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认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时间:2022-11-25 12:01: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上以典型的五联征为特征:即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多变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肾损害和发热。该病多见于30~40岁左右的成人,女:男为2:1。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s, HUS)也属血栓性微血管病的一种临床上常常将伴有明显神经症状的成人血栓性微血管病称之为TTP而将以肾损害为主的儿童型血管性微血管病称之为HUS

【临床表现】 
 
典型TTP的临床表现包括五联征即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肾损害、发热。来自Ridolfi和Bell一组258例TTP病例分析表明:仅仅40%的病人具有五联征特点;74%的病人具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系统症状(三联征)。除上述症状外,病人可具有非特异性症状如不适、虚弱。神经症状和出血症状为最常见的主诉。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脑神经麻痹、位置觉丧失、失语、轻瘫、意识模糊、木僵、昏迷和抽搐。皮肤紫癜和视网膜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也可表现有胃肠道、生殖泌尿道出血。50%病人有发热。肾脏表现有蛋白尿、血尿、轻度肾损害。其他表现如心传导异常、心肌梗死、胰腺炎性腹痛等;肠壁梗死也可出现,但发生率低。
【诊断和鉴别诊断】
 
TTP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性的“五联征”表现。目前认为诊断TTP的最低标准为:无明显临床病因的血小板减少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病人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以及不同程度的肾损害。外周血涂片显示破碎红细胞对诊断很重要,但并非必需,因血涂片上红细胞破碎并非TTP恒定的特征。血清LDH水平升高是反映溶血的有效指标。
鉴别诊断需包括:
①HUS:HUS是一种局限性地主要累及肾脏的微血管病,儿童发病率高,常常于发病前有感染病史,尤其是大肠杆菌0157:H7菌株感染。该病主要累及肾脏,如少尿、高血压,严重肾损害,神经系统症状少见。
②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或子痫,病人可出现许多类似于TTP的症状,但该病预后相对较好,发病可能与轻度的血管内凝血有关。
③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血管炎。
④严重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治疗】
 
70年代前,未采用血浆交换及血浆输入疗法,TTP的死亡率约90%,大多在发病后3个月内死亡,10%的病人存活短于1年。目前随着血浆交换技术的应用,超过80%的病人可以存活。因此,一旦TTP确诊,首选治疗是血浆交换,每天血浆交换量为至少一个血浆体积,直到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此时血清LDH水平可能正常,也可能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欲达到这一目标,通常需要10天或更长时间。血浆交换治疗TTP的机制可能包括:
①去除了异常的vWF多聚体;血小板聚集因子及循环免疫复合物。
②补充了大分子量vWF的“加工”因子或PGI2。
在血浆交换进行以前,或无条件进行血浆交换者,可输入新鲜冻存血浆,或血浆沉淀物的上清部分。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药物,长春新碱,静脉内注射免疫球蛋白,PGI2的应用,甚至脾切除等,这类疗法的疗效不肯定。在TTP的治疗中,应避免输入血小板。因为输入血小板后,可加重TTP病人的神经系统症状和肾功能损害。
【预后】
 
在未引入血浆交换疗法以前,TTP病人死亡率达90%。即使实行血浆交换治疗,报道的死亡率仍有15%~30%。老年TTP患者死亡率相对要高。TTP经治疗后达到临床缓解的病人,10年内仍有复发的可能性,有报道TTP 10年内复发率约36%,但复发性TTP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初发病例。

上一篇: 关于贝伐珠单抗,你想知道的全在这里!

下一篇: 认识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