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整形专栏:瘦肩针,这样打效果更好!

时间:2022-12-23 21:00: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文章内容仅用于学术探讨,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Hey guys,自从咱们推出了协和整形专栏后,受到了广大医生同道们的好评,上一期咱们关注了脂肪移植技术和脂肪干细胞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期咱们继续来解读协和整形外科的医生们最新发表在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杂志上的研究,这一次医生们把着眼点放在了中国人的斜方肌特点和分级上,探讨了超声引导下的瘦肩针注射策略,相信这篇内容会带给广大医生们不同的启发与思考。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把时间交给王立铨、俞楠泽、龙笑医生。

“天鹅颈”,“直角肩”是小姐姐们的对于肩颈线条的完美憧憬。斜方肌是勾勒肩部曲线的主要肌肉。肉毒毒素通过阻断神经肌肉连接处的乙酰胆碱释放来抑制肌肉收缩。有研究已经证明了其治疗斜方肌肥大的有效性,即“瘦肩针”。但对于注射深度、目标肌肉厚度和肩颈线条的评估要素等仍需要详细的数据支持。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评价亚洲女性斜方肌的解剖特征,提高肉毒毒素注射的有效性。

受试者招募

在2022年1月至4月间纳入了40名健康的中国年轻女性,她们都准备接受“瘦肩针”并且在这之前均未有过肉毒毒素注射经历以及肩颈部位相关疾病。

超声数据收集

受试者取坐位。标记肩峰为A点,标记斜方肌的上缘为中线。G点是颈部外侧边缘与中线内侧末端的交汇处。B点、C点、D点、E点、F点均匀分布在A点和G点之间,并将中线分成六等份。H点和I点位于C点和E点前方1.5 cm处,HI线标记为前线。在点C、D、E的后侧1.5cm处取点J、K、L,将线JL标记为后线(图1)。在标记的十个点(B到L)处分别测量皮下组织厚度、斜方肌厚度、皮肤表面到斜方肌中央(=皮下组织厚度+斜方肌厚度*0.5)的深度。在F和G点,也同时测量了斜方肌的前边界(图2 A&B)。测量所有受试者的双侧肩部数据共三次,取平均值。

图1

图2

体表数据收集

根据肩颈区域的解剖标志测量斜方肌上部纤维的三个长度:1)肩峰的水平连线;其长度记为斜方肌的宽度;2)起于枕骨结节与两侧肩峰水平连线的垂线;其长度记为斜方肌的高度;3)斜方肌上缘记为斜方肌斜边的长度。(图3)。

同时也拍摄了正面肩颈的照片。每个受试者的头部处于法兰克福平面。其中A点和M点为两侧肩峰的位置。N是直线AM的中点;NO线为1/4 AM(垂直于水平轴AM至N点的直线),颈部皮肤与通过O点的水平线的交点为Q。P点由AM线与OQ线的水平延伸形成垂线。计算SANOP(矩形ANOP的面积)和SANOQ(不规则四边形ANOQ的面积)的值。将SANOQ定义为肩区面积,SANOQ与SANOP的比值定义为肩区面积比(图3B)。将肩峰线AM与肩峰线与G点的夹角(∠MAG)定义为肩颈角(图3C)。

图3

受试者基线数据

40名健康的中国年轻女性(年龄25.2±5.2岁;BMI 20.98±4.5 kg/m2),上斜方肌纤维的宽度为36.7±1.9 cm,高度为16.27±1.7 cm,斜边长度为12.02±1.2 cm。受试者肩区面积大小为90±15.2 cm2,面积为0.55±0.1,肩颈角为23.12°±2.9°(表1)。

表1

超声结果

表2记录了每个点位的皮下组织和肌肉厚度。斜方肌皮下组织厚度范围为0.21 ~ 0.81 cm,平均0.49 cm。B、C、D、E、F部位(中线)皮下组织厚度分别为0.44±0.2 cm、0.46±0.1 cm、0.45±0.1 cm、0.46±0.2 cm、0.44±0.2 cm;H和I(前线)分别为0.36±0.1 cm和0.41±0.1 cm;J、K、L(后线)分别为0.6±0.2 cm、0.61±0.2 cm、0.59±0.2 cm。在每条直线上点位间的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由前向后,皮下组织的厚度逐渐增加。

表2

斜方肌肌肉厚度范围为0.59 ~ 1.24 cm,平均0.83 cm。B、C、D、E、F部位(中线)斜方肌厚度分别为0.9±0.2 cm、0.93±0.2 cm、0.96±0.2 cm、0.95±0.1 cm、1.02±0.2 cm;H和I(前线),0.74±0.2 cm和0.8±0.2 cm;J、K、L(后线)分别为0.98±0.2 cm、0.95±0.1 cm、0.94±0.2 cm。同上,斜方肌的厚度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图4)。

图4

斜方肌肥大程度分级

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建立了一个斜方肌肥大的分类。在我们的研究中,肩角小于20°(18.9±0.4°)的有10例,肩角≥20°和<25°的有25例(24.8±0.6°),肩角≥25°的有15例(26.6±0.5°)。我们将上述类别分别命名为斜方肌肥大0级(<20°)、1级(≥20°~ <25°)、2级(≥25°)(图5)。分组比较后发现,随着角度的增大,斜方肌(多边形面积SANOQ)面积和肌肉厚度均增大。然而,在皮下组织的厚度上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差异(图6A-E)。且斜方肌面积和厚度的增加与肩颈角的增加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657和P < 0.001,r = 0.568和P < 0.001。

图5

图6

讨论

在本研究中,作者测量了斜方肌上缘的宽度、高度和长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线数据支持。超声结果显示,皮下组织和肌肉厚度的范围分别为0.34-0.63 cm和0.72-1.01 cm。皮肤表面至斜方肌中央处的距离为0.87 ~ 1.29 cm ;因此,注射时选取13毫米的针头足以将肉毒毒素注射到理想的层次。

比较不同点位皮下组织与斜方肌的厚度变化,比较同一直线上不同点的皮下组织与斜方肌的厚度,无显著差异。但三条线由前至后,皮下组织与斜方肌的厚度逐渐增加。为了使肉毒毒素均匀散布,临床医生希望将其注射于目标肌肉的最中心点。因此,应结合斜方肌不同区域的厚度变化而改变进针深度。在注射过程中,深度应该从后到前逐渐变浅,特别是接近前缘时,应注意不要穿透斜方肌注射到下层组织中。同时,数据显示斜方肌前边界与中线之间的距离在2.52-3.34厘米之间。因此,作者建议在斜方肌中线向前2.5 cm内注射,以确保注射的肌群是斜方肌。

此外,在东方人的审美理念中,年轻女性都希望拥有“直角肩”,即颈部侧缘与肩水平线成90度角。那么最直观的就能体现在肩区面积和肩颈角的大小。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女性的肩区面积为90±15.2 cm2,肩颈角为23.12°±2.9°。为了更精准地针对不同求美者的需求,作者将受试者者根据肩颈角进行了分类(≤20°为0级,>为20°,≤25°为1级,≥25°为2级),其中0级接近受试者们“直角肩”的诉求,2级给人的印象便是“厚实强壮”的肩膀。分组后发现,随着角度的增大,斜方肌(多边形面积SANOQ)面积增加,肌肉厚度也增加,但皮下组织厚度未见明显增加。因此,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凸出的肩肩颈曲线和较大的肩颈角不是由皮下脂肪增厚引起,而是斜方肌的增厚。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分类制定不同的注射方案。

结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超声来评估斜方肌的解剖特征,并确定三种程度的斜方肌肥大,为临床肉毒毒素精确有效地注射提供指导。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 再添实锤:肉毒毒素对黑色素的阻断作用

下一篇: 做过热玛吉之后,皮肤会更加紧致吗?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