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术中遇到冠脉夹层,懵了!

时间:2023-09-16 23:03: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第一次入院治疗

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68岁,体重70公斤。

住院时间:2021-04-24至2021-05-07。

主诉:间断胸闷头晕27小时。

现病史:缘于入院27小时前(04-23 7:00),患者散步时出现胸闷、气短,伴咽部紧缩感,头晕,无恶心呕吐,经休息后症状持续10分钟左右缓解,未在意,患者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大汗,未予治疗,症状反复发作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查心电图示:Ⅱ、Ⅲ、aVF Q波ST段抬高,Ⅰ、aVL、V₅、V₆ ST段压低,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转诊我科门诊,门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收入心内病房。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150/90mmHg,脑梗死病史2年,未留后遗症,无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无吸烟、酗酒史、无毒品接触史。

家族史:父母有高血压病史。

入院后体格检查

体温36.2℃,心率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7/74mmHg。

神志清楚,精神差,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减低,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首份心电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入院复查心电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入院后胸片及心脏超声:

图片

图片

入院血常规及生化:

图片

入院诊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

高血压病Ⅰ级 极高危

急性胃黏膜病变

脑梗死后遗症期

口服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100mg 1次/日

氯吡格雷75mg 1次/日

阿托伐他汀钙20mg 1次/晚

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 2次/日

依那普利片5mg 2次/日

治疗过程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mg及氯吡格雷300mg抗血小板,依诺肝素抗凝,考虑患者发病超过24小时且无持续发作症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稳定斑块,改善冠脉供血,预防应激性溃疡及对症治疗,1周后行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

图片

图片

前降支自近段斑块。

图片

图片

回旋支中段弥漫性狭窄50%。

图片

图片

右冠近段100%闭塞,来自左侧冠脉侧支循环。

逆行右冠PCI治疗

送入JR 4.0指引导管不能到位,改送入多功能造影导管,送入NS导丝不能通过,微导管支撑下送入XT导丝通过病变至右冠远端。

图片

图片

延长导丝支撑下多功能导管更换为JR 4.0。

图片

图片

1.5×15mm PTCA球囊6~10atm×6s多次预扩张。

图片

图片

最后造影结果:

图片

图片

治疗结果

术中向家属交代病情,建议2~3个月后复查造影,根据夹层修复情况,可考虑支架植入术,家属同意目前治疗方案后结束手术。

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改善心肌代谢及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术后首份心电图:

图片

图片

术后心脏超声:

图片

口服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100mg 1次/日

氯吡格雷75mg 1次/日

阿托伐他汀钙20mg 1次/晚

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 2次/日

依那普利片5mg 2次/日

讨论问题

① 对于此病例夹层的出现是否与造影导管相关?

② JR 4.0指引导管不能到位情况下,更换多功能造影导管的做法是否正确?更换哪一指引导管更合适?

③ 球囊扩张后结束手术,是否合适?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第二次入院治疗

3个月后心电图及胸片:

图片

图片

3个月后心脏及血管超声:

图片

图片

第二次冠脉造影

图片

图片

前降支自近段斑块,回旋支中段弥漫性狭窄5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家属同意后拟行右冠PCI治疗。

第二次PCI治疗

送入JR 4.0,送入NS导丝不能通过病变至右冠远端,微导管支撑。

图片

图片

漂浮导丝支撑下送入导丝至右冠远端。

图片

图片

图片

微导管远端造影确定右冠远端真腔。

图片

图片

IVUS确定真假腔,2.0×10mm PTCA球囊10~14atm×6s多次预扩张。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0mm球囊扩张2次。

图片

图片

2.0×10mm球囊扩张后送入支架不能通过病变。

图片

图片

送入延伸导管并植入支架。

图片

图片

延伸导管支持下送入3.5×13mm和4.0×12mm支架。

图片

图片

4.0×12mm NC球囊扩张。

图片

图片

最后造影结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治疗结果

向家属交代病情,建议6个月后复查造影,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改善心肌代谢及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图片

口服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100mg 1次/日

氯吡格雷75mg 1次/日

阿托伐他汀钙20mg 1次/晚

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 2次/日

依那普利片5mg 2次/日

讨论问题

① 第二次造影可见夹层假腔明显扩大,原因是什么?造成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多大?是否可使用切割球囊?

② 再次选择指引导管是否可选为AL或SAL是否更合适?

③ 导丝不能到达病变远端的原因?有何更好的选择?

④ 最后的结果仍然可能看到支架并未完全覆盖开口真腔?远期风险有哪些?

上一篇: 特别关注|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诊断...

下一篇: 中国丙酸血症发病率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