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logy:CT动脉高密度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有何影响?

时间:2023-01-23 21:01: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高密度动脉征(HAS)定义为颅内血管中的高密度血栓,可通过头部非强化CT(NCCT)进行识别。25%的患者在卒中发生后6小时内会出现这种征象。HAS可能代表富含红细胞的血栓,因此HAS患者可能对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具有更好的反应。然而,关于HAS和静脉阿替普酶反应的关联的临床研究显示了相互矛盾的结果。

目前,血管内治疗(EVT)联合静脉阿替普酶是治疗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疗法。最近,一些随机试验对静脉阿替普酶在EVT之外的附加价值提出了质疑。如果能确定哪些患者的血栓更有可能或不可能对EVT的附加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有反应,那么就可以有选择地向这些患者提供静脉阿替普酶治疗。

近日,发表在Radiology杂志的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DIRECT-MT)探讨了在NCCT显示的HAS是否会改变在EVT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与仅用EV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和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预后,为临床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研究在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对在EVT中加入阿替普酶与单纯EVT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参与者进行了比较。其中,有导管血管造影和足够的NCCT用于HAS评估的参与者被纳入研究。HAS由两名阅读者在基线NCCT上目测确定。使用调整后的多变量回归模型评估了根据HAS的存在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对主要临床预后(90天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治疗效果。

在纳入的633名参与者中(356名男性[56%];中位年龄,69岁),283名参与者(45%)观察到HAS。313名参与者中的142名(45%)在纯EVT组,320名参与者中的141名(44%)在添加静脉阿替普酶组。在主要结果中观察到治疗与HAS的相互作用(P<0.001),即在有HAS的参与者中,增加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的临床预后更好(调整后的几率[OR]:1.82;95%CI:1.18,2.79),而在没有HAS的参与者中则出现了不利的临床预后(调整后的OR:0.62;95%CI:0.42,0.91)。在调整后的模型中,这对三个次要结果(优秀结果[90天时mRS评分为0-1],P = .005;良好结果[90天时mRS评分为0-2],P = .008;最终成功再灌注,P = .04)也是如此。



图 CT扫描显示参与者(A-D)有和(E-H)没有高密动脉征(HAS)的示例。(A) 一名M1段有HAS参与者的基线NCCT扫描。(B) CT血管造影显示M1段有相应的闭塞。(C) 另一位右M1段有HAS的参与者的基线NCCT扫描。(D) CT血管造影显示右M1段有相应的闭塞。(E) 另一位没有HAS的参与者的基线NCCT扫描,其右侧M1近端闭塞。(F) CT血管造影显示右M1段近端有相应的闭塞。(G) 另一位没有HAS的参与者的基线NCCT扫描,左M1近端闭塞。(H) CT血管图显示左M1近端段有相应的闭塞

本项研究表明,高密动脉征(HAS)改变了在血管内治疗(EVT)中加入静脉阿替普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对于有HAS的患者来说,加入阿替普酶是首选的治疗方案;而对于没有HAS的患者来说,在EVT中加入静脉内阿替普酶似乎会导致更差的临床预后。

原文出处:

Yu Zhou,Yantao Jing,Johanna Ospel,et al.CT Hyperdense Artery Sign and the Effect of Alteplase in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after Acute Stroke.DOI:10.1148/radiol.212358

上一篇: Clin Gastroenterolog...

下一篇: 羟氯喹通过抑制组织蛋白酶介导的NLRP3...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