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回聚拢征

时间:2023-08-24 15:46: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表现]

大脑凸面脑沟变窄或消失,脑回间距离变小并相互靠拢。

[解释]

大脑凸面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压迫其邻近的脑回,脑回间蛛网膜下隙变窄或消失脑回相互靠拢。脑回聚拢征为大脑凸面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重要间接征象之一。

[讨论]

硬脑膜下血肿为头颅外伤所致,多数患者外伤后临床症状明显,呈急性期改变少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就诊时已发展成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内的各种成分均能影响CT密度,其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影响最为明显。血肿液化的速度较快,液化后 CT图像上呈低密度,病变与受压内移的脑实质分界清楚。当有新鲜出血时,由于溶血后蛋白质含量增加,血肿可呈等密度,CT图像上病变与脑实质分界欠清,血肿不易识别,但可显示脑回聚拢脑实质灰白质界面向内侧移位、侧脑室变形及中线结构向健侧移位等间接征象。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内含有高铁血红蛋白及其分解产物,前者有明显的顺磁性作用,有缩短 T1和延长 T2的作用。同时,由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为不同成分的混合物,MRI图像上可产生不同类型的信号,包括在T1WI和T2WI图像上呈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后者可进一步分为中等高信号和明显高信号2种类型;若新鲜出血沉积于下部,则可出现分层,其上部呈短T1长T2信号,DWI图像呈低信号,而下部呈长 T 1短T2信号,DWI图像上呈高信号;若新鲜出血混杂于陈旧性出血中,病变则呈混杂信号,DWI图像显示为斑点状高信号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信号与脑实质对比明显,同时对显示脑回聚拢征较CT有优势,是诊断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更好的方式。

上一篇: 范围综述:骨科从业者如何选择老年住院患者...

下一篇: 山大孙金鹏/徐华强团队合作《自然·通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