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logy:经皮穿刺活检在肾脏肿瘤中的应用

时间:2023-04-12 10:00:2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随着横断面影像学的广泛使用和相关的肾脏肿块的偶然发现,肾脏肿瘤的诊断数量有所增加。虽然一些良性的实体肾脏肿块(如血管肌脂瘤)可以仅通过影像学诊断,但肾脏肿瘤细胞瘤不能仅通过影像学与肾细胞癌(RCC)进行可靠的区分。因此,肿瘤细胞瘤常常被不必要地进行手术切除或消融。事实上,16%-20%的手术切除的T1实体肾脏肿块是良性的,其嗜酸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占良性手术切除肿块的73%。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倡使用图像引导下的经皮肾脏肿块活检来诊断上嗜酸细胞瘤,并在随后的管理中对肿块进行积极监测而不是手术或消融。随着对其病理特征认识的提高,嗜酸细胞瘤更多的是通过活检而被有把握地诊断出来。因此,术前活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良性肾脏肿块切除术的总数,并有可能在美国每年避免6000多次不必要的手术。然而,肾脏肿块活检的利用率总体上很低,估计在手术前不到15%。最近的一项国际调查显示,只有29%的临床医生常规推荐对4厘米或更小的肾脏肿块进行活检。

采用活检优先的策略有两方面的障碍首先,人们担心取样的组织可能不能代表整个肿瘤,可能会错误地描述组织学亚型,包括混合瘤(包含形态上类似于肿瘤和RCC的元素)或低级别RCC,并可能低估核级别。其次,对嗜酸细胞瘤和嗜酸细胞瘤性肿瘤的长期自然过程不是很了解。因此,一些临床医生主张对活检诊断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特别是对肿瘤较大或肿块每年增长超过25%或每年超过5毫米的年轻患者来说。如果肾脏肿块活检的结果不会改变临床治疗,那么肾脏肿块活检的效用就会受到影响。

为了使活检在疑似嗜酸细胞瘤和嗜酸细胞瘤肿瘤的临床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需要更好地了解积极监测后的结果和中长期结果。近日,发表在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评估基于影像学引导的经皮肾脏肿块活检诊断肿瘤的可靠性,并评估了不同管理策略后的患者预后。

本项研究以 "嗜酸细胞瘤 "为关键词搜索了2004年4月至2019年4月的图像引导经皮活检病理报告,并与手术病理或重复活检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管理策略对至少有12个月的临床随访和已知死因的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疾病特异性生存和无转移性肾细胞癌(RCC)的生存。使用正态线性混合模型计算质量增长率。

该数据库提供了139名患者的149个肾脏肿块的160份活检报告;149个肿块被归类为肿瘤(n = 107)可能是肿瘤(n = 12)嗜酸细胞瘤肿瘤(n = 28)以及不确定的嗜酸细胞瘤肿瘤(n = 2)。根据手术病理或重复活检,被归类为肿瘤或可能为肿瘤的17个肿块中的16个(94%)是肿瘤;被归类为嗜酸细胞瘤肿瘤的8个肿块中的4个(50%)是低级别RCC。结果分析包括121名患者(平均年龄±SD,68岁±9.1;82名男性);80名患者最初接受了主动监测(11名后来接受了治疗),33名接受了消融,8名接受了手术。每种管理策略后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均为100%(中位随访,86.6个月;范围,14.2-207.9个月)。肿块的生长速度(平均每年1.7毫米)没有显示出活检结果类别(P = .37)或初始(P = .84)或最终管理策略(P = .11)之间的显著差异。


 一名64岁的男性肺癌患者的图像。(A) 2013年通过轴对比增强CT扫描发现一个42毫米的右肾肿块,图中的白条表示。(B) 在CT引导下进行的活检结果显示为嗜酸细胞瘤,没有静脉注射造影剂。患者选择了主动监测作为管理策略。(C) 2014年进行轴位平扫CT扫描,图中白条所示的肾脏肿块已长到50毫米。患者选择手术切除肿块。手术病理证实诊断为嗜酸细胞瘤

研究表明,与手术病理相比,经皮活检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疾病的特异性结果在不同的活检结果类别或患者的方式上并无差异,在不同的活检结果类别或患者的管理方式之间没有差异。这些数据进一步证明,对于经活检诊断为肿瘤的肾脏肿块患者,积极监测是适当的初始管理策略。
原文出处:

Jessie L Chai,Raquel O Alencar,Michelle S Hirsch,et al.Reliability and Management Outcomes Following a Percutaneous Biopsy Diagnosis of Oncocytoma: A 15-year Retrospective Analysis.DOI:10.1148/radiol.221156

上一篇: 刘颖团队利用CRISPR筛选,鉴定mTO...

下一篇: European Radiology:基...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