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听诊:理论到临床,一篇搞定!

时间:2023-05-08 10:26:3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心脏视诊

(1)病人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检查者两眼与受检者的胸廓平齐,切线位观察心前区。

(2)看:胸廓有无畸形,主要指的是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或凹陷。

①若无特殊,可口头报告:胸廓无明显畸形,心前区未见异常隆起或凹陷。

②胸廓畸形较为常见的是:鸡胸、漏斗胸、桶状胸、扁平胸

(3)看:心尖搏动情况,是否看得见搏动?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节律、有无负向心尖搏动。

①坐位时,正常人的心尖搏动一般是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 cm处,距正中线约7.0~9.0 cm,搏动范围直径约2.0~2.5 cm。

②体胖者或女性乳房垂悬时,心尖搏动不易看见。

③(示例)可口头报告: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处,强度一般,范围约2cm,节律整齐,未见负向心尖搏动。

(4)看: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异常搏动,例如剑突下搏动?

①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搏动:见于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扩张时,有时也可见于正常青年人。

②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胸骨上窝搏动 :见于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弓瘤。

③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可见于右心室肥大或瘦弱者。

④剑突下搏动:可为右心室的搏动(心脏垂位或右心室肥大),也可为腹主动脉搏动(正常的腹主动脉搏动或腹主动脉瘤)所致。

⑤(示例)可口头报告:心前区未见异常搏动。

二、心脏触诊

(1)被检者完全暴露胸部,取仰卧位或坐位。全手掌->手掌尺侧->指腹,轻贴于胸壁上。

(2)触:心尖搏动(验证视诊)

①(示例)做出动作后,口头报告: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处,强度一般,范围约2cm,节律整齐,未触及震颤。

(3)触:有无震颤

①用小鱼际,在各瓣膜区依次触诊

②胸骨右缘第2肋间震触及收缩期震颤: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

③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可见于肺动脉瓣狭窄

④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可见于室间隔缺损

⑤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可见于二尖瓣狭窄

⑥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触及连续性震颤:可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⑦(示例)做出动作后,口头报告:各瓣膜区未触及震颤。

(4)触:有无心包摩擦感

①嘱被检查者坐位稍前倾,屏住呼吸(呼气末最佳),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

②(示例)做出动作后,口头报告:未触及心包摩擦感。

三、心脏叩诊

(1)被检者完全暴露胸部,通常取平卧位(也可坐位),平顺呼吸。左手中指/叩诊板指与心缘垂直(与肋间平行)。采用间接叩诊法,叩诊音 由清变浊时,标记。做出动作即可,一般不用口述。

(2)先叩左界。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开始。自外而内。用笔标记。

(3)自下而上,叩至第二肋间。

(4)然后叩右界。先叩出肝上界。于其上一肋间始,自下而上,叩至第二肋间。

(5)再标出前正中线和左锁骨中线,测量各距离。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通常为8~10cm。

四、心脏听诊

(1)指出5个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其听诊顺序

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③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

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2)听诊半分钟后,口头表述心脏听诊主要内容

①心率(80次/分)

②心律(齐?不齐,可闻及早搏6次/分)

③心音改变(正常?S1亢进?P2固定分裂?)

④额外心音(奔马律?开瓣音?肿瘤扑落音?心包叩击音?)

⑤心脏杂音(正常、异常)

⑥心包摩擦音(未闻及?可闻及?)

(3)如果有心脏杂音,进一步描述。

①杂音的听诊部位和传导 

②杂音出现的时间 

③杂音的强度 

④杂音的音调和音色 

⑤一些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因素对杂音的影响

经典杂音有:

①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二尖瓣区)闻到粗糙的响度在3/6以上的吹风样杂音,持续时间长,可占全收缩期并向左腋下传导。

②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递增型,常伴有震颤,杂音较局限,不传导。

③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收缩期粗糙的喷射性杂音,向颈部传导,常伴有震颤。

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早期可听到递减型的叹气样杂音(或泼水样杂音)。

⑤动脉导管未闭: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粗糙响亮的机器转动样杂音,持续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常伴有震颤。

⑥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杂音。

(4)心包摩擦音,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听,嘱患者屏住呼吸(应仍然存在),嘱患者坐位前倾(更容易听到),动作做出来,并且口述: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五、外周血管检查

(1)三个手指进行触摸

(2)触诊脉搏:触诊右桡动脉、右足背动脉,以及两侧对比,大约半分钟,口述:

①脉率(80次/分)

②脉律(齐?不齐?脉搏短拙)

③强弱

④两侧是否对称

(3)周围血管征-触诊

①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床末端,或以干净玻片轻压病人口唇黏膜,如见到红白交替的、与病人心搏一致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称为毛细血管搏动征。意义:脉压差增大。动作做出来,口述:毛细血管搏动征阴性。

②奇脉:检查者触诊病人桡动脉,观察病人吸气时是否脉搏明显减弱。可见于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等。动作做出来,口述:未触及奇脉。

③水冲脉:检查者用手紧握患者手腕掌面,将患者的前臂高举过头,仍触知到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意义:脉压差增大。动作做出来,口述:未触及水冲脉。

(4)周围血管征-(听诊的)枪击音和杜氏双重杂音

①将听诊器体件放在股动脉(或肱动脉)表面,可听到与心跳一致的“嗒-嗒-”音,称为枪击音。

②如再稍加压力,则可听到收缩期与舒张期双重杂音,即杜氏双重杂音。

③意义:脉压差增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甲亢等)

④动作做出来,口述:未闻及枪击音和杜氏双重杂音。

(5)血管杂音(静脉杂音、动脉杂音):将听诊器体件放在脐周、中腹部、左右上腹部。动作做出来,口述:未闻及腹部的静脉杂音及动脉杂音。

①腹部(脐周)闻及连续性嗡鸣音,提示门静脉高压。

②腹部闻及收缩期杂音,提示腹主动脉狭窄或腹主动脉瘤(中腹部),或肾动脉狭窄(左右上腹部)。

上一篇: TTR诱导的Nrf2/HO-1信号通路对...

下一篇: Br J Dermatol:古塞奇尤单抗...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