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再添新证!北京大学吕筠/李立明等发现不吸烟,不过度饮酒,多运动等生活方式可能与无病预期寿命增加有关

时间:2023-07-12 17:34: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有助于提高中国成年人无主要非传染性疾病的预期寿命(LE)及其在总寿命中所占的比例,目前尚不清楚。

2023年7月10日,北京大学吕筠及李立明共同通讯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在线发表题为“Healthy lifestyle and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major chronic diseases at age 40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考虑了五种低风险的生活方式因素:从不吸烟或因疾病以外的原因戒烟,不过度饮酒,体育锻炼,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身体脂肪水平。

本研究表明,在对451,233名中国成年人进行了11.1年的中位随访后,在40岁时,相比没有完全达到这五个健康生活方式指标的人,完全做到五种健康生活方式——从不吸烟(或已戒烟)、不过度饮酒、经常锻炼身体、有健康饮食习惯、体脂率健康的40岁个体,无病期望寿命的平均增幅在男性中可达6.3年,在女性中可达4.2年;无病期望寿命占总期望寿命的比例在男性中从73.1%增加到76.3%,在女性中从67.6%增加到68.4%。

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与中国人群无病LE的增加有关。

图片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人的预期寿命(LE)有所上升。人口老龄化和健康风险因素的普遍存在导致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增加。同时,医学进步在降低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健康预期寿命(HLE)通过将预期寿命分为有疾病和无疾病的生命年数,为预期寿命的估计增加了一个生活质量维度。根据发病率压缩假说,健康老龄化应表现为无病生活质量占总生活质量的比例增加。因此,与总寿命相比,无病寿命可作为监测健康老龄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更好指标。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风险较低以及这些疾病的死亡风险有关,因此与疾病发病延迟和寿命延长有关。人们对了解健康生活方式对无病寿命占总寿命比例的净影响越来越感兴趣。现有的研究主要在西方国家进行。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个人生活方式因素或没有心血管疾病或2型糖尿病(T2D)等不良健康状态的LE上。只有三项研究评估了综合生活方式因素对几种非传染性疾病的LE的影响。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背景下,通过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增加健康生活方式的采用如何帮助中国人口实现无主要慢性疾病和健康老龄化的目标,目前尚不清楚。

图片

男性(n = 181,544)和女性(n = 269,689)分别通过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的数量来衡量患有和不患有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或心血管疾病的40岁时的LE(图源自Nature Human Behaviour

本研究调查了50万中国成年人的个人和综合生活方式因素对无主要非传染性疾病的LE及其在中国嘉里生物库(CKB)中总LE的份额的影响。感兴趣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这些疾病已经给中国的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本研究表明,在对451,233名中国成年人进行了11.1年的中位随访后,在40岁时,相比没有完全达到这五个健康生活方式指标的人,完全做到五种健康生活方式——从不吸烟(或已戒烟)、不过度饮酒、经常锻炼身体、有健康饮食习惯、体脂率健康的40岁个体,无病期望寿命的平均增幅在男性中可达6.3年,在女性中可达4.2年;无病期望寿命占总期望寿命的比例在男性中从73.1%增加到76.3%,在女性中从67.6%增加到68.4%。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与中国人群无病LE的增加有关。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3-01624-7

上一篇: 常见伤口的换药处理,外科护士值得一看

下一篇: Nat Methods:新泛基因组研究工...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