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卖药, “看上去很美” ?

时间:2021-02-07 22:00: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http://test.health-china.com/c/2021-02-07/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落楠 实习记者姜秀平) 2018年10月,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发改委等7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允许连锁便利店开展乙类非处方药品零售。该举措出台之时,在业内引发了诸多讨论。


  北京便利店可销售药品的相关政策已经实施了两年多,其效果到底如何?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一番。


  部分便利店不再售药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物美、京客隆、屈臣氏、苏宁等旗下的65家便利店拥有了药品经营资质。其中物美共有52家,记者先随机挑选了物美旗下的几家便利店。


  北京物美便利超市有限公司幸福大街店于2019年5月28日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资质。但记者在店内并未找到药品货架。记者问店员是否有药品销售时,工作人员回答 “没有”,不仅如此,半年前她入职时起,没有看到店里经营药品。


  北京物美博兰特便利超市有限责任公司佳联马家堡店于2019年6月21日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资质。与上一家店相同,记者在店里也没有找到药品货架。当记者问店员店里是否有药品销售时,店员表示“店里没有”,建议记者到隔壁的药店买药。不过该店员告诉记者,以前店里确实销售过药品,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不卖了。


  后来,记者又前往北京物美便利超市有限公司睿智星河苑店,该店于2019年5月29日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资质。但店员告诉记者,店里确实销售过药品,但自2020年疫情暴发后,药品区域的专职人员就没来上班,之后药品专区就撤走了。


  除普通临街店面外,记者还走访了物美超市的北京科技大学店。由于疫情原因,学校目前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从门口保安处记者了解到,该店由于学生放假已暂停营业,确实有药品在销售。


  北京物美便利超市有限公司东花市大街店也是一家取得药品经营资质的便利店。但当记者按导航前往后发现,此店于两个多月前已经撤店,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此前该店确实零售过药品。


  记者联系了物美方面相关负责人,想了解药品经营业务的具体情况。对方表示需要向公司请示,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并未得到回复。


  除了物美外,记者还分别走访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捷便利店(以下简称京捷生鲜)和北京屈臣氏个人用品连锁商店有限公司宣武第二分店(以下简称屈臣氏广安门店)。


  京捷生鲜于2018年12月13日取得药品经营资质,也是北京首家取得该项资质的便利店。记者看到,店面门口有明显的药品销售招牌,一进门便是医药器械专柜,摆放了避孕套、口罩等;收银台后面是药品专区,摆放着的药品以人参归脾丸、益母草颗粒等中成药为主。店员表示部分产品销售量还行,目前由于疫情防控,他们不再经营退烧、感冒类药品。


  屈臣氏广安门店于2019年12月20日取得药品经营资质。记者赶到该店时,该店药品销售也还在进行——店内店员正在整理货架,货架上有滴眼液、医用口罩、创可贴等。就药品这一块的销售,工作人员表示“一般”,眼药水之类的相对好一些。


  如何操作才能便民


  允许便利店售药,无非是为了进一步“便民”。根据《措施》,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的可由企业总部统一配备质量管理人员。


  在2018年的基础上,便利店售药更是被列入北京市政府2019年年度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且北京市允许试点连锁便利店为市民提供板蓝根、电子血压计、医用防护口罩等乙类非处方药和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服务,并明确了年底达50家试点的目标。


  对一些便利店来说,能够销售毛利更高的药品自然也是好事。但到底怎样才能既便民,也使便利店有收益呢?


  “便利店要从卖药获利,难度很大。”物美价廉大药房药师吴永杰对记者直言。


  在她看来,一是消费者没有到便利店买药的习惯,有用药需求时一般还是会去找药店,消费者在便利店买药的话大多只是顺便;二是便利店也无法提供相对齐备的药品供消费者选择。“按规定,便利店只能经营乙类OTC产品,消费者选择余地小,购买频次不够,便利店也不敢大量囤货,否则容易导致药品过期等问题。”吴永杰说。


  “便利店的药品采购成本高,药品零售没有价格优势。”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公司创始人史立臣认为。他指出,除了便利店的消费场景不利于药品销售外,其药品采购量相对较小,很难获得较低成本。而经常购药的群体往往对药品价格非常敏感。而此外,传统药店利润来源主要处方药和保健品,便利店只能销售乙类OTC,利润空间相当有限。


  “互联网售药送药的强势竞争也严重挤压了便利店售药的生存空间。”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医药团队负责人陈志洪副教授解释道,尤其在城市核心区域,饿了么、美团、叮当快药等互联网企业均参与到零售医药配送服务,急需用药服务的人群可选择的方案比较多,这样一来自然会对想利用24小时营业提供时间补充服务的便利店造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个人认为,便利店售药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跨界,首先要看售药与其原有优势是否相匹配。”一位私募公司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如屈臣氏原本销售的产品多为保健、美妆产品,本身就有药品经营的“基因”,且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屈臣氏,都有药品的陈列柜。此外,经营多年的屈臣氏对品牌、渠道的管理能力都很强,也有助于药品销售。那些以食品、日用百货为主的便利店,要想做好药品销售会面临挑战。


  史立臣则建议,便利店应学会用“流量思维”,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他解释道,便利店售药是个新事物,应充分利用其拥有的良好线下资源,不断丰富药品经营范围,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人群的用药需求。


上一篇: 新春走基层|16里村路,他一直在守护

下一篇: 「医药速读社」科兴中维新冠灭活疫苗在中国...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