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小板功能检测,这些一定要知道!

时间:2023-05-18 10:54: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该类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抗血小板药物常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等。

 

血小板监测在疾病预后及治疗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辅助诊断血小板疾病、血栓前状态及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监测和个性化治疗。

 

 

 

 

 

血小板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用于预测血栓事件的发生风险

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均支持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是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后血栓事件( 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 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观点。

 

预测出血风险

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监测过度的抗血小板治疗,防范出血风险。

 

抗血小板的重要药物疗效及应用

目前抗血小板药的作用靶位包括环氧酶、磷酸二脂酶、血栓烷A 合成酶、二磷酸腺苷 P2Y12 受体、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等。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有哪些?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根据作用原理可分为4大类。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方法

是以血小板聚集为基础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如光学比浊法(LTA)、全血电阻抗法、快速血小板功能分析仪(VerifyNow)、Platelet-Works、血栓弹力图等。

 

比浊法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仍被作为检测血小板功能的金标准。但步骤较多,测定时间长,不能用于床旁监测,而且检测结果受影响因素较多如血脂水平、血小板计数、PRP制备等。

 

全血电阻抗法优点是直接使用抗凝全血,用血量少,无需离心及 PRP 的制备,更能反映血小板在全血环境中的功能状态,不足之处是检测结果受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数量影响。

 

快速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系统,是一种新型血小板功能分析仪。通过加入前列腺素E1(PGE1)抑制ADP与P2Y1受体结合,检测ADP与P2Y12结合通路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操作简便、获得结果快、可用于床旁监测、血液不需要处理、仅需少量血标本。

 

血栓弹力图通过测定血凝块的黏度及弹性变化曲线,判断血凝情况并分析成因,提供有关血小板功能和聚集的信息,以及血小板功能影响药物作用的信息。

 

剪应力下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测定方法

此类检测方法包括血小板功能分析仪、锥板式分析仪和微流通道检测法。

 

血小板活化状态监测

此类检测方法是以流式细胞术为基础进行检测的方法。其中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 FCM)可用于评估血小板活化和功能,包括检测血小板活化状态、血小板数量、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等,仅需少量全血,配合LTA法,为血小板功能缺陷提供诊断信息,但不能动态分析血小板聚集的过程。

 

体内监测血小板聚集

第四类是体内监测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模型)。此类方法通常涉及血管壁损伤,例如通过低温、化学或电刺激、激光或光化学损伤。

 

 

 

 

 

到底如何选择?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种类繁多且操作标准不统一,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

 

目前推荐以LTA法为主,辅助TEG等检测手段。临床选择何种方法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或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监测,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经济承受能力个体化选择。

 

对于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推荐应用LTA法,定期进行常规监测。并于每次调整药量前进行监测,调药后3~5d再次监测用药效果。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处于血栓形成期,急需降低血小板功能并联合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 TEG法进行全面凝血及血小板功能评估。

 

对于急诊手术者,可使用VerifyNow或 PFA等快速检测仪器对血小板功能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张帆,闫本纯,李琪等.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3,25(01):105-108.

2.肖顺丽,丁世兰,孙正霄等.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及中药抗血小板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9):4907-4921.DOI:10.19540/j.cnki.cjcmm.20210618.701.

 

上一篇: 确定白血病耐药性的又一机制,联合使用这种...

下一篇: NRR:脑卒中后恢复早期启动远程康复的可...


 本站广告