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改革专题研究之影响分析篇
时间:2022-03-29 14:13: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本篇将从医药行业以及相关利益者角度,探究DRG/DIP实施,对医药行业以及医保、患者等相关利益各方的影响如何?
进行DRG/DIP影响分析,首先要明确的是它的底层逻辑或者说是核心思想,即利用卫生经济学原理进行最优性价比衡量,以经济杠杆驱动规范临床诊疗的行为,用最合理的成本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得起病。
一、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广义的医药行业可分为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医疗服务行业三大组成部分。DRG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可以从这三部分来分析:
(一)医药工业
医药工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可分为七大子行业,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制剂、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着重讨论对创新药、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仿制药、医疗器械等影响。
1.创新药
纳入DRG疾病范围的通常是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重大疾病,这促使医疗机构和医生倾向使用性价比高的市场成熟产品,医生可能会主动或被动放弃一些创新药的使用,特别是面对医保用户,所以说对多数的创新药来讲实施DRG是利空。
2.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众所周知,中药和中药注射剂具有起效慢、疗效不确切、价格相对较贵且多数为辅助用药等特点,而DRG临床分组对不同住院天数,诊断结果的患者应该服用什么药物,服用药物的量有比较严格规定,所以中药和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上很难符合DRG的要求。
3.仿制药
DRG标准化规范临床操作下,会释放一部分原先辅助用药的份额,这对于仿制药来讲是有利的,同时医院为了控制成本,也将会偏向于使用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低价仿制药;但受VBP政策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前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112个药品,平均药价降幅为54%,在仿制药普遍单价下降的情况下,即使销售量增加,但总体销售额可能并不会上升。
4.医疗器械
DRG可能会导致诊断受限,增加医院更新诊断设备的成本风险,导致医院不愿意更新诊断设备,从而可能选择将一些诊断委托给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医疗器械企业院内销售将会受挫。
(二)医药流通
从医药流通业来看,会促进零售、互联网医院、院外市场等新兴渠道的发展。院外市场发展迎来新机遇,医院为了控制医疗账单,会可能逐渐倾向于更多处方外流至院外药房,以减少院内的医疗账单,同时医院将缩短大批患者平均住院日,但患者出院后还需要用药,通过网上复诊处方,药师审核,物流配送,患者康复或慢病用药需求转移至院外,互联网医院、DTP药房等新型渠道形式,将承接将院内的慢病患者的处方,以减少院内医疗账单的压力;
DRG标准化临床路径可能会扼杀个性化治疗,而个性化治疗使用的药品如创新药、辅助用药、营养药和有治疗价值的高价产品往往在院外市场布局,这部分患者需求将被引流到自费药房或DTP,DRG后这些院外销售的产品将大力开拓院外销售体系。
(三)医药服务业
作为DRG/DIP付费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地者,“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付费”的变革,将对医院的经营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从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来看,DRG考虑的是在医院能达到成本少于支付金额前提下对住院服务质量更高的要求,医院将由原先粗放式经营,关注收入增长,管理重点转向降低成本,推动临床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加强运营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从医院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之前的“按项目付费”方式下,医院大多采取扩张型战略模式,如今在DRG/DIP支付方式下,超过医保支付标准的部分,将由医院承担,医院只有加强医疗成本控制,拉开成本和收入之间的差距,才能获得更多结余;对医院信息化和数据能力的高要求,无论DRG还是DIP,其本质上都是大数据应用工具,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和改造是落实DRG/DIP的前提条件。
DRG的实施尤其对社会办(民营医院)医疗机构是利好消息,在DRG付费方式下同级医院同病同价,在市场环境下给予社会办(民营医院)医疗机构公平发展的机会。
二、利益相关者影响分析
从相关利益者角度,涉及对医保、医疗机构、药企、患者等相关利益各方的影响(对医疗机构与药企的影响见上文,这里不做赘述)。
(一)对医保的影响
缓解医保资金压力。从国外实施经验来看,对支付方来说,DRG的实施能一定程度缓解医保资金压力,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时按病种付费方便支付方与医院之间的医保结算,大大提高结算效率。DRG可以产生系统的疾病数据,可提高医保监管的管理效率。
(二)对患者的影响
减少费用,提升医疗质量。对患者来说, DRG的实施在减少看病费用的同时,还能促使医疗机构提升医疗质量,医院和医生以最优、最省的资源把病看好,同时被社会所诟病的“大处方”、“泛检查”等问题将会被遏制;一定程度解决“看病难”问题。DRG促使医院优化诊疗方案,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从而增加了接收病人能力,使更多的患者可以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在严格遵循临床路径下的优化诊疗方案,又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疾病治疗的获得感。
来源:新浪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