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太慢不是好现象!心动过缓治疗全攻略

时间:2022-11-03 23:48: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先提一个问题:

一分钟心跳多少次算是正常?

正确答案是50~100次

心脏跳动伴随着人类生命的始终,正常人心跳会随着身体活动的需求而调整相应的速度。按以前的标准,心跳次数低于每分钟60次,为心动过缓;而在2020年发布的《心动过缓和传导异常患者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将心动过缓重新定义为每分钟心率小于50次[1]。

有人说“运动员的心跳就很慢,所以心跳越慢,代表身体越好”,真的是这样吗?

01心动过缓严重吗?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电子钟,有节律的协调跳动着。但电池用久了之后,会出现故障或不灵光的情况,甚至停摆。心动过缓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因为电池没电,第二是电池放电的传导系统出了问题。

这两者一部分与老化、年龄有关,多见于老年人窦房结或房室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此外,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氧、药物影响(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等都是心动过缓的常见致病原因。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心动过缓并不是好事。当心跳过慢,不能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血液与含氧量,轻者可产生头晕、气喘、无力、倦怠、活动能力下降等症状,重者可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状,表现为黑矇、晕厥、心力衰竭,甚至出现休克或猝死等严重后果。

心动过缓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由于症状可能随时发生,部分患者会因此产生心理压力,而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因此,当发现心动过缓的症状时,我们要及时重视并尽早治疗。尤其是当老人出现心动过缓的现象时,更需要马上提高警惕!

02心动过缓如何治疗?

经诊断确定患者每分钟心跳低于50次,且有症状相关时,要先找出原因并加以祛除。通常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来提高心率,改善房室传导,药物有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但长期应用效果不确定,容易发生副作用[2]。

有研究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2粒,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可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心率水平,改善临床症状,这可能与麝香保心丸增加心肌能量代谢、增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有关[3]。

对于经药物治疗后、心动过缓改善不明显的患者,下一步往往需要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仪器,能侦测心脏状况,当感知到患者心跳过慢时,会自动放电,给予微小的电刺激,让心脏能够稳定跳动,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提供足够的血氧量,减缓患者的不适,并避免再次昏厥、猝死的可能。

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2部分组成,形象地说,它就是一个“发电机”再加上连接到心脏的“电线”。

通过“发电机”发放电脉冲,沿着电线刺激到心脏,从而引起心脏的跳动,帮助心跳缓慢的患者,让心脏再次规律的跳动起来。

目前起搏器的体积越来越小,脉冲发生器重量仅20-30克,导线长度50-80公分,甚至没有导线(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03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是未来趋势

传统心脏起搏器手术在胸前开一个5-7公分的伤口,在皮下做出一个合适放置起搏器的空间(医学上称为囊袋),经由锁骨下静脉将电极导线放置于心脏内部,将电极导线与电池连接并放入囊袋固定,最后进行缝合伤口。术后,胸前皮肤会有局部隆起和疤痕,由于位置比较表浅,囊袋护理不当就容易破溃和感染,导线也存在着磨损、断裂的风险。

伤口愈合大约需要2周时间。出院后,为避免并发症,要注意保护埋藏起搏器及导管的位置,避免受到碰撞,更不要用力揉搓,为避免电极导线的摩擦造成导线损坏,不建议进行举高、单杠等运动。

如今新型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将电极导线与电池合并成胶囊大小(重2克,体积甚至不到1毫升),可以透过导管将起搏器由股静脉直接放置在心脏内,手术时间短,伤口非常小,局部没有皮肤隆起和疤痕,囊袋感染、导线磨损等风险大大降低,对手部动作没有任何限制,患者也基本没有异物感,并且电池的使用可长达12年。可以说,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为心动过缓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04心动过缓的日常保养事项

如果存在心动过缓,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2保持适量适度的运动,推荐选择散步、骑车、太极拳等休闲运动,切不可剧烈运动,也不适宜运动过度。

3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激动,更不可暴怒。

4戒掉烟酒。抽烟喝酒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5定期体检,进行心电图等相关项目,观察心率变化情况。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 阿斯综合征的临床诊疗及护理措施,一文解读

下一篇: 8 张动图直观认识高血压|全国高血压日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