全力控制疫情蔓延,同时确保相关信息公开透明。控制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的关键在于控制疫情本身。尽管当前的严厉措施会对物流、人流和资金流产生影响,但若能因此在2月结束之前促使疫情拐点出现,则短期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在全年来看就是可以接受的牺牲,特别是考虑到春节前后一季度的经济产出占全年权重历来就相对较低这一事实。值得注意的是,在防抗疫情的过程中应该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公开披露。唯有信息的自由通畅能够使得恐慌和谣言失去容身之地,极大有利于树立正向预期,维护经济与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并且有助于巩固增强市场与社会对政府的信心。

第二,宏观政策应当全力施为,首当其冲是货币政策应当显著发力,果断降准降息,为商业银行体系提供低成本资金供给,引导全社会实际利率下行,减轻商业企业还本付息压力,也为财政政策发力打开空间。同时,当前财政收支的压力显著增大,但经济现状显然要求财政进一步实施扩张,以政府支出创造总需求。在此背景下,政府扩张赤字上限,增加政府债务融资,以支撑政府支出、稳定经济运转就成为合理的选择。如有必要,3%的官方赤字率上限可以考虑突破(美国为4%,日本为7%),相对我国经济规模和增长能力而言,完全可以承受。

第三,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监管部门应立足于完善法治化制度供给,以市场化思维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包括权益市场再融资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公司债融资等,均应考虑应急便利措施。在疫情进展期间要立足于引导资本市场避免非理性恐慌,市场化纾解避险情绪,从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角度出发,稳定市场的正常运转与投融资功能。建议监管层可以考虑适度进一步延长休市时间,将春节后开市时间延长至2月10日(正月十七),从而自然顺应疫情情绪拐点的出现,即由恐慌转为稳定,促进市场负面预期的自然缓解,避免市场出现过度的非理性波动而进一步加剧市场恐慌。同时,着重引导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情绪宣泄,起到不良示范效应。应当鼓励相关机构投资者树立科学的投资观念,充分运用风险对冲手段对冲风险。

此外,应以贯彻落实新证券法为契机,全面强化资本市场法治化制度供给,加强信息披露,进一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价格发现与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以支持实体经济运转。

综合来看,2003年SARS疫情在短期(大约1~3个月)内,对实体经济和大类资产价格走势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未影响中长期趋势。疫情在短期内拖累了经济增长,抑制了消费和生产活动,对股票、商品和房地产价格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经济基本面受到冲击、宏观政策宽松预期与市场避险情绪增长,有希望推动债券市场走强。疫情带来的权益市场恐慌性下跌,提供了更好的入场配置时机。同时疫情对市场的外部冲击将产生良好的价值过滤功能,在当年的SARS及今年的新冠状病毒行情中抗跌的行业,有望在本年度剩余时间内表现上佳,这是SARS疫情对大类资产配置的启示,对于今年资本市场的行情演绎仍有重大参考价值。

第四,以市场化纾困手段,救助有价值的上市企业。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疫情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传染性、扩散性较SARS更大更广泛。在全球经济增长同步放缓,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不振的背景下,市场的悲观情绪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很容易叠加并失控,所产生的潜在非理性交易行为会导致市场剧烈波动,从而对上市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资金流动、投融资、质押及其他杠杆经营行为产生显著压力。建议借鉴2018年为缓解股权质押风险而成立的纾困基金模式,采取市场化手段为有流动资金困难的企业纾困,这样应该会有效地树立正向预期,缓解市场忧虑,防止非理性抛售和市场危机。

每日经济新闻

上一篇: 传白金工作室将开启《神奇101》众筹移植...

下一篇: 各地疫情防控能力有差距:比拼的是谁的改革...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