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CKD流行病学现状、疾病诊断和治疗要点,一文帮您get!

时间:2023-04-13 21:13: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面对高流行的高血压合并CKD,诊治现状和治疗要点如何?

中国慢性肾脏病(CKD)和高血压患者基数庞大。2015年有研究提示,18岁及以上人群中的高血压患病率达27.9%。另有研究提示,中国CKD总患病率为10.8%。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总数,同时合并高血压和CKD的患者不在少数。高血压和肾脏病密切相关。

当高血压遇到CKD,有何诊治进展?本文总结了高血压合并CKD的流行病学现状、疾病诊断和治疗要点,希望对读者的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高血压患者需要关注早期肾脏损害

高血压和CKD互为病因和加重因素。各种CKD导致的高血压,称之为肾性高血压,主要分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实质性高血压。目前数据提示,我国非透析CKD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为67.3%~71.2%,透析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91.7%。

高血压也是CKD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诊室血压水平升高,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即使血压仅为正常高值水平,其ESRD风险也是血压正常者的1.9倍。

在出现ESRD前,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害早已出现。2012年版推出的《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干预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发生率为5%~40%。

另一项日本研究提示,高血压患者MAU的患病率为42.8%,即使在血压控制相对较好的患者中也是如此,提示高血压患者需要关注早期肾脏损害。

诊断高血压合并CKD应符合何种标准?

当高血压患者出现肾损伤标志或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高血压合并CKD,其中肾脏损伤标志包括白蛋白尿(UAER≥30 mg/24 h或UACR≥30 mg/g)、尿沉渣异常、肾小管相关病变、组织学异常、影像学所见结构异常、肾移植病史,eGFR下降定义为eGFR<60 ml/(min·1.73m2)。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注意,高血压患者为CKD高风险人群,每年至少进行1次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和血清肌酐的检测。

高血压合并CKD治疗策略一览

对于高血压合并CKD患者,需要采取包括生活方式管理和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策略。

■生活方式管理

推荐CKD患者在医师指导下参加能够耐受的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戒烟。还应规律作息,避免疲劳,放松心情,防止呼吸道感染发生。

■饮食管理

CKD患者的蛋白质摄入应根据CKD分期、合并症不同而调整,同时控制盐的摄入量。鼓励CKD患者参加有关病情严重程度及钙、磷、钾、蛋白质、嘌呤摄入量方面的健康教育。

■药物治疗

高血压合并CKD患者的药物治疗有诸多作用,包括降压、控制蛋白尿、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等。

1.降压

高血压合并CKD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水平,降压目标为在白蛋白尿<30 mg/d时为<140/90 mmHg。在可耐受的前提下,白蛋白尿≥30 mg/d的患者可降低目标至<130/80 mmHg。

合并蛋白尿CKD高血压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于无蛋白尿的患者,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特征个体化选择临床常用的不同种类降压药。

2.控制蛋白尿

过多的白蛋白等蛋白质经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细胞,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不合并糖尿病的CKD患者尿蛋白控制目标为UACR<300 mg/g。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ACEI/ARB、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3.控制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其他危险因素

高血糖造成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代谢异常是肾损害的病理基础,血脂异常是促进CKD进展的重要因素,高尿酸血症也是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引起急性肾损伤(急性尿酸性肾病)、CKD(慢性尿酸盐肾病)及尿酸性肾石症,并加速CKD的进展。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总结

高血压和CKD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目前中国CKD及高血压患者群庞大,高血压患者需要早期关注肾脏损害风险。

当发现高血压合并CKD时,应当积极干预,通过生活方式管理、营养支持、包括ACEI/CRB、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等在内的药物治疗,尽可能延缓患者的肾功能减退速度,降低死亡等硬终点发生风险。

上一篇: J Clin Med Res:成人甲状腺...

下一篇: Lung Cancer:抗毒蕈碱类药物...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