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觉一时爽,上班用命扛!研究首次发现睡眠不规律与肠道有害菌群有关,疾病风险也增加!

时间:2023-08-28 18:45: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睡眠、饮食和身体活动,正在成为改善健康的潜在可改变因素。Social jetlag(社交时差,SJL)的定义是工作与无工作日之间1小时或更长时间的睡眠中点差异,据估计SJL可能影响40%以上的人口。SJL是一种睡眠和醒来时间调整到工作日的模式,以及在无工作的日子里睡眠时间的改变,这种模式在晚睡型的个体中更为普遍。

2023年8月2日,英国伦敦国王学院Sarah E. Berry团队在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在线发表题为“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jetlag with gut microbial composition, diet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in the ZOE PREDICT 1  cohor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ZOE PREDICT 1队列(NCT03479866)中探讨了社交时差(SJL,昼夜节律失调参数)与肠道微生物组成、饮食和心脏代谢健康之间的关系。

SJL组(16%,n=145)男性比例更高(39% vs 25%),睡眠时间较短(平均睡眠时间<7小时;(5%vs3%),与无SJL组相比更年轻(38.4±11.3岁vs 46.8±11.7岁)。SJL与9种肠道细菌的相对丰度较高和8种肠道细菌的相对丰度较低相关,部分由饮食介导。与无SJL相比,SJL与不良饮食质量、马铃薯和含糖饮料摄入量较高、水果和坚果摄入量较低以及炎症标志物(GlycA和IL-6)略高相关。综上,在主要睡眠充足的人群中,SJL与更不利的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新关联突出了SJL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图片

新出现的证据表明,除了轮班工作等睡眠模式的大昼夜节律变化外,社交时差(SJL)等较小的不规律可能足以影响健康结果。SJL是一种睡眠和醒来时间调整到工作日的模式,以及在无工作的日子里睡眠时间的改变,这种模式在晚睡型的个体中更为普遍(生物编程为晚睡和晚醒的个体)。SJL随年龄波动,在青少年和青壮年达到峰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SJL的定义是工作与无工作日之间1小时或更长时间的睡眠中点差异,据估计SJL可能影响40%以上的人口。

昼夜节律失调可通过饮食直接或间接导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不利变化;在青少年、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等特定人群中,SJL与不良饮食、肥胖和代谢紊乱之间的关联已被广泛报道。例如,SJL与年轻人较低的地中海饮食依从性和更多的含糖饮料消费有关,但尚不清楚这些关联是否仅仅反映了SJL患者睡眠时间的减少。既往研究发现SJL与血糖失调、低高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胰岛素、胰岛素抵抗、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有关。因此,研究与SJL相关的餐后数据可以进一步阐明睡眠与心脏代谢健康之间的关系。

睡眠质量与肠道微生物组成之间存在双向关系。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变化也伴随着几种睡眠障碍和共病睡眠障碍的病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生物-肠道-脑轴与睡眠生理和行为有关。肠道生态失调和昼夜节律紊乱与人类类似疾病有关,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包括饮食和昼夜节律失调在内的因素已知会影响睡眠,这些影响可能通过循环细菌代谢物的作用通过微生物-肠-脑轴介导。然而,与人类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的一些不利影响(例如,在SJL患者中)是否与生态失调有关,以及这在多大程度上是由较差的饮食质量或特定的饮食习惯介导的,仍有待确定。

图片

在社交时差组(SJL)与无社交时差组中,至少有20%的肠道微生物物种差异普遍存在(图源自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该研究旨在探讨SJL与肠道微生物群、饮食模式、禁食和餐后心脏代谢健康指标之间的关系,并阐明饮食在SJL与肠道微生物组关系中的潜在中介作用。这是首次在单一队列中发现SJL与饮食质量、饮食习惯、炎症和肠道微生物组成之间存在多重关联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程度的昼夜节律失调与饮食和非饮食介导的肠道生态失调有关,这可能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总之,该研究表明,SJL形式的微小昼夜节律失调与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组物种有关,这可能部分是通过饮食差异介导的。由于昼夜节律是个性化的,调整睡眠以适应一个人的生物钟是可取的,但在社会时间的背景下并不总是可行的。在睡眠-觉醒时间一致的情况下获得充足睡眠和保持健康饮食的指导是潜在的可改变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可能有可能降低未来的疾病风险。这些发现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由睡眠-觉醒转变引起的社会强加的慢性昼夜节律紊乱可能会影响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这可能指导临床干预睡眠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认知障碍)的微生物疗法。

原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394-023-03204-x

上一篇: 南京大学吕瑛/陈迪俊/邹晓平/闫超等《自...

下一篇: J Ethnopharmacol:从血竭...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